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樊霞 《新闻爱好者》2006,(4S):22-22
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深度报道抢夺的目标不再仅仅是独家新闻资源。如何运用独特的手法去表现深度报道的主题,争取吸引更多读的眼球成了各家媒体努力创新的方向。在众多的表现方式中,新闻故事化的操作手法,在深度报道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成为平面媒体尤其是党报的优势所在,因此,研究新闻“故事化”的恰当运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邓润青 《青年记者》2017,(24):65-66
新闻故事化,一般是指记者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借鉴故事的写作方法,将新闻事实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展现给受众,赋予新闻以一定审美效应的新闻表现形式.近年来,衡阳日报向记者编辑倡导“故事化”写作理念,将这一表现形式运用到新闻特写、特稿、通讯等体裁的写作实践中,并从新闻生产的后期处理环节扩展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为地市党报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陈玲 《视听界》2010,(4):113-114
“新闻故事化”是指“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手法,目前这种手法已经从新闻生产的后期处理环节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如何对一篇新闻专题进行故事化的“包装”?本文从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新闻专题《都市评弹》栏目播出的几个实例来分析新闻专题的故事化“包装”。  相似文献   

4.
吕继红 《新闻记者》2005,(11):66-67
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法之一。客观报道的手法,上升为理论,即如胡乔木同志所说:“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①如今的媒体上,客观报道的形式似乎有所削弱,各种散文式、随笔式、故事式的报道手法当然可以运用,也都有读者要看。但就报纸总体而言,其客观地报道新闻的原则和方法,仍应该是主要的。如果一张报…  相似文献   

5.
庞颖 《新闻前哨》2010,(3):39-40
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一般来说,我们所关注的“新闻故事化”是指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消防新闻报道因其行业特点和突发事件报道多的特点,不免给受众凝重、生硬之感。将新闻故事化的叙述方式运用到消防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6.
佘晓林  王本琴 《新闻世界》2009,(10):131-131
新媒体对传统平面媒体带来的冲击目趋显现,新媒体快捷、多元化的信息发布渠道和海量的信息.使得平面媒体抢占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落点的努力变得更加艰难。平面媒体尤其是党报,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厚”(深度)制“后”(新闻滞后),坚持以深度取胜。  相似文献   

7.
在受众的新闻需求日益增长、要求越来越高、传媒市场日益“买方化”的今天.新闻报道要更好地服务受众.让受众接受.唤起受众的情感.新闻记者就必须在采写过程中更加用心.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平面媒体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  相似文献   

8.
汪帆 《视听界》2013,(3):116-117
主题性报道是电视、广播、报纸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报道方式,除了精心策划、组织,还要见人、见事、见情、见理,才会好听、好看。“见人”是指报道通过叙述人物的切身经历与感受来印证主题;“见事”是采用新闻故事化的手法,寓报道主题于事件叙述中;“见情”是记者在写作中带有情感;“见理”是报道要有思考,融深刻性、思辨性于报道中。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还引用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体会:“我不去陈述,不去解释,我只是去表现,让我的主人公们替我说话。”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  相似文献   

10.
新闻写作文学化手法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借助文学写作中生动形象的叙述和技巧,从而增强新闻的可渎性,使新闻作品既有报道性,又具有文学性、审美性。它包括新闻写作故事化、散文化、细节化等。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的步步进逼中,时下纸媒大有借深度报道“一纸风行”之势,党报亦不甘落后。但于党报而言,此“深度报道”已非彼“深度报道”。较之党报以往驾轻就熟的典型报道、主题宣传的“重头戏”而言,如今纸媒推崇的深度报道已渐趋回归新闻本义,即“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新闻”概念提出的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社会新闻在各种媒体上一直蓬勃繁荣。“三贴近”为社会新闻的出现提供了理论背景;而社会新闻能使读者产生审美愉悦的报道形式,无疑是快节奏社会和媒介激烈竞争时代的“妙笔”。作为拥有60多年历史的全国地市级党报20强之一,《丹东日报》在这场百花齐放的“竞艳”中,其社会新闻写作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表现不俗。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故事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莹 《新闻传播》2010,(6):104-105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  相似文献   

14.
杨继东 《新闻窗》2009,(5):115-116
追求新闻故事化成为新闻发展的趋势 “新闻故事化”是指运用故事化的新闻语言进行新闻报道的方法。以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的定义:“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陈阳 《新闻窗》2013,(5):42-42
一般来说,“新闻故事化”是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认为“新闻的故事化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驷见在,它已经从新闻的后期处理环节逐渐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同时,新闻故事化的处理方式也从社会新闻领域逐渐蔓延到时政新闻,尤其在“走转改”活动开始以后,新闻故事化成为众多新闻记者在采写中频繁使用的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报道新闻的手法.这种报道手法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的"华尔街日报体"就以平民化、富于人情味的特稿报道新闻,使得新闻的报道富有故事化的情节,成为较早的新闻故事化的典范.近年来,随着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都市报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涌现,新闻故事化的报道手法有了进一步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写作新闻,应该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现在国外提倡故事化新闻写作,本文想谈些读书思考的体会,供大家参考——一、什么叫新闻故事化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还引用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体会:“我不去陈述,不去解释,我只是去表现,让我的主人公们替我说话。”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上,就是新闻故事化的写法。而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则说:“用故…  相似文献   

18.
陈隽 《声屏世界》2008,(7):26-27
鉴于当前电视深度报道节目既关注新闻事件的结果,又强调对生动曲折的调查过程的展现,因此运用恰当的故事化手法,通过对;中突的构建、因果关系的设置、场景的展现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看性和可感性,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在如今的深度报道节目中已屡见不鲜。并且由于现阶段的深度报道节目大多倾向于利用采访活动本身来架构故事的脊椎,因而采访对象作为采访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深度报道中叙述者的主体,在故事文本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是他们在不断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展现着故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新闻故事化,是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形式革新的重要手段,在受众需求的推动下,新闻故事化趋势扩展到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这种生动、细腻,以细节性、情节性见长的叙述方法一改以往报道的单调、僵化、枯燥乏味,使可读性大大提升,是新闻"三贴近"的具体体现。本文以两起救援报道为例,从新闻故事化引入救援事件报道切入,探讨救援事件报道中新闻故事化表现方式的运用带来的益处和弊端,如何更好地做好救援事件报道,供同行商榷。2007年2月28日,新疆吐鲁番发生列车受到大风影响倾覆事件,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新华网在事件报道侧记中这样写到:  相似文献   

20.
党报是肩负新闻和宣传双重使命的特殊“新闻纸”,头条新闻即是党报使命的集中体现。因此它在定位上体现为:是有主观倾向性的新闻;要实现传播价值的最大化;要反映改革现实。头条新闻的诉求目标是“新闻精品”,其标准是政治性、显著性和必读性。在报道艺术上,一是倡导“以读者为中心、以内容为核心”的新理念;二是在内容、结构和文体上体现报道规范;三是通过展现新闻事实的个性化实现新闻报道的多样化,运用“人格化”的手法改善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