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命教育既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综合利用生命资源,以思想品德课堂为主渠道,将这一真善美的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我们要用生命温暖生命、用生命撞击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用生命灿烂生命,赋生命教育以丰富内涵,让学生自由、快乐、文明、健康,有尊严、有责任、有爱心、有成长。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命是多维度的,包含了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等.生命教育以生命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特点,认识生命的本质,进而增强生命意识.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好"生命教育"这堂真实的大课,思索生命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以一堂对话式思政课教学为例,在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启发学生领悟人生哲理,收获对生命的感悟,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的目的。思政课教学中要重视生命教育资源的挖掘,要重视生命化课堂的构建,在对话中感悟生命,重视思政课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笔者有幸观摩了几堂中小学“生命教育”公开课,深为师生投入的生命情感所触动。触动之余,也平添了几分忧虑。一幕幕由教师主导、学生主演再现的生命情感剧,在课堂上产生了强烈共鸣,在场同学及听课者也都为之动容,确实富有感染力,让人深受教育。这几堂公开课无一例外地都在情感上大做文章,一方面大大改变了老师只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知识之外无情感的生硬、  相似文献   

5.
生命化外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因此本文将讨论教师如何运用教师智慧创造和谐课堂,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本文将首先讨论教师智慧的生成路径,"行动研究"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探讨教师如何运用对话实现知识化教育向生命化教育的转化,并在课堂上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场",讨论课堂中三种生命主体(教师生命、学生生命、知识生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堂好的生命教育课,应以学生思维逻辑为本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和问题;课堂教学推进过程中应眼中有人,关切每一个个体生命;教育过程既体现对生命命题的理性之思,又饱含对真实个体的温暖关照。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1,(48):167-168
孩子的手掌感受不到真实生命体的温热,无论讲得多么生动形象,依然不会认识真正的生与死。这堂生动的自然生命教育课,是通过自然教育、自然体验唤醒幼儿的生命意识,再次印证饲养活动是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疫情期间母兔生宝宝事件以及由于新冠病毒每天增长的确诊病例和死亡数据,也让幼儿明白了无论动物的生命还是人的生命,他的开始与结束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学会尊重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珍贵,生命的艰辛和伟大,从而萌发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正>没有想到,自己一篇二十年几前的文章会掀起轩然大波;我也没有想到,它竟波及国内几大有影响力的网站,引起了陶研界数个QQ群的热烈讨论。这是一场思辨,一堂追求真知、学做真人的生活教育,一场尊重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的生命教育。真是印证了生活(命)教育,随时、随事、随人、随处、随地。  相似文献   

9.
罗民权 《新课程研究》2007,(5):13-13,12
看了2006年12月8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一篇题为《一堂作文课能否承载生命之重?》的文章,我被王菘舟老师的一堂作文指导课深深感动。  相似文献   

10.
生命化和谐数学课堂是从生命的高度关注课堂教学,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新型的课堂.本文从生命化数学课堂的内涵、营造和谐的生命化学习环境和课堂实践等方面探讨了构建生命化和谐数学课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初,我有幸作为郑晓江教授闭队的一员赴香港教育学院参加以生命教育的知、情、意、行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学术及专业实践会议”。1月13日,我们一行在香港马鞍山循道卫理小学认真观摩了一堂由台湾某实验小学教师执教的生命教育示范课“人因梦想而伟大”,心中感慨颇多。整堂课有精彩难忘的瞬间,也有些许遗憾。  相似文献   

12.
庚子之春的新冠疫情,是灾难,也是考验。这场战"疫"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一堂内容丰富的人生大课。作为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提取素材,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爱的教育。爱自己,学会守护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当疾病和灾难来临时,人们会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健康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人是历史活动的核心,历史教学应该多多关注"人"的活动和影响.历史课堂应当实施生命化教育,从生命的角度来阐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历史教育重新转回到本真的教学状态.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新课程实践,阐述了历史教学实施生命化教育的策略、途径和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捕捉美术课堂的生命亮点,优化美术教学的策略,让学生在美术航行中自由驾帆;创造新的教学手段,让美术课堂的生命亮点延伸、延伸再延伸。  相似文献   

15.
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生命教育理念得到了全球性的高度重视。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将生命教育的意义完美的展示出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是重点发展目标。生命教育将高中历史教育更深刻的融入到实际生活的需求中。高中历史教学通过生命教育更好的贯彻了人文素养基础。想要高中历史教育更好的融入到生命教育中,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首先,使高中历史课堂向着生命化的方向发展;其次,积极收集各种生命教育素材,探索生命的价值。通过对学生进行触动、开发、激励以及感悟的方式,实现开拓心智、感化心灵、明确人格的功效。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因而尊重生命、超越生命。  相似文献   

16.
“让课程焕发生命的光辉”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地理教育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需要,应该帮助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堂地理课,应该使学生在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深深喜爱上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17.
缘于佛教思想的深厚影响,选堂"游于方内,而寄情无始",具有面向实相的精神取向,表现为直面死亡、安顿生命、真人境界等内涵。选堂的生命实践为世人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贺 《文教资料》2006,(4):96-97
在德育课堂的实效性问题下,生命叙事为德育课堂的转变提供了发展平台,用生命叙事的方式激活德育课堂,叙事可以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生命叙事从实际出发,密切了现实与道德理论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德育思想来源于生活,丰富生活,丰富人的内心世界。本文从生命叙事的魅力和感染力出发,进而提出对叙事性德育课堂的操作性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叶澜教授说过: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理应让生命化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数学课堂的核心价值取向。而要使数学课堂生活融人生命化的光环之中,生命化评价应该是我们新的追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中学地理教育要彻底摆脱被人轻视的困境,就应该关注学生生命的需求,帮助每一位学生上好每一堂地理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