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锐 《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19-121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毕业人数的增多和就业形势的严峻,贫困生的就业弱势现状亟需改善。而不良的就业观是导致贫困生就业障碍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观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帮助贫困生构建正确就业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职工教育》2014,(22):123-125
高校贫困生的弱势性主要表现为:物质贫乏、生活困难,心理压力大、思想负担重,综合素质较低、就业力不强。弱势性的影响因子包括家庭的养育能力、国家的资助政策、非正式支持体系、学校环境和个人因素等。要改善贫困生的弱势性,国家要完善政策支持,保障贫困生的发展机会;高校要加强资助管理,促进贫困生成长成才;社会力量要积极资助,营造关爱贫困生的氛围;贫困生要自立自强,主动破解弱势困境。  相似文献   

3.
高职贫困生在学业、经济、人际交往、就业、心理素质等方面面临的压力比其他大学生更大,加强贫困大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已迫在眉睫。本文对高职贫困生群体能力发展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完善资助体系和资助途径、引导学生勤工俭学、创建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好贫困生的心理辅导等方面来增强高职贫困生各方面能力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事务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数据化手段来测量和评估高职院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时心理健康的影响:高职贫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非贫困生;高职贫困生中女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抑郁、焦虑、恐怖等3个方面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男生.进行高职贫困生"心理解困".加强高职女贫困生情绪、情感方面的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贫困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弱势,需要学校采取一定措施来加以帮助。本文从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生活现状入手,分析了该群体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对他们进行帮扶的新思路,从而最终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6.
高职贫困生不仅承担着经济上的困难,还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心理压力。因此,剖析高职贫困生存在的自卑、嫉妒、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及其主要成因,探索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可行性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影响民族地区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及贫困生个人主观等方面。可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块设置、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完善及帮助贫困生就业等方面,探索民族地区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职贫困生理想、信念模糊,法律、诚信和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日益凸显。高职院校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普遍存在注重经济方面的解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大等现象。学校应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贫困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贫困生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处理好贫困生的问题,有利于校园稳定,也利于社会和谐。从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现状、贫困生资助管理意义、贫困生资助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和创新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管理模式的具体对策,以期对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职学院贫困生的增加,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主要存在的焦虑、自卑、抑郁、孤独、嫉妒、依赖等心理问题,提出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体系;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全面完善自我五个方面是解决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