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生物圈到细胞"是学生升入高中第一节生物课,教学中采取学情分析、激发兴趣的方法,目的是了解学生;通过对教材的拓展和删改等方法达到对教材进行处理的目的;运用表格、概念图等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同时通过案例教学渗透生物系统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生物组织中某些化合物的分析"实验,是上海高中<生命科学>(试验本)高一第一学期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学生对高中生命科学课程的内容、实验方法和过程还很陌生,因此怎样设计本课例,使其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在实验方法和技能上得到训练,这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教材第一册111页和第二册70页中都设立了"批判性思维"栏.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有什么意义呢?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4.
周敏 《中学生物学》2011,27(9):35-36
1研究背景"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在最初接触新课标教材时,笔者就发现这一节的与众不同,它鲜明地体现了新课改思想:从旧教材里被动地学习生物分类知识,到新教  相似文献   

5.
许芳 《科学教育》2007,13(2):46-47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在生物教学中作注意教材的处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扩展创新空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1合理调整知识结构,教材有了"学材"昧从整体来看,新教材的结构体系更加贴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学生自主学习达成课堂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新教材增加了一章主要内容,第1章在原来开篇的内容上,增加了"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同时将"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这一章内容提至"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之前。而在试验版教材"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一章中,知识的呈现顺序为:人体获取能量→生物之间的关系→绿色植物获取物质和能量,新教材中该章则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呈现顺序为:植物的获取→人体的获取→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这种新的知识呈现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沿海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一册的某些章节,与现在高二学生使用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本教材的某些章节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性。考虑到沿海地区绝大多数学生是要升入高中继续学习的,笔者认为,沿海饭初中《生物》第一册教材某些章节知识点的提法应尽量与高中《生物》相关内容保持连续性,以有益于学生升入高中后的继续学习。在沿海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一册(下简称沿教版第一册)中,“绪论”之二(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一章“生物体结构”之第一节“细胞”(-.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第二章“生物的…  相似文献   

8.
许婷 《考试周刊》2014,(59):143-143
伴随新课程变革的到来,教材的内容有所创新,这就需要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符合教学变革的要求,不断实施创新。新课程改革下,生物老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以下从三方面进行剖析:一是对于生物老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实施角色互换;二是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学品质;三是注重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的引入。  相似文献   

9.
教学方法是联结教师、学生、教材(文本)的"立交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以生物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生物教材、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出发,优选生物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一个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我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记忆力,是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呢?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种记忆方法: 第一种是理解记忆法。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学生对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教材不容易记住。如果透彻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就容易记住。有人说:加深理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教材的主体性内容是教材的核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教材主体性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教材主体性内容的阅读效果,让教材"活"起来,让生物课堂"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多次出现关于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或核酸着色的实验,而学生对"什么是碱性染料"碱性染料如何与被染色物质结合"很感兴趣。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有关"碱性染料"的内容是在《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中,在"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甲基绿与吡罗红染色剂分别对DNA与RNA进行染色,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但此时未  相似文献   

14.
潘跃青 《考试周刊》2014,(10):73-73
<正>有一句这样的话:让第一道阳光把你的耳朵唤醒。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呀。这里把尊重视为第一道阳光,耳朵比作心灵。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能把这浪漫而富有哲理的话用好呢?如何让数学的阳光触及学生的心灵呢?一、让教材触及学生的心灵要让教材触及学生的心灵首先应从让"学生理解教材"转变为"教材理解学生"。"教材理解学生"就是教材在教学内容安排和呈现形式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要使"教材理解学生"还必须让"教师理解教材"。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去实践、丰富和完善。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自然就有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说,只有"教师理解教材"才能使"教材理解学生"。教师应在实践的基础上"用好"  相似文献   

15.
生物教材是众多生物学专家呕心沥血的智慧结晶,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资源,也是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石。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知识宝库,拓展相关资源,是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思维的一个法宝。《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聚焦在以下三点:质疑是思考的视角;实证是判断的尺度;逻辑是论辩的准绳。库恩认为,科学思维是理论和证据相互协调的过程。笔者就教学过程中几个教学案例,谈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赖泽斌 《地理教育》2013,(Z1):82-83
<正>处理好新课标地理教材中"活动"内容教学,是正确把握新课标,实施新课标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关键。本文就新课标地理教材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中的"活动"教学设计与处理浅谈几点做法。一、"活动"的教学设计要"动"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播放"竹楼、江南民居、蒙古包、北方四合院"四种民居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些民居建筑有什么风格;反映出当地的什么气候特  相似文献   

17.
生物教材中的插图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具有直观形象、简明生动的特点,能表达出丰富的生物学信息,是生物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运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生物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重视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生物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观念;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呈现的是科学史教育,是对众多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简介·同时,教材介绍的经典实验还蕴涵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素  相似文献   

19.
<正>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的第一个课题是"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从教材的编排设计来看,这一课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利用微生物的生产活动,让学生在实验室条件下动手制作一些发酵产品,理解其科学原理。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笔者总结出一些关于本实验的操作改进措施,与同行分享。1实验材料的选择按照教材"实验设计"的要求,应选用葡萄作为  相似文献   

20.
<正>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凭据。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现在的学科教材版本多样,且各具特色,如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在许多章节中都编排了由"生物·技术·社会"小资料"超链接"提示"等栏目组成的辅助板块内容,其他版本的生物教科书也都有相似的辅助板块。这些内容起着辅助教材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