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的主流是乡土小说, 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浓郁的乡土特色相融合是其基本特征.三十年代的沈从文模式和五十年代的周立波模式对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极富启示意义.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五、六十年代以周立波为典范的乡土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二、八十年代周立波与沈从文两种传统交相辉映的时期;三、寻根浪潮后的多元化创作时期.  相似文献   

2.
周立波作为湖南现代乡土小说和当代乡土小说的承上启下者,贡献是巨大的,以他为中心,湖南形成了“茶子花”派,他的乡土小说体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之情,追求一种清新俊美的艺术审美风格,展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风俗画面”,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赢得国内外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3.
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的主流是乡土小说,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浓郁的乡土特色相融合是其基本特征。三十年代的沈从文模式和五十年代的周立波模式对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极富启示意义。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五、六十年代以周立波为典范的乡土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二、八十年代周立波与沈从文两种传统交相辉映的时期;三、寻根浪潮后的多元化创作时期。  相似文献   

4.
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的主流是乡土小说,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浓郁的乡土特色相融合是其基本特征。三十年代的沈从模式和五十年代的周立波模式对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极富启示意义。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五、六十年代以周立波为典范的乡土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二、八十年代周立波与沈从两种传统交相辉映的时期;三、寻根浪潮后的多元化创作时期。  相似文献   

5.
伍锡学先生的小说创作以短小凝练的艺术形式,主要反映湖南祁阳农村原生态的社会生活,折射出数十年来中国衣村的巨大变化,作品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站在农民立场,坚持从农民的视角来审视和再现生活,作品爱憎鲜明、主题单一、蕴含清浅。对于艺术形式,伍锡学先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作品构思精巧,多运用传统的喜剧手法,往往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6.
伍锡学先生的小说创作以短小凝练的艺术形式,主要反映湖南祁阳农村原生态的社会生活,折射出数十年来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作品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站在农民立场,坚持从农民的视角来审视和再现生活,作品爱憎鲜明、主题单一、蕴含清浅。对于艺术形式,伍锡学先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作品构思精巧,多运用传统的喜剧手法,往往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7.
论湖南当代乡土小说的人道主义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是当代乡土文学的重镇.湖南当代乡土小说家,将社会矛盾家庭化,政治冲突伦理化,民风民俗人情化,自然风物人性化,在作品中体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风俗画面和人道主义情怀,在全国和世界上都有一定影响,对湖南文学创作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的主流是乡土小说,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浓郁的乡土特色相融合是其基本特征。20世纪30年代的沈从文模式和50年代的周立波模式对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极富启示意义。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50~60年代以周立波为典范的乡土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80年代周立波与沈从文两种传统交相辉映的时期;寻根浪潮后的多元化创作时期。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由于其湘西小说的独特风格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他的家乡湖南凤凰县,那里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也有着原始的自然美和健全的人性美,所以对湘西这种弥漫着浓郁牧歌情调的边地自然生活的着意渲染,以及对蕴含着和平处世精神的边地自然人生观的深刻揭示,使他走上了弘扬湘西完美人性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边城》取材于湘西农村 ,小说中的人物纯朴、自然 ,没有半点对社会人生的愤恨 ,即使有怨 ,也是怨而不怒。这就使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在同时代众多的乡土文学作品中独具一格。沈从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 ,将美融于自然之中 ,使人“见美然后悟丑”。作品在人物表现、风俗介绍、语言表达等方面 ,都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民俗色彩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新文学发展第三个十年(1937-1949)的中篇小说创作,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形式和美学风格上,都表现出新的特色和多元化趋向;特别是一些成功之作在艺术形式和美学风格上的通俗化追求,使中篇小说开始为一般民众所了解和接受;走向民间,走向大众,已逐步成为一种创作趋势和发展方向。这种新的转变和新的趋向,对此后的创作产生了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丁和张爱玲是表现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两位杰出的女作家,她们作品的相同之处,一是用小题材来体现社会,二是缺少浪漫的情节,三是时代背景模糊.不同之处,一是主体风格不同,二是语言风格迥异,三是人物创作心态不同.  相似文献   

