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引条件增设 搭解题脚手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面对一道较难的数学题时,常常感到题目的条件好象不足,似乎还缺点什么?此时如果给题目添上一点“已知、假设”,那么题目就容易入手,解题者也会“如虎添翼”,求解则变得比较顺利.这种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改变题意的情况下,增设一点条件使问题更便于求解的策略,就是“条件增设”的策略.在解题中,我们要适时引入条件增设,为解题搭置脚手架。  相似文献   

2.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题设条件,常常巧妙地隐蔽在题目背后,极易被解题者忽视,从而造成解题错误或冗繁,或认为题目条件不足而束手无策.充分挖掘隐含条件,使之明朗化、完备化和具体化,这是解题的必要条件.下面就如何深入挖掘化学问题中的隐含条件举例说明,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在某些数学命题的题设中,已知条件或欲求结论中还可能隐含某些信息,或在解题过程中所得到的结论也隐蔽着大小关系、取值范围等,我们称之为“隐含条件”.对隐含条件学生解题时往往会被忽视,造成解题错误或者解题过程繁琐,或者认为题目缺少条件而束手无策.本文就怎样挖掘题中的隐含  相似文献   

4.
袁绪明 《甘肃教育》2007,(11S):53-53
为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准确定位能力、识破“陷阱”的能力、跳出解题误区的能力。现就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题学生易错原因分析如下,与同仁们商讨。  相似文献   

5.
现行七年级数学教科书中,绝大多数几何题中会出现“已知,如图…”,“如图”实际是题目中已经画好了给定的图形,然后根据问题特点探寻解题方法.而在不影响题目完整度的情况下,教师有意识地把有些题目已知中的“如图”去掉,让学生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自己作图.这种变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明确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根据近几年高考数学的特点是突出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们认为解题后引导学生对题目及解答进行反思、领悟是很好的方法。所谓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在解决了数学问题后,通过对题目特征、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失误等方面的反思.进一步暴露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找出新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悟性”,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解题智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解决函数定义域问题时,经常因为概念不清、不理解题意、忽视限制条件而错解题目,下面就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至少”问题的解决,对初中生来讲,难度较大,很难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实际上,在解这类问题时,只要根据题目条件和结论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就能顺利获得解答.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物理题中设置隐含条件,增加了问题的灵活性和题目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但在解题过程中如果不认真分析,恐怕最“蒙”你的还是隐含条件,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认真挖掘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已知条件是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依据.通常,命题设计者为深入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关键的已知条件隐藏在题目中,不直接给出,以增大题目的迷惑性和解题难度.学生在答题时若能准确找出隐含的已知条件,问题会迎刃而解,否则就会一踌莫展.因此,准确挖掘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有的题目往往由于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或已知条件被隐含等原因,造成学生读不懂题,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题目看似简单,却易受表面假象的迷惑,仍得不到正确结果,此题常常被称之为难题,而在这些题目当中往往又潜伏着一些关键的词语,如:“缓慢”、“即将”、“至少”、“恰能”、“最大”等等,若能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分析其所提供的信息,顺滕摸瓜,就能迎刃而解.这些词语就被称之为“题眼”.下面就几个常见例子,说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寻找突破口.一、“题眼”对解题思路的突破学生常常会…  相似文献   

12.
数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解题.而发掘和运用数学问题中的隐合条件,架起“题”与“解”之间的桥梁,则是数学解题的一个重要基本功,更是提高学生解题技能和技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道数学题尤其是结构灵活、抽象多变的题目,能否正确、迅速、合理地获解,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地发掘并使用题中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3.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指出:“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应该是问题和解,解题才是数学的心脏”。解数学问题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与基本途径。所谓解题,就是揭开“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或是探索“已知”可以导出怎么样的“未知”。数学问题千千万万,难易不一,每个题目的要求也不一,所起的作用也不一,就是用一个题目对不同的人来说难易也不一样。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解题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以上三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这就需要数学教师通过解题教学,帮助学生明确数学问题的意义、分类、解数学题的基本要求和程序,掌握解题的策略原则和解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水平等等。  相似文献   

14.
学数学重在“做”数学.这里的“做”不是机械化的操作,而是创造性的思维.离开创造性的思维,数学学习就失去其本质内涵.在解题时通过对题目的仔细观察,巧妙运用构造法,会给人一种“平常题目解法不平常”的感觉.所谓“构造”就是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隐含的信息及相关结构特征构造辅助元素,通过辅助元素使问题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5.
初中的物理题目,往往存在隐含条件,这些隐含条件可隐含在题目的已知条件、物理过程、物理图像、定律应用范围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就能够越过“思维陷阱”,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那么,怎样快速、准确地找出这些隐含条件呢?有以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物理题中设置隐含条件,增加了问题的灵活性和题目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分析综合及推理能力,但在解题过程中如果不认真分析,恐怕最“蒙”你的还是隐含条件,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认真挖掘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7.
当题目已知条件中出现“中点”,或“三角形中线”时,就可依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构造出中位线,架起结论与条件的桥梁,解题事半功倍.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也就是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获取解题信息,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这就是中学生解题的关键,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审题.l审情已知条件数学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大体分为明显条件和隐含条件.明显条件不言而喻.隐含条件是指没有在题目中明确表述的题设或假设,在题目中较为隐蔽,不易发现,因而常常造成解题失误.因此在解题时,既要弄清题中的明显条件,还必须挖掘出隐含条件,即全面把握好“审清已知条件”这一点,为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l)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题目的明显条件例1已知圆柱…  相似文献   

19.
解题是一种科学行为,为了正确解答问题,必须增强某些共有思维意识,否则就会导致各种错误的发生,徒劳而无功,下面举例说明在解题中应当增强的几种意识。 一、一致意识 所谓一致意识是指解答与题目所问必须保持一致,所得结果符合题目要求。缺乏一致意识的学生审题、解题草率,还未弄清楚题目要求“回答什么”,未澄清易混概念,未窥中隐含条件,就匆忙动手,结果常常  相似文献   

20.
黄忠武 《甘肃教育》2010,(16):52-52
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每节课习题讲完之后,教师应把原题加以变化,进行“变式训练”.例如,改变题设条件,变换问题情境,进行问题重组等等.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再练习、再提高的机会,引导学生对题目合理地思维发散,从而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