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在学习和借鉴"五四"新小说以及西方小说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张恨水在其小说文本的叙事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显著特征.他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个方面均对传统章回小说做出了富有现代性的改造.相对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全知全能叙事,张恨水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表现在以"人物"为结构中心的限知叙事,及其文本的缓慢叙事和多变的叙事顺序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小说全知全能叙事的特点以及优缺点,分析了清末民初外国小说翻译对传统的全知全能叙事视角的冲击,其中重点探讨了以林纾为代表的翻译家所翻译的小说对传统叙事视角的影响,以及以苏曼殊为代表的作家在受到翻译小说的影响后在其创作的小说中对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自传体小说诞生于18世纪初,是小说和自传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目前,对自传体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与现代两个阶段,较少涉及后现代的部分。本文以后现代自传体小说《曾经沧海》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身份、叙事时间三个维度出发,分析其在叙事艺术上的承继与革新,以期凸显后现代自传体小说迥异于传统和现代自传体小说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4.
死亡是小说叙事的常见主题,更是小说叙事建构的有效手段。死亡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叙事建构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死亡为核心的情节构建模式十分巧妙地迎合了小说作者执意颠覆基督教文化传统(象征父权)、宣扬妇女主义思想的文本主题和创作理念;以死亡为媒介的视角变异模式突破了第一人称叙事的传统藩篱,极大地丰富了《父亲》的叙事层次和多样性;以死亡为依托的叙事技法的革新为小说成功营造了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效果。毋庸置疑,让死亡直接参与小说叙事建构并使其承载丰富的文化叙事功能正是该小说的叙事特色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艺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晚清小说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全知叙事模式,在叙事结构上.由于心理描写因素的增多.突破了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6.
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和《遥远的温泉》有着明显的诗化叙事倾向,其诗化叙事艺术又具有颠覆传统叙事性小说的理性规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多重叙事视角叠置,非性格化典型化叙事,叙事逻辑的颠覆,非中心化叙事等方面。阿来小说的叙事诗化倾向有着自身的独特原因及价值。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在叙事问题上表现出浓厚的"传统性".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逻辑等方面都表现出对古代白话小说的继承与改造:一方面古代白话小说传统的运用使革命意识形态获得了有效的传达;另一方面古代白话小说传统自身的特性使它溢出革命意识形态的规范而拥有了自身的存在意义,革命意识形态对其表现出规范与制约.在革命与传统的二重奏中,二者交相呼应而又互相抗争,形成了当代文学叙事的新传统,这一传统又潜在影响了至今的某些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8.
清末是中西方文化冲突、融汇的特殊时期,从西方小说翻译中对叙事方式的处理可以窥见其一斑。1902年以前,外国小说的译者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及小说的“政治教化”目的翻译小说,其译著多删节、改写,对西方小说的叙事方式也作了较大的改动;其后,译著激增,译者在翻译时逐渐接受外国文化,读者也接受了西方小说的叙事方式。因此,本文对于清末小说译作的叙事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不仅以内容的深广 ,而且以语体形式的特别而震响现代文坛。他在有机地借鉴西方小说语体形式的同时 ,对传统小说语体形式加以变革与创新 ,形成自己独特的小说语体格局。其主要表现在叙事时间的自由性、叙事角度的多元化和叙事情节的淡化等多方面。以此形成其“格式特别”的现代小说语体形式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0.
汤亭亭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她的作品充满对中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经典著作的改写和戏仿,解构了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塑造了美国华裔文学的新传统。本文在后现代主义关照下,结合后现代叙事学理论,从互文性、历史编撰元小说、多重叙事声音、碎片式叙事等解析其作品的后现代主义解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昂王安忆小说中都有大量性爱描写,她们以此为切入点,通过质疑两性关系中男女的不平等地位来颠覆传统社会男权主义。由于她们置身不同的文化语境,两者在性爱描写中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建功立业、行侠仗义、伏魔降妖以及渔色御女等各类男性群像纷纷涌现,他们躯体的某个部位大多被比附为某种动物,以体现其“壮貌”本色;同时,乐于炫耀肖像权的帝王将相也往往借助动物化的“异表”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这样,人们广为认可的“英雄壮貌”和“圣者异表”思维便理所当然地生发了古代小说大量关于男性躯体的动物化描写。追根溯源,无论是“壮貌”描绘,还是“异表”展现,都是建立在原始图腾崇拜所形成的“动物比拟”思维基础之上的。另外,在中国古代,以“比物论人”为手段的面相学在推动各种动物意象人格化的同时,也对古代小说男性躯体的动物化描写给予了强力支持。总之,中国古代小说男性躯体描写的“动物化”倾向的形成绝非仅仅是由男人天生好动的生理特点决定的,而更多的是各种传统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苦恼》与《祝福》比较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诃夫的《苦恼》和鲁迅的《祝福》,在人物设置、动物描写、叙事类型等几个方面均不无接近之处,由此可以见出《祝福》在题材内容和艺术技巧上对《苦恼》所作的吸收与借鉴,但它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模仿或复制的结果,《祝福》通过对乡土中国的人与事的言说,显示出了作者鲁迅特有的艺术个性,并烙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印迹。  相似文献   

