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7、18世纪欧洲宫廷服饰在文化背景、含义及渊源、服饰特点、风格等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指出这一时期服饰风格对现代时装设计厦服装审美的影响作用,提出我们研究西方民族服饰文化其意义在于能融合外来文化、洋为中用以提高我们的服装设计及服饰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2.
五代政权中,唯后唐建都于唐代东都洛阳,中兴之意,不言而喻。传统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洛阳的后唐宫廷生活,诸如帝王之勤理朝政,褒奖群臣,征藩开边,后唐的宫廷建筑、宫廷习俗、宫廷乐舞、宫廷游艺、宫廷服饰等等,皆可视为唐代文明的延续。这就是和凝《宫词百首》所描述的主要内容。因后唐宫廷史料传世甚少,和凝宫词无疑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通过诗史互证,可了解后唐时期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3.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朝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中在服饰方面,唐朝女性服饰文化呈现出了一种我国其他朝代少有的开放程度,特别是唐朝宫廷中女性服饰,形态多样,引领着当时大众的审美。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娱乐方式也逐渐多样化,特别是当今我国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群体都热衷于网络游戏带来的精神享受,其中有关中国风题材的游戏受到了很多人追捧,尤其是游戏中角色服饰造型很受关注,但目前我国游戏领域在不同时代角色服饰设计方面还没有一个完整知识系统。因此,本文从唐朝宫廷女性服饰角度出发,研究将唐朝宫廷女性服饰运用在游戏角色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蒙元宫廷服饰制度在建立发展过程中,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不小的效应。加强封建等级统治,维护统治秩序,刺激官手工业丝织等行业发展,促进蒙古文化、中原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在新的政治环境下,多元文化冲击中,蒙元统治者没有放弃蒙古传统服饰风俗,传承发展蒙古文化,进而成为维系蒙古腹地宗亲贵族的纽带,于社会稳定、文化传承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5.
唐朝服饰以其冠服华美,妆饰奇异纷繁,成为服装史上一朵奇葩。本文从历史传承、民族融合、宫廷嬗变、以及文化交流等角度,对唐前期服饰风格的成因进行分析,试图把握服饰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14,(1):43-51
察哈尔部落,起源于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时期的护卫军,形成于北元时期的察哈尔万户,止于满清时期,形成了察哈尔八旗四牧群。由于察哈尔部的历史地位,使其传承了蒙古汗国、蒙元以来的宫廷文化,所以其语言、音乐、服饰、礼仪、饮食、手工艺术等等无不浸透着宫廷色彩,在历久弥新的演进发展中形成了底蕴厚重、绚烂多姿的察哈尔文化。察哈尔蒙古族以其独特而优秀的文化内涵和基本精神蜚声古今中外,本文就察哈尔蒙古族文化核心理念及其基本精神进行粗浅梳理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蹴鞠运动发展的宫廷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蹴鞠运动产生于中国古代。它顺应宫廷中特有的环境文化,创造出独有的文化特色。其内容大体包括宫室蹴鞠运动的建筑、宫廷礼仪及典章制度等。借助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探讨历代宫廷特有的蹴鞠运动文化、宫廷球戏的演变及宫廷蹴鞠兴盛下的特殊产物,将对中国这一古老体育运动的产生、兴盛及消亡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书讯四则     
天津古籍出版社近期推出下列图书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二卷2 0 0 0年 4月出版。本卷的主题是“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 ,共收入海内外专家、学者论文 4 4篇、书评 12篇。定价 :70元。《明清宫廷生活———六百年紫禁城写真》本书概述明清宫廷典章制度和皇室主要成员的生活方式 ,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个层面考察纷杂的宫廷生活 ,系统介绍了明清皇室的服饰、居住、饮膳、车辂仪仗、祭祀、典礼、教育与宗教信仰、娱乐生活、生老病死、丧葬等内容 ,对于其中令今人费解的诸事进行了适当的评说。全书内容丰富 ,资料翔实。 定价 :2 0元。《走…  相似文献   

9.
唐代女性服饰色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立娜 《文教资料》2008,(22):67-69
通过研究唐代美术作品中的宫廷女性服饰形象,从现代色彩学的角度分析色彩配置关系,挖掘出唐代服饰文化中的特殊色彩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代妇女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从宫廷侍女到仕流之妻,女着男装成为一种时尚.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唐朝开放的社会、中外文化的交融碰撞、女权意识的崛起以及佛教道教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基于此才产生了唐代妇女服饰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云南苗瑶系民族服饰内涵十分丰富,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从服饰文化入手,运用符号学理论,通过比较分析云南苗族和瑶族服饰视觉符号的形态和色彩共性特征,揭示了蕴藏在苗瑶系服饰中的民族历史、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等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符号系统,作为符号系统的苗族服饰又是一种表现艺术。苗族人民把生命本能自发的色彩感情转化为独到的色彩艺术形式,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抗衡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升华,从服饰中可以看出苗族人民的文化积淀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服饰开始出现,并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变化中,形成了一些与中国传统服饰相适应的特点。僧衣的名称较多,形制也逐步中国化。道服则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贺州土瑶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其服饰具有的文化艺术特征,体现在宗教色彩、民族特色、人文精神和研究价值等方面。但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贺州土瑶族服饰受到地理环境改变、民族特色消失、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等的影响,需要不断接受新文明的挑战,创新自己的民族特色服饰和文化。  相似文献   

15.
珞巴族所处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其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在色彩的运用上,珞巴人服饰喜黑、尚红,同时以丰富的色彩作为镶边点缀与装饰,体现其自然崇拜的审美意识和哲学理念。在服饰材料的选用上,喜用野生植物纤维与兽皮材料是其重要特征。佩饰设计源于灵物崇拜,服饰款式造型粗犷而神秘。服饰线条优美而含蓄。珞巴族的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尽在其服饰中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16.
陇南白马藏族服饰文化述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陇南白马藏族民俗文化基本保留了其原生态特征,其中服饰文化最为典型,是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主要视觉载体。男子服饰体现出朴素单纯的特征,妇女服饰相对丰富多样,而且装饰图案精美,文化意蕴深厚,传达出白马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处,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也体现出白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皇清职贡图》卷一记载有东南亚各国概况,其中体现东南亚国家服饰文化特征,主要从衣饰、头饰、足饰分析南亚各国服饰文化习俗及其成因。衣饰,喜穿短衣、长裙,喜爱束腰、披肩;头饰,妇人束发椎髻,男子喜缠头巾;足饰,跣足和著履。  相似文献   

18.
朱迪思.巴特勒的性表现理论中的关于服饰的文化意义,以及破除男权制度所采用的“男女混装”的方法,在中国古今的某些服饰的言说现象中得到了认证和质疑。从男女易装,到女扮男装,到男女混装,到“女性化”,沿着其理论进行尝试性的分析,可以发现服饰背后的深层内涵和男权文化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9.
相对独立的社会时空,使广西黑衣壮的服饰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它不仅塑造着黑衣壮服饰的文化精神,也规范着他们服饰的构成特征。他们崇尚黑色,从头到脚一身黑,而且服装款式、图案也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反映了黑衣壮的审美意识,让世人体会到古朴的文化基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对那坡黑衣壮服饰的解读,以期理解黑衣壮文化的本真世界,更为理性地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回族作为以伊斯兰为民族文化根源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伊斯兰教的内化与对汉族文化涵化同时发生而联系又紧密的特点。回族服饰具有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二元一体的结构特点,在伊斯兰文化语境下又体现出宗教文化的象征性。伊斯兰教的内化和汉族文化涵化构成了回族服饰文化的核心和其演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