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鸟的观察和招引尤淑香(北京市教学植物园100061)小学自然常识第五册(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本)第6节中,介绍了鸟的特征及鸟是人类的朋友等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自觉保护鸟类,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是必要的。现...  相似文献   

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人在执教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利用操作教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下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在全国普遍使用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第十二册 1 6页《眼睛的科学》一课中眼球的构造图 1和晶状体像照相机的镜头图 2以及 1 7页我们看物体图 3均有错误 ,原因在于 :眼球构造之一晶状体是无色透明的 ,与眼球内的玻璃体、房水呈浅蓝色不同 ,而教科书把晶状体标示成图 2图 3与玻璃体、房水呈同样的浅蓝色 ,使师生对晶状体的颜色形成错误的认识。笔者建议再版时予以改正。晶状体颜色出了错@黎四清$重庆市忠县干井镇顺溪小学!404307  相似文献   

4.
浅析对《水》的教学孔祥辉(江西省吉安县城关一小)统编小学自然第一册第二课《怎样认识物体(一)──水》及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第四册第一课《水》,初次(统编教材中)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来认识物体,对只有七、八岁的小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困难,为了使...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科书中安排了滑轮一课的教学内容(人教版11册15课第47页)。教材先介绍了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然后介绍滑轮组的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用途。但由于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的简陋(缺乏教学仪器),学生视野的局限(没见过吊车),教师只能纸上谈兵,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对此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游戏——拔河比赛,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分数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小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第七册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对分数(基本上是真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要在这个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建构分数的意义。为了使学生真正学好这一知识,我们在总结、反思以往多年教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实践。教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四册《蜗牛》一课,探测蜗牛的力气到底有多大,为了探索这一奇妙,我到学校操场边的菜地上,精心地检拾大、小不同的蜗牛带回到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十册第3课《电热》的教学内容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将铁丝连接于电池的正负极,组成一个短路电路,然后让学生用手触摸连接的铁丝,体会有什么感受,由此让学生初步体验电热现象。再让学生用铜丝做同样的实验又体会什么感受。从而得出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由电流产生的热叫做电热。  相似文献   

9.
对两个演示实验的改进黑龙江省拜泉县建国中学梅海丘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科书第一册(下),有这样两个演示实验:32页小实验:捉几只蟑螂(或蚂蚁)罩在纱罩下,纱罩下面分别放一小堆糖和一堆木屑。蟑螂(或蚂蚁)会不时地用触角去碰碰糖又碰碰木屑。最后,它会爬过...  相似文献   

10.
苏科版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八册第 1课《大气压力有多大》中 ,“越往高空 ,空气越稀薄 ,大气的压力越小”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 ,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 4页后 ,增加一个实验 :在小瓶子里装多半瓶红水 ,用插着一根细玻璃管的塞子 ,把瓶口塞紧 ;然后 ,放在铺有几张湿卫生纸的玻璃板 (或瓷盘子 )上 ;再拿一只大敞口瓶 (如集气瓶、罐口瓶、果酱瓶等 )瓶口向下 ,在燃烧的蜡烛上烘一会儿 ,使瓶内的部分空气受热跑掉 ;然后 ,用大敞口瓶很快地罩住小瓶子 ,并且严实地压在湿卫生纸上 ,就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口喷红水 ,即小喷泉。实验后 ,…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五课《大气的压力和浮力》,要求学生掌握大气具有压力及其压力的方向。笔者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自制了“大气压力演示器”。  相似文献   

12.
“分数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小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第七册时 ,已借助操作、直观对分数 (基本上是真分数 )有了初步的认识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要在这个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建立单位“1”的概念 ,理解、建构分数的意义。为了使学生真正学好这一知识 ,我们在总结、反思以往多年教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实践。教学中我们注意多种媒体综合运用 ,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 ,用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13.
一、简易大气和水的压力实验盒 新编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四课《水的压力和浮力》和第十五课《大气的压力和浮力》要求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实验认识水、大气具有压力,压力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我们自制了简易大气压力实验盒。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小学自然第三册《水的压力和浮力》时,让学生掌握物体在水中浮沉的规律是学习大气压力和浮力,以及船、飞机等课的基础。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体验到“潜水人”教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规律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十册《二氧化碳》一课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书中的三个实验要力求准确,操作稍有疏忽,都会影响实验效果。例如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制取。在一个瓶里放入一些碱的粉末,倒入一点水,使其湿润,再倒入一些醋,瓶里就会产生二氧化碳。大家都知道许多农村小学只能买到料醋,由于各地料醋品种不同,以及质量的差异在实验时多少会影响制取的效果。实验二:由于二氧化碳和空气都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无法看到二氧化碳能像倒水一样“流入”杯底,而倒的动作不规范也有可能使杯中燃着的蜡烛熄灭,影响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可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打好基础。本单元内容见下图:由右面的知识网络图可知,分数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教材首先从实验出发,让学生运用导线、电池、小灯泡、鱼夹连接如图1的电路。依次在两鱼夹间接入材料。通过看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当验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或绝缘体时,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将它们一一接入鱼夹间,看到的现象是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学生得出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教材的结论是:“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这样的矛盾使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教材编写错误;有的说书本没有以事实说话;有的说自己的实验方法不对;………  相似文献   

18.
合适的、难度适当的开放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举例谈谈开放题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一、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得以体现,群体思维优势得到发展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各不相同,从而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方式与学习结果具有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开放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能力和对问题不同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及解答思路,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就真正达到了开放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训练的目的。例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136页中的例3,改变问题成为: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谁能通过计算说明这个乡造林任  相似文献   

19.
自然课教学体会点滴吕兰英(北京市房山区河北乡磁家务小学102412)一、小故事导新课小学自然第六册第三课《磁铁》,与前边的知识没有联系,为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步入新的知识领域,我以讲一个小故事来引出新课:“从前,在一个小山村里住着母子二人,儿子天天上山砍...  相似文献   

20.
怎样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江西吉安县城关一小孔祥辉小学自然第四册中的第四课《空气》,它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难点是:要使学生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其次是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上好这一个课,只有让学生认识空气存在,找到空气这物体(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