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学校教育"行为主要指青少年对正统的学校教育的反叛、挑战以及抵抗.从经济学中收益与付出角度分析其成因,同时为消除这一行为提出一些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艺术设计教育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国现代艺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这种教育包括现代工业生产以及美术设计活动中艺术内涵、科学底蕴以及文化知识等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实现主是依靠人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所以艺术设计教育应该要注重对学生艺术设计创造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操作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如今互联网时代中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这种个性化的"互联网+"时代也将完全颠覆传统艺术设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美学教学解构策略着眼于对教学过程中诸如直观体验与经验描述等内在矛盾的解决。解构主义之"解构"是一种"摧毁",美学教学解构策略之"解构"是一种"超越",但二者"解构"的目标都是为了"建构"。从内容看,它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反思精神的方法策略;从过程来看,它渗透于美学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不断地"增补"美学话语;从结构上看,它是一种有着鲜明的指导思想、明确的教学目标、明晰的操作程序和丰富的阅读技巧的教学策略。美学教学解构策略可通过清泻与擦除、体验与细读、盲视与洞见、增补与表述等活动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是最需要现代思想和创新意识的,对艺术设计专业现代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分析了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即"两个转变":"学历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理论至上型" 教学模式向"学工并举型"教学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数据,推论出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价值.文章首先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界定开始,接着阐述了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文献抽样的情况,然后详细展开2000—2020年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文献综述分析.其中包括:以培养目标创新要素为侧重的文献、以培养过程中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侧重的文献、以"产学研"合作为侧重的文献、以"工作室"教学为侧重的文献、以培养机制为侧重的文献.从而得出,2000—2020年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文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燕  周安馨 《江汉学术》2022,41(2):63-71
郑敏的十四行组诗《诗人与死》(1991)是为纪念九叶派诗人唐祈而作,充分呈现了诗人从早期的现代主义向后期的后现代主义转型之踪迹.使用"结构—解构"视角和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诗人与死》中核心意象的词频数据,可以阐明《诗人与死》的多元复杂的时空意象,解码本诗的"结构—解构—重构"的拓扑思维特质以及延异、反讽、互文...  相似文献   

7.
元伦理学对象可以归结为三大范畴:"善"、"应该(包括正当)"和"事实"或所谓"是".善亦即正价值,是客体事实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效用.应该是行为善,是行为事实符合其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则是行为的道德善,是行为事实的符合道德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应该和善都是客体事实对于主体需要、欲望、目的的某种效用,都是客体的依赖主体需要、欲望、目的而存在的属性,因而都属于价值范畴;反之,事实或"是",则是价值的对立范畴,是客体的不依赖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而独立存在的属性.事实与价值构成客体的全部外延而与主体相对立;主体及其需要、欲望和目的既不是价值也不是事实,而是联接二者的中介物.  相似文献   

8.
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传统形式逻辑中的基本规律,在正统数理逻辑中体现为重言式.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作为逻辑基本规律在传统形式逻辑中普遍有效,可是,它们一经引入正统数理逻辑,便会引起不符合人的普通逻辑思考实际的准逻辑悖论.故而,传统形式逻辑三大基本规律在正统数理逻辑中均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化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教育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互联网+"时代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质量与素质要求。本文重点分析的互联网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变的策略,提出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结合"慕课""微课"和"互联网+移动设备"的新型学习模式结构设计,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艺术设计专业的授课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性等教学设计。从而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发展方向,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工匠精神"一词被赋予更多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是指具有一定专业能力和职业认同,能够运用精湛的设计技艺进行实践操作和创新研究,并在其中体现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精神动力支撑、内在条件培养、创新思辨源泉、思政教育根本、职业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提升.在新时代培养追求卓越、严谨求实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