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有这样的表述:“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就要求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修改的环节,让修改成为学生习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修改作文四步训练法青铜峡二中刘孝义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能使文章尽可能完美.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被学环节.下面介绍修改作文四步训练法.修改练习利用作文讲计谋进行,每两...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反复推敲、不断修改文章而成为著名作品的佳话: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曹雪芹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等等。它明白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然而,我们的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文后,讲评时读几篇范文就算完事,而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样,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修改提高过程还没有开始,这次作文就结束了。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难免只有数量而无质量了。  …  相似文献   

4.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批”还是“改” ,都应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上。我们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在某种意义上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 ,还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本领。一、投影批改法教师通过幻灯投影 ,将一篇或几篇习作中计划修改的部分 ,如作文开头、结尾的修改 ,段落层次的修改 ,字词句的修改等放映出来 ,组织学生反复观察、对比、评论 ,提出修改意见。运用这种方法修改作文 ,有实例 (投影的习…  相似文献   

5.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呢?笔者谈几点个人体会:一、教育学生端正修改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作家们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如鲁迅先生写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就修改了五十多处;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修改了十二次,为了一篇序言,他竟修改了一百零五次。这种事情在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作为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自然也就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从“引领”、“帮扶”、“放手”三个层面,鼓励学生自改作文,为快速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提供了一条的捷径。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的作文也不例外。但如果一味靠教师修改,无疑是灌输式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学生收益不大。只有教给学生改文方法,逐步引导他们自己修改,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下面以议论文为例,谈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相似文献   

8.
艳洁 《学周刊C版》2014,(8):164-165
“语文课程是实践的课程”。学生的作文修改是语文实践活动之一。这项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又可使学生学习他人长处为我所用.交流写作心得.提高作文的鉴赏能力。俗语说:“文章不厌百回改”“精品自改中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应当将作文修改权交还学生.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从而使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正所谓“善写者不如善删者.善取者不如善改者”。可见,修改文章对于成就佳作是何等重要。修改是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初中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俗话说:“一篇文章三分写,七分改。”一篇好的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目前,在我们教学中,还存在着重写轻改的问题,这可以说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改变形状,反客为主 在目前作文教学中,“学生管写,教师管改”。教师挑灯夜战,改了错字改病句,改正了  相似文献   

11.
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文章“佳”、“人妙”,是“频改”的结果。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修改时说:“‘改’与‘作’关系密切,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魏振娜 《甘肃教育》2013,(23):35-35
习作训练一般包括写作前的指导、学生写作、对作文进行点评三个环节。叶圣陶曾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那么,作文应该怎么改,如何改才能恰到好处呢?笔者认为,作文的修改离不开作文的讲评,讲评环节实施得好,学生在修改作文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意义。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时强调,“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教师只给些引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解决……养成了自改的习惯,这是终身受用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并把自改提到重于一次作文的高度,把二次作文的完善看成是更高起点的加油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修改     
修改,是作文训练中的老话题,司空见惯,无论是哪位语文教师在指导作文训练时,都不会忽视这个环节。我这里所以把它列为一个专题来探究,是因为它实在是作文训练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座“桥”。不仅追求好文章需要修改,“修改”本身也是一种能力。作文训练过程中的“修改”,也是一种能力训练。我在《春路添花》一书中关于修改文章有这样一段话: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首先是写,而后是改。写是第一性的,改属第二性的。但修改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有经验的人总结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我十分赞同这种现身说法。我们不否定曾…  相似文献   

15.
杨秀山 《现代语文》2006,(7):117-118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大都是改出来的。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我就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一位学生交上来一篇作文,我仔细看了看,这篇作文从选材构思到语言表达,都有探究的价值。我觉得是一篇可供修改的坯子,我就把它打印了下来。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作文修改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环节之一,更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常言道:“文不厌改.”意思就是说,文章要不满足于修改,要不厌其烦地修改。正所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笔者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始终咬定修改环节不放松。  相似文献   

17.
作文批改宜师生共同参与中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俗话说,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不会自改作文是学生的通病,而不会改作文实际上就是不会作文,这是作文出学9但差员的症结Z,。为了解决思个间回,我在课堂上引导...  相似文献   

18.
唐耿雄 《湖南教育》2005,(15):32-32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说文章写好后不要怕修改,越改会越好。凡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改出来的。这个“改”,包括自己改和别人改,但主要是自己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初步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教师示范批改。这一方法是教师当众就某一篇作文进行公开批改,以示范例。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大家讨论并领会文章的优劣得失,再进行集体修改,使学生明白修改文章的目的、方向、内容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修改文…  相似文献   

19.
一、作文“修改”?不愿还是不会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不管什么样的作家,没有不在“改”字上下功夫的。“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何其芳)“写完了,连标点都要改,毫不留情。”(老舍)新课标非常重视修改,要求在各个学段中积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明确指出,只有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具备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了修改作文的习惯,才会有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根据调查,目前学生修改水平不容乐观,究其根本,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不愿修改。根据调查,对于自改作文,小学生心理…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作文的修改权归还给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顺应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文章不厌百回改。自我修改方显才,在指导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中,我尝到了甜头。避免了精批细改却劳而无功的做法,学生也增长了写作能力。下面是我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