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成为主流媒体是每一个媒体的梦想。要成为主流,在无法放弃社会新闻的前提下,必须改变社会新闻的传统报道方式,寻找一种社会新闻的崭新报道方式,把社会新闻变成人人需要的“实用新闻”,加大社会新闻的服务功能。让读者感觉到:社会新闻不仅“好看”,而且“有用”。那么,怎样增强社会新闻的服务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缪毅容 《新闻记者》2006,(11):22-25
“话题新闻”近来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表现形式.“话题新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实现了“大”(党和国家的大局)与“小”(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良好沟通。标志着媒体对新闻事件、新闻现象的关注,从传统、单一典型宣传.开始转向更宽广领域,使社会深处涌现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成为广泛报道的对象。一年一度的全国人代会、政协全会(以下简称“两会”),审议、讨论和制定的方针、政策、法律,以及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决定着国家一个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走向,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未来的生活。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会上的建言献策,大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社会关注热点。同样。上海市的“两会”在地方上发挥着类似全国“两会”的重大作用。因此,“两会”新闻报道,作为时政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极大关注度。而“两会”中的热点话题,又为话题新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研究“两会”话题新闻报道。不断提高“两会”新闻报道质量,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手段和表现形式,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心理,提高党报等主流媒体影响力和辐射力,也能使党报等主流媒体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一直被认为是社会公器,是公共信息平台,具有协调社会各方关系的功能。关于媒介和社会的关系,西方新闻理论中有以下几种隐喻:商业化媒体常常被冠以“宠物犬”(lapdog),因为出版商为了获利,总是极力讨好受众,但其最终目的是争取广告收入;“攻击犬”(attackdog)媒体专事揭露、不计后果,为追求轰动效应,不惜违法;“看门犬”(watchdog)媒体以其独立的姿态、社会守望的作风,一直颇受新闻从业人员推崇。但是这类媒体也让人不无忧虑,因为它们不仅报道新闻,往往还对有争议的事件推波助澜,有时可能超越司法程序,形成“媒介审判”的负面影响;最后一种是“导盲犬”(guiddog)媒体,既向公众提供新闻信息,又能帮助公众尽到公民职责。我国的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沟通关系的纽带,是稳定秩序的“安全阀”,担负巨大的社会责任。如果说全国性媒体着眼宏观,协调的是各行业、部门之间的关系;地方媒体则可以立足本地实际,发挥媒体在社区建设中的组织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虽然对于“主流”媒体的理解目前有多种方式,但恐怕谁也无法否认《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的“主流”形象。这些报纸报道严肃、深入,信誉卓,社会地位很高,其媒体影响力绝不只限于所处的城市,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全球。“主流”媒体在很多国家指“具有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传媒”。  相似文献   

5.
一、突发社会新闻事因探究:新闻“完整价值”的体现 目前,社会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已成为市民报的重要一翼。那么,媒体之间比拼什么?随着各媒体新闻热线的开通,此类新闻线索的独有性越来越难,往往是几家媒体同时接到报料,记均到了现场,现场情况多“大同小异”。最能体现记报道水平与能力的,就是背景原因探访。  相似文献   

6.
李雪英 《青年记者》2007,(14):160-161
众所周知,司法工作需要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需要与社会保持适度的隔离。相对隔绝各种公共权力、社会势力、社会情绪对法官的指令、干扰和影响,使法官“忠于事实、忠于法律”独立审判。但是,一些媒体滥用“第四种权力”,使“媒体监督”蜕变成了“媒体审判”,严重干扰了司法独立,影响了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7.
信息窗     
《新闻知识》2004,(8):71-72
陕西省委宣传部,省记协召开研讨会正确报道社会新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 近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记协联合召开“正确报道社会新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研讨会。陕西日报、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等多家媒体参加了研讨。 研讨会上,各新闻媒体就“积极探索党报社会新闻的有效途径”、“文化传媒的认知和执行”、“弘扬正气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娱乐节目重在引导而非迎合”等专题作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社会新闻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又是媒体竞争的主要武器,搞好社会新闻报道,可以使媒体的宣  相似文献   

8.
媒体具有的社会功能决定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无论从历史发展还是现实需要,社会责任已然成为新闻媒体对自身职业规范的“要件”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媒体自身技术不断进步的要求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国际接轨等问题的迫近。我们的新闻观念也随之不断变化和更新。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媒体如何更好地完成“社会守望者和环境监测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社会新闻这些年日益受到我国媒体和受众关注。不少社会新闻,包括都市报、小报发的社会新闻,宣传了社会的新风尚、好人好事,揭露、抨击落后、低级的社会习俗和形形色色的迷信现象,社会效果是好的。毋庸讳言,我国媒体特别是某些都市报、小报,在新闻报道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就是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全国记协2003年10月发出的关于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所指出的“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消极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刊登在《吉林日报》2002年12月21日上的评论《金怀银杯,不如百姓口碑》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可读性强的好评论。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我们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现在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言论(评论)作为媒体的旗  相似文献   

