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氧氟沙星(Ofloxacin,以下减称OFLX)属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高,细菌不易耐药等特点,临床应用频度日益升高.但其不良反应也日渐增多,现将其不良反应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15)
目的:综述近年来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成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成果。方法:查询与分析近年来有关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成方面对应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全面归纳与总结。结果:针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成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7-(2-苯并噻唑基)、7-(2-苯并恶唑基)氟喹诺酮抗菌药物合成工艺(2)1,4-苯并噻嗪-2-羧酸-1-氧化物合成工艺;(3)6,7或7,8并环三环喹诺酮类化合物合成工艺。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针对各类感染性症状的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抗菌谱广、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势,通过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成工艺的科学研究与开发,能够促进氟喹诺酮抗菌药物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氟喹诺酮 (FQNs)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很重要的一类抗菌药物 ,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细菌性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然而随着 FQNs类药物使用量的增加和不合理应用 ,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目前 ,几乎所有常见的临床分离致病菌中均有 FQNs耐药菌株出现 ,部分菌株对 FQNs类药物的耐药程度很高 ,足以导致治疗失败。本文就国内临床分离致病菌对 FQNs类药物的耐药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如下。1 细菌对 FQNs类药物耐药性的发展诺氟沙星是国内最早用于临床的 FQNs类药物 ,最初用于临床时很少有细…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革新》2009,(7):34-34
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氟喹诺酮类抗菌新药——盐酸安妥沙星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将于7月上市。临床实验证明,该药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等三大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总有效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5.
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氟喹诺酮类抗菌新药——盐酸安妥沙星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将于7月上市。临床实验证明,该药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等三大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总有效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6.
《大众科技》2009,(7):5-6
中科院近期宣布,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氟喹诺酮类抗菌新药——盐酸安妥沙星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将于7月上市。临床实验证明,该药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等三大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总有效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7.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一类全合成抗感染药物,其共同特点是在化学结构7位上连以哌嗪环、6位处引入了氟原子,因此称其为氟喹诺酮类药物。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导致细菌DNA不能正常合成和修复,对G+菌和G-菌、衣原体、支原体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1]。因其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抗感染治疗。随着此类药物大量开发研究,广泛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逐渐增加。通过临床用药观察,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便于指导临床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4)
恩诺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业。介绍了恩诺沙星的构效关系、作用机理及其在水产动物体内药动学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恩诺沙星在水产动物体内药理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头孢菌素类即头孢烯类,是由冠头孢菌培养液中分离的头孢菌素C,在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因此,对人应是无害的。头孢菌类药物以其菌谱广,抗菌活力强,耐酸,耐酶,疗效高,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人类战胜各种细菌感染作出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类重要的持久性有机农药污染物所造成的危害已引起普遍关注,它们不仅会积留于动植物体内、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而且还会威胁动物的生命健康。有机氯农药(简称Ocp)是一类组成里含有氯的有机杀虫剂、杀菌剂。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滴滴涕类,称为氯代苯及其衍生物,包括滴滴涕及六六六等;另一类是氯化甲撑萘类,如艾氏剂、狄氏剂、七氯、氯丹及毒杀芬等。我国曾经使用较多的是滴滴涕和六六六。传统提取底质中有机氯的方法为索式提取,而本文采用低污染有机溶剂对谷物进行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对多种有机氯农药的分离度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李广智 《科学生活》2008,(10):42-45
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并试用于临床的一类新型抗抑郁药物。常用的有五种: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和西酞普兰,被誉为"抗抑郁药的五朵金花"。近年来,又推出了第六朵金花——艾司西酞普兰。在国外,这类新型抗抑郁药正逐渐替代三环类抗抑郁药,成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这类抗抑郁药的特点是药理作用机制单一,  相似文献   

12.
头孢哌酮钠为第三代广谱半合成头孢菌素,能对抗多种β内酰胺酶的降解作用,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均有作用,如金葡菌(包括产生或不产生青霉素酶的菌株)、肺炎链球菌、大部β溶血性链球菌株、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属、产柠檬酸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绿脓杆菌、淋病奈瑟菌及脑膜炎奈瑟菌等。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呼吸系统感染、腹膜炎、胆囊炎、肾孟肾炎、尿路感染、脑膜炎、败血症、骨和关节感染、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淋病、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为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在残留溶剂项下增加了丙酮及异丙醇的测定,目前,中国药典还没有收录,根据现有的试验条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头孢哌酮钠中的残留溶剂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信息》2003,(14):61-61
天然水果保鲜剂是从未成熟柑桔果皮中分离出来的系列抗菌成分,它对常见霉菌、细菌、酵母等有强的和较强的抑杀作用,尤其对在柑桔类水果储藏保鲜过程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青绿霉病”的病源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itakicum)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digi tatuln),具有特别强的抑杀活性。它可添加于包装纸、塑料包装簿膜袋和果蜡中起防霉保鲜作用。也可配成乳液浸泡鲜果,保鲜效果显著。柑、橙保鲜储藏90天后,好果率一般达96%,且风味甚佳,无残毒,使用安全。经系统毒理测定其ADL值(人体每人每日最高摄入量)为12.26-37.73mg。它也可用于高营养型膏霜类化妆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1,(28)
目的:本研究优选元宝枫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包合方法,为元宝枫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法,以元宝枫油和β-CD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等为考察因素,以制剂外观、包封率、神经酸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元宝枫油β-CD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结果:元宝枫油β-CD包合物的最优包合条件:元宝枫油:β-CD=1∶8,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80min。优选的最佳元宝枫油β-CD包合物包封率均在70%以上,每1g包合物中含神经酸1.60mg左右。经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验证、显微成像观察,制剂外观形态符合要求。结论:元宝枫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包合工艺设计合理、制剂质量稳定,后期可开发元宝枫油β-CD包合物的口服、外用制剂,为临床应用提供新制剂。  相似文献   

15.
鉴于铜素营养与小麦雄蕊育性关系密切,故有可能利用铜螯合剂使小麦缺铜,从而达到杀雄的目的。[Graham,1986]。本研究旨在明确现有几种铜螯合剂对小麦生育的影响,并分析它们作为小麦杀雄剂的可能性。 1.试验方法和主要结果试验于1987~1989年在浙江农业大学温室旁进行。第一年(1987~1981)主要目的是筛选最有效的铜螯合剂,并研究适宜的使用时期、浓度与方法。冬小麦品种浙农大105播于装有15kg小粉土的盆钵(25cm×30cm)中,播前施饼肥10g,尿素1g,氯化钾0.75g。出苗后删苗至每盆5株。供试的铜螯合剂有苯并三氮唑、鲁必胺酸、新铜铁试剂、吡喀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和-安息香肟。处理分4种:1)5种药剂在拔节期土施,用量50mg/kg土;2)苯并三氮唑分播前、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土施,用量同上;3)苯并三氮唑在拨节期和孕穗期分土施与叶面喷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耿宝琴 《科技通报》1993,9(5):330-335
卡托普利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药.近10余年来此类药物发展迅速,临床应用的已逾十种.它们通过抑制ACE的活性,使血管紧张素Ⅰ不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而降压.用以治疗高血压病有一定效果,预测或可望与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等一样成为一线降压药.本类药物与利尿剂、钙拮抗剂等合用可增强降压疗效.其次当心衰病人用强心甙和利尿剂效果不佳时,加用本类药亦有增效作用.本文还对新发展的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贝那普利、西拉普利、哌林多普利、喹那普利、磷诺普利和西瓦那普利等九种ACEI抑制药从药动学、临床应用及用法剂量等方面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