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洱茶在云南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普洱茶文化.档案是保存文化记忆的重要元素,将普洱茶文化以档案的形式保存下来并加以利用,对于丰富馆藏、传播茶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茶文化档案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此文通过对普洱茶文化档案的承载茶文化功能,传播民族文化、健康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功能进行了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2.
茶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跨文化媒介,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界视作特色的"中国符号".儒释道思想相贯通的传统茶文化、匠心与创新相得益彰的现代茶产业及我国为未来文化多元性所做的非遗保护工作,三者共同构建了"传统中国"、"现代中国"、"未来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基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应积极扩大传播队伍,始终立足国际传播受众,打造以"岩骨花香"为核心的传播内容.通过科学布局的传播矩阵和对传播回馈的实时掌握,传递出坚韧不屈的民族品质和唯美浪漫的国民性格,从而展现我国在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的责任与担当,以此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背景下我国积极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新时代的大潮下应不断传承发扬。公共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传播枢纽,作为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的重要基地,理应在茶文化传播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以实践工作为例,根据泉茶文化特点,通过开展读者调查,打造了茶文献特色专架,开展了沙龙、讲座、展演等活动,构建了包括开放性、综合性、体验性和生活化特点的“OCEL”公共图书馆特色茶文化阅读推广模式,助力茶文化阅读推广。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作为记录文化现象、传播文化内容的载体,对处于边缘化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我国首部全景式,国际化展示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为内容,以代表各民族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大型英文纪录片《风情中国》为个案进行探讨,对该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方式与不足之处作深入分析,借此来探讨全球化时代如何更好地利用...  相似文献   

5.
论手机文化及其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文化是指以移动通信技术为物质技术基础,以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和跨媒介融合为产业依托,以手机媒介为信息传播、社会交往、文化创造与交流的工具,以信息服务和文化内容创造、生产、传播和消费为主要内容,随着手机的普及应用而形成的一种流动的大众媒介文化生活样式.在构成上,手机文化是由手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层面联结融合所构成的文化形态.综合地认识和把握手机文化现象,有利于推动手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一种解读体育传播政治功能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体育传播为切入点,考察中国改革开放前和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在进入21世纪后和平崛起三个阶段,分析了官方媒体通过体育传播对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的建构方式.中国官方的体育传播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建构功能,这种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民族情感的建构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球化时代及我国后奥运时期,体育传播应以奥运精神的传播和培育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认同作为传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国际传播问题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仙 《新闻界》2009,(1):15-17
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探讨了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国际传播问题,主要从传播技术、传播业务、传播信息量、传播内容、传播资源、传播形态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兴起,精英文化的传播研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同时传媒技术对精英文化传播的影响也引发了探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它们都以独特的媒介性质影响着精英文化的文化样态、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以及传播模式等.笔者搜集了自1990年以来国内精英文化传播的研究成果,在整理部分重要文献的基础上,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个角度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论述总结.  相似文献   

9.
周薇 《视听》2023,(7):116-118
《四时六堡》是以中国茶文化和中国节令文化为主题进行创作,集“短视频+纪录片+产业互动+国际推广”于一体的融媒体创新项目。目前,该项目在内容呈现形式、叙事方式、跨界模式、传播路径等方面已形成创新性成果,体现了创作团队精品内容战略、跨界思维、链群发展、生态共享、融通聚集、“破圈”传播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节日祝福短信的传播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容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传播可以促使文化转化为软权力,也是各国软权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文化认同、文化载体的选择和传播力三方面探讨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宏观策略,尝试为中国软权力的提升提供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具体梳理了陕西地域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和科教文化六大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陕西地域文化传播力的现状,认为陕西地域文化传播存在内容资源发掘不够、传播渠道不够丰富、受众知晓度偏低等问题,希望能为进一步探讨文化传播力提升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汪霏霏 《青年记者》2017,(29):74-75
影视作品既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也是特殊的文化样态,它是传播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家庭伦理剧是一种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俗剧,主要以家庭伦理道德为中心内容,因而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和大众性,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和认同.如何推动当代影视艺术特别是家庭伦理剧健康发展,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唐春梅  高月 《传媒》2023,(8):61-6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瑰宝。纪录片以纪实加视听传播为主要特色,对于传播中国非遗文化具备天然优势。本文聚焦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出品的非遗纪录片《四季中国》,对其内容制作和国际传播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提升非遗纪录片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效度,助力中国非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张长乐 《今传媒》2016,(4):92-93
微信公众平台已被各类企业广泛应用于信息发布、产品营销、企业文化理念建构等领域,逐步成为继官方网站和企业刊物之后的新兴企业信息传播平台.本文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探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兴起后,"互联网+"时代企业宣传语境、媒介形式和传播内容的变化.从媒介融合、内容编辑方针等方面着手,分析企业整合报刊、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三大媒介平台传播内容,覆盖目标受众,取得预期传播效果;同时阐述了内塑企业文化、外拓市场空间的信息整合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外宣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涵,以中国现当代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并以汉语为重要的载体和实现形式.基于此,应该整理并梳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吸收国外优秀文化,充实丰富自身,形成文化自觉.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理解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描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故事,传播正能量,使文化潜移默化于不同传播媒介中.还要调查孔子学院作为文化传播输出品的效果,特别是汉语作为外语的最佳传播途径;在研究分析不同国家学习者特点的基础上,开发多种汉语教材,提高语言学习兴趣,实现文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春节节日视觉符号的考察来探讨文化角度的国家形象传播问题.研究梳理了传统春节视觉符号的主要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视觉符号所传达的传统国家形象;又进一步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春节视觉符号的新增内容——如春节影视传播、春节旅游传播、网络传播、广告传播、邮票传播等,指出当前国家形象呈现出多元并存、矛盾和谐、主体意识增强的变化中形象状态;并依托新世纪国家形象,探讨了节日文化角度国家形象“自塑”的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伴随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国交流的方式和内容变得愈加丰富多样,如何利用新技术、新途径优化跨文化传播模式已成为当下国际传播的重大议题.国内网红李子柒的短视频通过利用古风美食等符号,实现了对传统中国衣食住行的文化建构,成为国际传播的一个经典案例.本文以李子柒原创视频在国外视频网站上的走红为例,探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实现自身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19.
文化报道以文化现象、文化名人以及社会文化生活为主要报道内容.相比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报道为读者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舆论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好副刊尤其是文化报道已成为都市报竞争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城乡之间存在“信息鸿沟”的背景下,农民博客的出现为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带来转机.本文基于发展传播学的视野,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尝试探讨农民博客在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中所扮演的媒介角色与功能.文章以“新农民博客村”平台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化、政治、经济三大方面解析了当前农民博客所展现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