13.
作为后现代鼻祖的博尔赫斯,其作品打破了传统小说模式,构筑了学创作的新格局。从他的作品来看,博尔赫斯始终在实践着这样一种创作观念:小说即游戏,从而剥掉了传统小说作为认识本体论的神圣外衣,从小说包孕的哲理、结构、幻想三个层面娱己娱人;在小说与现实的关系上,他说小说无非是梦的引导,从而消解了现实与虚构的对立关系。同时对传统小说主人公概念内涵也进行了置换,时间、空间和事理孤傲而鲜明地取代了人物作为主人公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代小说创作的不断发展,小说的语言也需要有所创新。小说家们以创作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主要表现为:努力构筑一种新的符号化的意象,使当代小说语言的表现性功能加强;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语言的内容及形式更适合多方位、立体化地描绘生活;将传统小说语言进行翻新,剔除已经老化或过分“磨损”的词语,使其更具活力;构筑现代小说语言整体新风格,使读者耳目一新等几个方面。本文试图对具体的作家、作品进行分析,一一阐述、论证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晚清开始,先刊后书成为许多文学作品的生成方式。它对连载小说的生成有三个层面的影响:报刊上连载文学作品是一种编辑和作者的“共谋”创作,作品的篇章结构、语言风格、主题等必须与连载刊物的定位相契合;连载过程的时限以及读者的反应对作品内容有制约和引导作用;作品在成书时,作家也会对连栽作品进行润饰和修改,实现造诣的完善等。  相似文献   

16.
张欣小说爱情观透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格局中,张欣的小说创作虽不曾山高海阔大红大紫,却也总是让人无法割舍、难以忘怀的。她的小说直接承续了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传统,以男女情爱为故事框架,以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索和终极关怀为指归,叙事舒畅而清隽,意境浪漫而纯情,语调温婉淡雅而又不时洋溢着反讽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现代都市小说风格,为我国新时期小说大潮中女性写作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美而典型的艺术范例。  相似文献   

17.
反希望是老舍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在相当程度上 ,老舍的小说创作即是对于希望不断加以解构的写作实践。这一作为使老舍同现代历史初期积极探求民族、国家希望的知识分子主流 ,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 ,老舍反希望的创作动机 ,不仅来自时代、社会的多重合力因素 ,而且也有来自老舍个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冰心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大师之一。她从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便开始了文学创作。她的作品,如"问题小说"、小诗、散文和儿童文学开创了新文学的先河,而"冰心体"的创造,则是她最杰出的贡献。"爱的哲学"的提出又使她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个性,最有特色的一位女性作家。但是,至今冰心的作品受到评论界充分关注的仍只是她20年代的作品,她三四十年代作品所体现出的一以贯之的对爱与美的追求及其艺术风格,却一直为研究者所忽略,这自然有碍于对冰心创作全貌的把握。本文拟以冰心三四十年代的生活为立足点,试图对她这一阶段的重要作品所表现出的文学精神及艺术风格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9.
潘向黎是当代一位颇具个性的女作家,她的创作唯美婉约,在当代文坛中独树一帜。与同时代的卫慧、棉棉等女性作家充满物欲、缺乏真情的世俗小说不同的是,潘向黎《倾听夜色》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充满着善心与爱意,都怀着真挚纯朴的感情;艺术上追求一种高雅的格调,含蓄蕴籍,耐人寻味,有一种诗歌般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叶紫笔下的女性世界不仅充满苦难,也有革命带来的觉醒和斗争。叶紫对女性悲剧原因和妇女出路的探讨深刻独到,与一般的带有资产阶级小资情调的革命加恋爱的作品有很大不同,他描写的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劳动妇女的苦难和觉醒。他的创作是战斗着的,他的作品更加富有时代性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