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搞发明创造,除了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一些基本的创造技法之外,还要有一颗好奇的心。所谓好奇心,就是人们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一种自然倾向,或者说是人们喜欢新奇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使人们一发现新问题就有瘾,一听到新方案就想掌握,一看到新产品就想研究其思路;有了这种心理状态,人们就具有了发明创造的内在动力,就有了走向不可知领域去探讨的重要力量,一句话,好奇心是一个想搞发明创造的人必须具有的一种素质。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很多发明都是发明家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搞出来的。如,德国著名化学家维勒,不但是化学元素铝的发现人…  相似文献   

2.
齐贝 《发明与革新》1992,(10):11-11
我爱向周围的人宣传发明创造,在交谈中发现一些人流露出看不起小发明的思想。他们视小发明为雕虫小技。认为搞小发明的人仅是耍耍小聪明而已。这些人对远在天边的爱迪生等大发明家啧啧称道,对近在身旁搞出小发明的平凡人物却不屑一顾。有人曾向我捉及某职工制造了一种新型剃须器,竞嗤之以鼻笑它不过象扯猪毛的夹镊子。  相似文献   

3.
个性,是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信念、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等,在个性的旗帜下聚集起来。 个性,因此造就了一个独特的人。 一个富有成就的人往往是个性鲜明的人。 个性,这是一面创造的旗帜。 好奇心,我们视之为创造的根基,一切科学家在少年时代,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 为此,爱迪生解释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好一个“寻根究底”。 好奇心,导入了一条创造之路。 兴趣,也是一位成功的向导。 作为创造者的动力,兴趣是持之以恒地,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动能。 这正如达尔文《自…  相似文献   

4.
朱晨霞 《中国科技信息》2007,(23):281-281,283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取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发明大王爱迪生指出:“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使之得到它原来不曾有过的观念。”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创新的源泉。当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他接触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会提出各样的问题,这就是孩子的好奇心使然。面对数学世界,  相似文献   

5.
正打交道多了,我发现朋友其实可以分为两种:有见识的和没见识的。朋友小聚,席间聊到省城某大学老师课教得特别好,临近退休却还是讲师,仅因为他没写论文、没做课题。一位朋友说:"大学是学校,又不是科研院所,做什么课题、写什么论文?将学生教好就行了。"另一个立即反驳:"你说得不对。大学的功能是承续文明、创造知识、服务社会,写论文、做课题、搞发明创造都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6.
好奇心是个体重要的心理品质,是幼儿认识事物、学习和成长的动力,也是创造性的先导。如果没有以好奇心为动力,在最基本的层次上进行的深入研究,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价值的发明创造。在新世纪里,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常听许多家长诉苦,埋怨孩子“不听话”。其表现是,孩子手脚不停,喜欢东翻西动搞破坏,不是把闹钟拆坏了,就是把玩具弄丢了。还喜欢想入非非,提出种种怪问题纠缠不休。为此,孩子被体罚或受到指责。其实,好动好问是孩子的天性,是资质聪颖的一种表现。作为父母,一要满怀热情地保护,二要想方设法地引导才对。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五岁时,有一天他看到母鸡孵蛋,十分奇怪,跳跳蹦蹦地去问妈妈,那只鸡把蛋放在屁股下坐着干吗?妈妈告诉他:这是鸡妈妈在孵小鸡。妈妈的解释,引起了爱迪生的极大兴趣。他想,鸡妈妈把蛋放在屁股下可以孵出…  相似文献   

8.
王艳久 《科技风》2012,(24):182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好的初中政治课堂,要用恰当的鲜活的案例给孩子们最好的学习刺激,唤起学习兴趣.案例教学贴近生活,与品德教育目标相适应,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教师阐明道理、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沙水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探究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它更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能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活动区域是幼儿自由探索和发现的场所。因此,沙水游戏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索环境,让幼儿在天然的物质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幼儿对工具的使用、自然物质等的探索意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细心捕捉孩子们在玩沙水过程中的好奇心,把握各种教育契机,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自主、自然的玩沙玩水的环境,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从而获得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10.
再忙,也不能忘了休闲,尤其是搞发明创造的人,更应该把休闲牢记于心。发明创造的实践证明:越是忙中偷闲的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适当的休闲不仅无碍于工作,而且能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社会文摘     
玩出来的”发明创造”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然而,你可知道,天真的孩子们在玩耍中却引出不少举世瞩目的贡献。 望远镜的问节 1607年,荷兰有个镜片店老板的孩子,从店里拿出几片镜片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他拿着镜片离眼睛远远地看物体,有个孩子索性一只手拿近视镜片,一只手拿老花镜片,一前一后地  相似文献   