14.
严歌苓善于刻画人物,尤其女性。在《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作家通过对人物多维度多侧面的立体刻画,使主人公扶桑和王葡萄身上散发出令人惊艳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作为生物性存在,她们生命力惊人;作为女性,她们却缺乏最基本的性别意识认知;而这一切融会在她们凡俗的身躯上却又散发出地母般的神性光芒。扶桑和王葡萄也因之成为作家贡献于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两个独创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5.
Existing GCSE and A-level syllabuses include modules on religion and the media, but these have not been widely or well studied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The modules may be considered difficult to teach well, and teachers have few good resources to use in comparison with more popular topics such as medical or environmental ethics. The newly launched specifications for RS GCSE and A-level examinations have eliminated, almost entirely, any study of religion and the media. The absence of this theme is troubling. There is a strong case to be made that critical appreciation of the ways media depicts religion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forming responsible, educated citizens in modern Britain, many of whom will not participate directly in religious communities but will see much depiction of such communities and their ideologies in the media. We propose key principles and questions that might help equip teachers to tackle critically and intelligently issues about religion in the media as they arise. We illustrate this approach by considering media responses to the Charlie Hebdo attacks in Paris.  相似文献   

16.
当代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巨作《金色笔记》视野广阔,主题意义丰富,眼光犀利、独到,发表以来一直是文学评论界颇受关注和争议之作。作品中大量关于梦的描述,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已有的对《金色笔记》中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这些梦的象征性的,或代码式的,或符号性的内在含义,都是在梦的显像上做文章。本文以弗洛伊德梦的理论为依据,利用梦是欲望的满足,梦的稽查作用、移置作用、凝缩作用、表现力的考虑以及润饰作用一系列对梦的心理学的剖析手段,对《金色笔记》中安娜的两个看似荒谬无理的梦进行解析,摆脱梦的表象对人的误导,揭示梦境背后隐藏的秘密,从而让人一窥女主人公安娜的真实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与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分别以抒写湘西乡土生命与描摹沪港市民生活而表现出独特的"审美现代性"的作家,他们区别于大历史叙事的个性化文学观,独特的情爱世界,可以分别谓之乡村"神话"与都市"传奇"的作品形态,对单维性的中国现代文学作了令人欣慰的补充,当然也有各自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President Donald Trump has promised an expansion of voucher programs for private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Private Christian schools are likely beneficiaries of such an expansion, but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about the curricula they use or their suitability for public fund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d critiques the depiction of race in Accelerated Christian Education, a curriculum used in some voucher-funded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well as in private schools in 140 countries. It employs content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documentary analysis of the curriculum workbooks, and builds on Christian Smith and Michael Emerson’s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white evangelicals’ ‘cultural toolkit’ to explain the ideas about race in the curriculum. The paper finds that in addition to some overt racism, the system promulgates a worldview which does not have the capacity to recognize or oppose systemic injustice. It is argued that such a curriculum is not a suitable recipient of federal funding.  相似文献   

19.
媒人是宋元话本小说中的重要角色,他们有着鲜明的群体特征,同时也是小说中的"结构性人物",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宋元话本中还有不同类型的说媒场景,说媒场景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话本小说市井氛围的营造和情节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须一瓜小说《有一种树春天叶儿红》与格非小说《不过是垃圾》在主题表达上殊途同归。二者叙事模式相似,叙述方法不同。主题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题意旨却相同。二者通过对现代爱情神话破灭的书写,深入探讨了现代人的精神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