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一节好的语文课需要教师有活力,课堂有张力,课堂的外现和内核,"味、意、形、养"俱全,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味,教师在授课之时首先想到这是语文课程,要让语文课有语文课的个性,让学生能够弄懂吃透语文的学科特点;意,就是要明确学科及课堂目标,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领悟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刘向平 《教师》2013,(33):44-44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打破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语文味来之不易,语文课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回味无穷,教师要引领学生去感受、体悟作品,使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老师要引领学生读好文章、嚼好字词、品好句子、写好文字,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充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种文化,语文课堂是传承这种文化的空间载体,而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那么如何在倡导以学生生命成长为主的课堂上,让浓浓的语文味飘洒于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4.
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让它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率,这是语文教师时刻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打造经典的语文课必须在教学的活动中不断历练,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一.要从语文课的基本构建着眼,体现语文课堂的"书卷味"、"文化味"我认为语文课的教学要在教学中培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步骤的能力,营造学生认知的"落差",把握学生心理思维的最佳境界,让语文课不断绽开心语的花朵,让语文的课充分体现活动的创新机制,实现语文课的整体构建水平。教师在基本构建中渗透  相似文献   

5.
语文味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一节语文课,或者说,来构建一节语文课,核心是要将语文课的情味、美感、文化积淀和生存智慧给激发出来、展示出来,让学生真正体味到语文的魅力。这些从理论的角度似乎无懈可击,可是,当今语文课堂仍充斥着太多非语文的因素,致使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是一种文化,语文课堂是传承这种文化的空间载体,而"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那么如何在倡导以学生生命成长为主的课堂上,让浓浓的语文味飘洒于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语文课有滋有味,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也是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笔者尝试着给语文课添人生活味、幽默味、人文味,让语文课三味俱全。  相似文献   

8.
顾广师 《现代语文》2014,(11):51-52
听了泰山中学张国民老师的《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整体感觉是一堂高效清新、让人耳目一新的语文课。感觉是一节极有语文味儿的语文课。下面笔者想结合张老师的课堂教学来谈几点想法。一、语文味的课堂应重视基础字词的教学在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贝多芬"的基础上,张老师出示了幻灯片让学生看拼音写汉字。在2分钟的时间里,张老师布置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同桌交换修改。  相似文献   

9.
怎样使自己的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使语文课堂不是舞台,但胜似舞台,使学生津津乐道,回味无穷?笔者认为,我们应抛弃浮华,走出语文课低效、浮躁之风,要立足工具。力求从字词教学、朗读指导、感悟文本、学法引导、读写训练等角度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弘扬人文,才能上出语文味浓郁的课,让学生领略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怎样使自己的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使语文课堂不是舞台,但胜似舞台,使学生津津乐道,回味无穷?笔者认为,我们应抛弃浮华,走出语文课低效、浮躁之风,要立足工具,力求从字词教学、朗读指导、感悟文本、学法引导、读写训练等角度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弘扬人文,才能上出语文味浓郁的课,让学生领略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的形式多样、课堂热闹的状况,却让语文课变得华而不实,语文课少了许多语文味。我认为语文课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赏析、运用,才能将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能力,积淀为语文素养。因此,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的形式多样、课堂热闹的状况,却让语文课变得华而不实,语文课少了许多“语文味”。我认为语文课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赏析、运用,才能将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能力,积淀为语文素养。因此,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显著特点。小学语文课堂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让语文课堂充满"三味",即把语文课上得有"情"味、"趣"味和"新"味,真正把语文课上成充满生命激情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有"情"味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不难发现,我们的许多教师语文教学缺乏"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我们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可谓多姿多彩,但细细考量却又缺少语文味,课堂局限于浅尝辄止的分析,干瘪而枯燥。语文课只有返璞归真,其语文味才会更加浓郁芬芳。一、文本诵读——融入生命要让语文课真正具有浓浓的语文味,朗读必须有滋有味。《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  相似文献   

15.
陈夫平 《考试周刊》2012,(54):60-60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这实在让我们彷徨。不仅是我,恐怕对于所有站在讲台的教师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容回避且不易回答的课题。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人们常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一味隽永的诗,一曲余音绕梁的歌.一副意境悠远的画。”听一节好的语文课会引人人胜.耐人寻味,是一种美的享受。语文课可以含蓄,也可以张扬,有时如潺潺流水,有时如滚滚江河。现如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学习更多的是在课堂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究竟该怎样来上好语文,让自己的语文课堂丰富多彩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的应试化、技术化使语文教学变了味,如何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笔者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确立、诵读、说话、圈点勾画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使语文课堂回归其本,根据语文课本身的特点,开展语文教学,让课堂真正体现语文味。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18.
如何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让语文课变的新鲜有趣?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能把语文课幻化成上山看日出,那么学生就会天天想着语文课,天天盼着语文课。为了避免语文课堂的模式化,近年来,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如借用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原课文情节进行补充或改变等。为了处理语文课中牵涉到的历史、地理知识,我有时求助于历史、地理老师,如请历史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有关历史知识讲座,解决语文课上的“历史背景介绍”,学生感到新鲜,效果很好。讲解枯燥的语法知识,不在同一节课上反复讲解同一个概念,而在不同的课上让学生多见面,学生不会厌烦,教学效果良好。把作文讲评同语文课文中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即使语文课讲得不单调、呆板,又指导了作文。让学生每天都有新发现,新见解,新收获,让“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学生就不会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9.
一、语文课文意境与课堂氛围协调的涵义 语文课文意境与课堂氛围协调就是指弥漫在语文课堂上的一种气氛和情调,具体呈现为渗透于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意味与情调气氛,它影响着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情绪状态,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点燃学生心中激情的火种,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在充满真、充满善、充满美的语文海洋中邀游,语文课堂氛围的构建,正是这种“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20.
学生常说,语文太难学,深奥且无味。老师也常说,语文课不好上,课堂气氛也较沉闷。枯燥无味、气氛沉闷之所以成为语文课堂的"专属"形容词,就是因为语文课堂趣味性不足。那么如何让语文课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乐起来,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方法多种多样,现笔者结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