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办好家长学校本刊记者刘秀英随着子女来到这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您理所当然地成了父母。但是,您了解孩子吗?您知道如何做父母吗?任何一种社会角色,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父母角色也不例外。为了让父母避免的母亲的遗憾,1994年12月21日,本刊和全国家庭教...  相似文献   

2.
正常的家庭中,有父亲也有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应是父母共同合作。但是生活的事实经常是父亲忽略了自己在家庭中的教育者角色,放弃了做父亲的乐趣,成为一个“工作人”。本栏目旨在呼吁父亲参与家教,让父亲成为真正的父亲。主持人/刘秀英独生子女的特殊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尤其困难。孩子们面对的是占多数的成年人,而父母所有的愿望和关注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对于孩子在任何一方面表现出的失败他们都极其敏感。这些孩子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他们必须成长得完美,使父母高兴。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成功的过分依赖可能使孩子不容易独立于父母…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参与。但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常常被认为是子女教育的主导,而父亲则被描述成养儿育女的局外人,事实上,父亲与母亲一样,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父亲在家庭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骤增,父亲缺失和父亲投入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了,所以从父亲投入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的发展,可以为家庭教育的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如何出色地扮演这个角色,需要每一位父亲用心思考:陪孩子玩耍、让孩子明理、懂调解关系、炼坚忍品质、学平等交流、做学习家长,说起为容易,做起来难。父亲是楷模,父亲是航标,父亲是巍峨的山峰,更是润物无声的清泉,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生动的父亲。  相似文献   

4.
在心理门诊中,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当父母带着有情绪忧郁的孩子来咨询时,孩子的妈妈通常是化了妆的,穿着也比较讲究;而陪同来的父亲也常常是很神气、很帅气的。与父母近似“完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孩子却显得很弱小,就像枯萎、焦渴的禾苗一样,亟待雨露的滋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父母在社会上、工作中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但在家庭中却难以成为合格的父母。他们让孩子感到的,不是可亲可敬,而是无法接近与沟通。同时,父母“过分完美的形象,无形中为孩子定出了高标准,给孩子很大压力,使孩子感到自卑。倒不是说社会地位高…  相似文献   

5.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亲情融融,家庭和睦,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的体现。然而在现实生话中,许多家庭却存在着单爱现象,即父母把自己的爱,单向地倾注于孩子身上,而忽视了教育孩子爱父母、尊敬长辈,结果造成孩子没有爱心,缺乏情感,自私心理严重,回报意识淡薄。据对3所小学的调查,有一多半的孩子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爱父母,更不知道为什么要爱父母。纵观当今一些子女不孝  相似文献   

6.
不变的爱     
[设计理念] 现在,离异家庭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离异家族成长.过去陈旧的观念认为,离异家庭的孩子遭受到的心理创伤会大于非离异家庭的孩子,孩子也会受到这些言论的影响,认为父母让自己成为离异的受害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个充满争吵的家庭比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大.离异后的双方如果都能对孩子倾注足够的爱,让孩子认识到父母离婚只是因为父母之间存在着婚姻上的问题,但不影响父母对他的爱,就会让孩子慢慢解开受害者情结,受到的创伤也会减小很多.本剧中离异家庭的孩子小敏正是在跟父亲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父亲的爱,才从原来的怨恨父亲开始慢慢向着理解父亲转化.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团队,父亲应该是这个团队的“首席执行官”,是家庭的领袖,同时,也是为孩子的青春期成长“擎大旗”的“领旗手”。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社会和自己的理想,常常对妈妈的唠叨非常反感,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爸爸应该尽早成为孩子信赖的靠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亲们越来越忙碌,在有些家庭中,养育孩子成了母亲的“专利”,所以,许多孩子完全在“女性环境”中长大。当孩子跨入青春期,母亲难于招架,父亲才不得不被动“出场”,因而,有的父亲就扮演着“打人机器”和“消防队”的…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什么?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了什么作用?父母在有了孩子后应具备哪些理念与方法?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变…  相似文献   

9.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而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长期以来,在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中,母亲一直被视为理所当然、不可缺席的教养人,而父亲角色在教养过程中的缺失,却常常被人忽视。于是,赶在6月来临之前,我们安排了这组小稿,希望老师能有所启发,也尝试用有针对性的对话、交流、活动和课程,帮助父亲们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庭教育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0.
<正>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被视为做人的本分,成为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我国法律的规定。然而,不懂得知恩图报,不知道体贴关爱父母,只知道伸手要钱要物,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父母节衣缩食供孩子上学,被孩子认为理所当然,于是"啃老族"出现了,他们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甚至有时父母行为稍不合孩子  相似文献   