11.
媒体的社会功能与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水发炎”、“杨丽娟追星”、“纸馅包子”……这接二连三的新闻事件,虽然曾经赚足了眼球,但是过后却深深地拷问着当今媒体的社会责任,严重地摧毁着整个行业的信用。面对日益滋长的低俗之风、虚假之风,理性的思考和反思也逐渐泛开: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媒体到底如何完成“社会守望者和环境监测者”的使命呢?  相似文献   

12.
谭丽莎 《新闻界》2004,(2):80-80
什么是“运作新闻”?顾名思义,即是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不是像正常的新闻那样,是记者从社会生活中所发现和采写的;而是有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专门策划、制作出来的。“运作新闻”经常出现在激烈的商战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某些公关公司收取了企业的钱,然后制作出赞美、吹捧该企业的新闻;或者是攻击、打压其竞争对手的新闻,拿到媒体上去公开发表,通过新闻媒介的舆论力量.以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公共新闻时代的媒介社会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新闻”是在“民主新闻”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闻概念。与“民生新闻”不同的是,“公共新闻”强调的是媒体力量在公共生活领斌的导向与介入,意在通过媒体搭建的公共平台,塑造盘众的公民意识以及大众的公共意识,协调公共生活,提高公众应对社会问题的行为能力,缓解矛盾,  相似文献   

14.
王晓宁 《新闻三昧》2005,(10):48-50
新闻策划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媒体不断进入,原有媒体急速扩张,媒介市场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同时,社会的透明度也在不断提高,任何媒体都不可能独享新闻资源,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自然地由“垄断发布”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这就促使媒体在共享新闻资源的同时匠心独具,精心组织,深入挖掘,实现人无我有、更胜一筹的独家报道。新闻策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用来表明媒体观点的电视新闻评论是如何“说话”的?央视的《焦点访谈》和《央视论坛》节目就是各有特点的两个典型代表,前者以深度报道方式剖析事实、展示媒体立场,侧重“用事实说话”;后者借演播室讨论“透过现象说本质”,论以新闻事实为依托,钟情于评论,重在“用观点说话”。此“说”不同于彼“说”,二者在说话内容、说话主体和说话方式上虽有显著差异,但却是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翻开我们报纸的娱乐新闻版面,各种明星绯闻、性丑闻和虚假炒作的新闻不断冲击着读的眼睛。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国内媒体娱乐新闻的低俗化现象引起了一些艺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他们强烈呼吁:国内媒体的娱乐新闻,应当抵制这种日益低俗化的倾向,加强新闻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读一个健康清新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安若 《青年记者》2006,(2):37-37
媒体中大量的社会新闻的报道在开启人们消费意识上起到了先锋作用。但是社会新闻的制作也带上了化工业生产的影像,在媒介生存发展竞争的大背景下,传媒集团极力营造消费主义的氖围中,社会新闻利用其强大的社会性和传播性优势,展开了本来就“软”的新闻“可售性”的变革。社会新闻的这种趋势在消费主义的大背景下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张力”,呈现出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社会新闻开始注重新奇怪异,娱乐功用;娱乐新闻的报道开始注重“花边新闻”而不是演艺行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市场经济着眼于消费的运作机制,为了迎台受众实现生产消费的最大化,媒体以消费为导向进行“新闻生产”,体现出了社会新闻为迎合消费而呈现严重的“消费主义化倾向”。所谓的消费主义倾向,即是指传媒着眼于公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需求欲望的创造,对物的符号意义的强调及其所营造的“消费社会”的氖围。因此,消费主义实际上足一种为商业集团的利益所驱动、为大众传媒所推广、将越来越多的人群卷入其中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化帝国主义”和“媒体帝国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时下,一些媒体尤其是一些都市报、晚报、娱乐性报纸等,充斥着那种消极庸俗、荒诞不经、格调低下的东西。在所谓“特稿”、“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天下趣闻”等名目下,什么都敢登,“越刺激越好,玩的就是心跳”,且美其名曰:适应和满足市民阅读需要。  相似文献   

19.
李辉 《今传媒》2005,(11X):51-51
随着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与大众文化的崛起,我们的媒体现今正沿着“新闻八卦化”和“八卦新闻化”的道路大步前进。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有些媒体为了抓住读者的眼球,无关社会大众利益的事件侵占了大部分新闻版面,八卦事件一再成为新闻焦点,而新闻自身的品质已不再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06,(23):38-38
“媒体崇拜”的破除是社会的进步。公信力危机则是社会发展对媒体做出的惩罚和对媒体下一步发展提出的训诫。当社会声讨媒体公信力缺失的声音越来越强烈时,就必须追问媒体流失的究竟是谁的公信力.媒体公信力是怎么流失的.只有对症才可能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