12.
你就是发明家张文海如果我说:你就是发明家。许多人一定认为我在打胡乱说。我怎么是发明家?我并未搞什么发明呀!其实,一个人一生,很难说没有一点发明创造,只是你自己未加注意,并有意识去培养它,因此,你的发明创造潜能便被埋没了。不信,我们到周围世界去看看,你...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在这期间,德国孩子都学到了些什么呢? 3年中,孩子们参观了警察局,学习了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了解警察是做什么的。  相似文献   

14.
几十年来,发明创造活动的形式已悄悄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期独立发明家曾是发明专利的主要来源,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很多发明创造不再是出自像爱迪生及贝尔这样的个体发明人,而是出自于通用电气和康宁等大公司的研发实验室。20世纪人们常说,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不是电灯泡或唱机,而是工业创新和研发过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收获之后     
提起发明创造,人们总认那那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是爱因斯坦、爱迪生、杨振宁、吴健雄等杰出科学家的专有名词,一般人是想都不敢想的。果真如此吗?现代的科学研究,对天才人物的专门调查,得出的结论却并非如此。非凡的杰出人才所以有令人望尘莫及的伟大成就,与他本人从小就努力学习和有常人所不及的刻苦勤奋以及家庭和社会的良好教育,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59-65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Edison,Thomas Alva,1847—1931)(邮票E5a)出生于荷兰移民家庭,他的父亲是独立战争之后逃往加拿大的一个美国托利党人的后裔。爱迪生代表着深受美国人所喜好的、靠个人奋斗而获得成功的典范——没有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凭着发愤忘食的勤奋工作取得名利双收的一个贫穷孩子的榜样。他是发明家,又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是美国人最崇拜的英雄。  相似文献   

17.
■李艾什么是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思索考虑。思维是大脑的主要功能,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干什么事情都需要思维,尤其是搞发明创造,更需要思维,不但需要形象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等等,而且更需要全向的立体思维。立体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对事物进行立体的思索和考虑,它是在三维立体空间中考虑问题并进行发明创造的一种思维。如,人们现在利用楼顶建立的“空中菜地”,“空中花圃”等,就是立体思维的具体运用。为什么搞发明更需要立体思维呢?从事物的客观性看,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的事物,必须用立体思维。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发明人:从事发明十多年,申请专利150多项,获得授权40多项,但真正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几乎为零;他对发明创造充满热情,常常把自己比作爱迪生,但比爱迪生不幸的是,一直以来他都为发明和专利侵权所困扰;他的生活依然贫困,每月仅靠几百元的困难补贴维持生活;他申请的PCT专利眼看就要进入国家阶段,但由于财力有限,欠债累累而求助无果,最终还是面临失去申请国外专利的机会;2005年3月1日,他又以政府行政部门行政不作为为理由,将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说,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可我想说的是,好奇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天性,不只是小孩。好奇心是人生拓展的原动力,有了好奇心,生活使自此不再乏味。可以预知未来的世界吗?要知道,"新兴技术改变生活",这绝对不是一句口号,譬如,一向追求精准的芯片,研究证明,稍许糊涂,会让其寿命更长。"不寻常的‘人造树’"已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为捍卫人类的生存环境默默付出;人们探寻新能源的旅途一直在进行,"向地心要能源"已经筹划许久,只是时机未到;大脑有啥"新秘密"?等你来亲自开启。  相似文献   

20.
杨通河 《世界发明》2003,26(7):29-30
几位搞发明创造的朋友谈起多年来从事发明创造各自的感受,虽然每个人经历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感受是共同的:“搞发明很难,很累!”“发明难,申请专利更难,专利推广尤其难”——恐怕大多数发明人最初都要经过这样的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