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必须赋予被害人广泛的诉讼权利,使其可以充分参与诉讼,影响诉讼的结局,新刑事诉讼法虽在保护被害人权利上有进步,但为保证被害人积极有意义地参与诉讼,应完善相关的权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有犯罪就有被害人。相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所受到的保护和救济,虽然刑事被害人具有当事人地位,甚至被赋予了多项诉讼权利,但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却缺乏有效地保护和救济。针对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被漠视的现状,借鉴域外先进的刑事被害人制度,对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有必要通过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来保障。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处于当事人的地位,享有广泛的权利,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程度如何,反映着国家法治建设的水平。怎样保障被害人的合法诉讼权利,始终是刑事诉讼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针对刑事诉讼法关于被害人权利保障规定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被害人相应权利的建议,以使在刑事诉讼中做到控辩平等、权利制衡。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中缺席判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诉讼的公正,但在提高诉讼效益、保护被害人权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此笔者建议,从协调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益、保护被害人的权利的角度来构建我国的刑事缺席判决制度。  相似文献   

5.
被害人诉讼地位及权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先对被害人诉讼地位及权利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回顾,然后论述了当前被害人保护的状况及加强保护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详细分析了我国被害人诉讼地位及权利的状况,指出了不足之处,提出了提高我国被害人诉讼地位及权利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随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进一步发展,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与权利日益受到法律的重视。笔者试从被害人诉讼权利的概念及形式、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诉讼权利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刑事诉讼被害人诉讼权利制度的完善这三方面对形式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权利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姚健 《红领巾》2005,(5):44-46
刑事被害人的地位与权利保护已成为刑事司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刑事被害人在各国刑事程序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刑事被害人在诉讼中的地位高低,已经成为国际刑事司法发达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实际上,刑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是一个不仅关系到被害人权利保障,还关系到起诉权的配置、诉讼构造的建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被害人与被告人的权利保障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即对后者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前者。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虽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和较广泛的诉讼权利,但在立法上还存有缺憾即仍不及被告人。要依法保障被害人的人权,在认识保障其权利必要性的同时,应把彻底更新诉讼观念作为立法与司法完善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刘忠 《考试周刊》2012,(23):194-196
刑事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是非常丰富的,但我国目前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护并不完善。上诉权应当是刑事被害人的一项重要权利,而现行法律对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上诉权并未作任何规定。不赋予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以刑事上诉权,不仅被害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救济、保护,而且常致刑事司法于被动境地,不利于矛盾纠纷的根本解决,有悖司法公平、公正。作者认为,要在刑事诉讼中平等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应当对与被害人上诉权有关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一一特别是对“上诉不加刑”原则、诉讼结构平衡理论、刑事公诉案件求刑权的归属和权利与权力相制衡问题等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剖析,并从立法上进行疏浚.维护司法公平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追究犯罪和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这是刑事诉讼法必须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1997年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虽然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有了很大发展,但事实上还存在许多不足,被害人的权利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文章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及刑事诉讼被害人权利和地位的现实状况,从对现行法规制度进行完善的角度。尝试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性犯罪被害人普遍存在诉讼中遭受第二次被害、知情权不完整、民事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等问题。基于性犯罪及被害人受害的特殊性,需加强对性犯罪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建立防止性犯罪被害人受到第二次伤害的保护制度,完善性犯罪被害人的知情权,赋予性犯罪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2.
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正在逐步从传统的隐私权范畴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日渐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而无论是在法理层面抑或实定法层面,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依据就是公民所享有的个人信息自决权。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自决权的制度规范功能以及实现这些功能的途径,并初步归纳了信息自决权的程序性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3.
面对国家权力的扩张和个人主义的危机,程序对公民宪法权利的保障作用已日益彰显。因此,从理论上科学地阐释宪法权利与程序保障内在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建构科学、规范、完善的程序保障体系,充分保障基本人权,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律师调查取证权是当事人最基本的程序性权利之一。我国律师在侦查阶段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没有法律保障,申请调查取证的权利难以实现。完善我国侦查阶段律师调查取证权制度,应当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申请辩护人身份的权利,完善立案侦查阶段检察机关(或法院)监督制度,以保障确立以律师独立调查取证和申请侦查机关取证并行、律师有权申请检察机关或法院以保障其调查取证权得以实现的基本程序制度,赋予律师与犯罪嫌疑人完全的会见权和通信自由,以及一定范围的在场权。赋予律师享有程序性调查取证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是人权保障和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我国受传统诉讼理念的影响,以往忽视了当事人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6.
各民族一律平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诉权得以实现的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护少数民族诉权的重要条件。而少数民族当事人各项诉讼权利的落实,则直接保护了少数民族的诉权,加强对少数民族诉权的保护:第一,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特殊权益保护的立法工作。第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司法队伍的建设;第三,进一步落实诉讼法的规定;第四,提高少数民族自身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胎儿的权益保护在我国立法中很不充分,以致现实生活中胎儿权益受损时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适值民法典立法之时,有必要重新反思胎儿的法律地位以及我国目前立法对胎儿权益保护的妥当性,以确认其享有的权利范围;应当在采取附条件保护主义对胎儿利益进行保护的同时,扩大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范围,对胎儿在健康权、继承权、抚养损害、受遗赠权以及程序法上作为诉讼主体的权利等方面予以确认。此外,立法上还应对胎儿民事权利保护的方式作较为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蒙古国对被害人的保护在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应当借鉴蒙古国先进的立法经验,从实体法和程序法角度确立被害人的知情权和上诉权,并进一步完善被害人的自诉权,从而构建我国的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9.
程序性制裁主要包括排除非法证据、撤销原判以及终止诉讼等制度。程序性制裁制度的价值取向有其独特的内涵,具有弥补实体性制裁之不足、凸显程序法之独立、保障权力机构遵守法律以及进行有效的权利救济等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赋予了律师一定的诉讼权利,但其在侦查阶段仅仅只能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难以真正担当维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之责任。因而,从法律上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地位及相应的诉讼权利,对于推进刑事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