11.
结合劳伦斯的生平,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木马赌徒》作者略写父亲角色的原因。劳伦斯一方面倾向于突出母亲在悲剧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淡化父亲的责任,同时批判"女强男弱"的社会现象对孩子和家庭的负面作用;另一方面则通过略写的手法反映并批判父亲缺席家庭生活的异常现象并唤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信息之窗     
《新作文》2006,(12)
1网瘾为何偏找上中国孩子当许多家长控诉“网络害了孩子”时,高文斌博士对国内外网络成瘾现象所做的比较却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孩子会迷恋网络?为什么网瘾会找上中国孩子?帮助网络成瘾的孩子该从哪里下手?三大缺失,使网络成为替代品。第一是“父亲功能”的缺失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少在家,他们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还有的…  相似文献   

13.
完整的家庭教育,更客易造就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下一代。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父亲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忙于自己的事业,对抚养教育自己的子女则关注不够,导致许多家庭“父性教育”的缺失现象。社会学家发现,许多罪犯都来自父亲缺席的隶庭之中,心理学研究也认为,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要落后一截,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低下、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抑郁、忧虑、孤独、任性、多动、有依赖性等,社交能力受到影响,对婚姻抱一种消极的态度,无法养成健康的性别观和恋爱观,被专家称为“缺乏父爱综合征”。父亲这一角色,在孩子心中,是力量型、智慧型、充满着人格魅力和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人,他给予孩子力量、安全、心灵慰藉,他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鲜明的性别角色,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做父亲的不能不重视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期特别关注,我们编发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副所长陈建翔同志撰写的文章《应该重视的“父性教育”》,以此提醒各位父亲,你对子女的重要性不可取代,孩子的成长亦不能等待和弥补,幼小的心灵需要父亲的责任,爱和关怀!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家风对独生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而良好的家庭、家教及家风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在其中,父母的表率作用不言德育园地而喻。当今,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是三口之家,父亲、母亲、孩子的地位和角色是不同的,但如何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使其在家庭中各自发挥出自己的功能和作用,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首先是父母良好的品格和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认为既然身为人父、人母就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哺育、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合格公民。第一,父亲、母亲和…  相似文献   

15.
教育过程在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把具有生物性的人变成社会性人的过程,也就是使人学会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参与家庭生活,是儿童参与未来社会生活的基础,因此,家庭教育应该注意培养儿童在家庭中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参与能力。要培养儿童在家庭中的角色意识角色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孩子虽然小,父母也要言传身教地引导儿童在不同的情况下充当不同的角色。例如,有的父母为孩子不愿意和来玩的小客人分享玩具感到恼火。这其实就是小孩缺乏角色意识的一种表现,孩子没有从女儿或儿子角色转换到主人的角…  相似文献   

16.
无辜的孩子     
《人精》里年轻父母是这样描述下一代的 :“他们早早地会爬会走会说外语 ,不足周岁就能拆玩具听电话和使用遥控器 ,……” ,作者称这一批现代孩子为“人精”。褒贬姑且不论 ,看看家长们对这一现象的反应吧。“他们太聪明太顽皮太狡猾了” ,家长们如此说。年轻的父母们不明白 ,自己明明种下一颗西瓜籽 ,为什么结出的却是苦瓜呢 ?自己付出了那么多 ,所得却非所愿 ,他们只有转而怪孩子自己不学好 ,不成器。这真是孩子的错吗 ?无辜的孩子 ,他们懵懵懂懂之中就被家庭按照社会现代小孩的标准塑造成所谓的“人精” ,他们从生下来起就似乎肩负着父母…  相似文献   

17.
父母角色是怎样产生的,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家庭教育研究领域中不可回避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母权制社会、父权制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历史线索考察,可以发现父母角色形成的历史嬗变;同时,父亲角色和母亲角色的形成也具有历史差异性。父母角色形成的历史差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和家庭文明的发展与变化,这种变化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基本变化。  相似文献   

18.
我和孩子的父亲在社会上都干得相当出色,但我不明白的是,与我们近似完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孩子不管在学习方面,还是在与我们的情感交流方面都显得很一般,整日无精打采,就像枯萎、焦渴的禾苗一样。上海王倩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父母在社会上、工作中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但在家庭中却难以成为合格的父母。他们让孩子感到的不是可亲可近,而是无法接近,难以进行情感沟通。同时,父母过分“完美”的形象,无形中为孩子制定了高标准,给孩子很大压力,使孩子感到自卑。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医治孩子的各种心理疾患。若是发现孩子情绪…  相似文献   

19.
<正>一、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现状与分析1.母亲——专制与溺爱并存型溺爱型的父母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它是父母把孩子摆在高于自己的不恰当的位置,对孩子的要求一味满足,百依百顺,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案例中,母亲刚开始的多次迁就暂时满足了孩子的需要,让孩子表现出任性,情绪不稳定等性格特征。2.父亲——放任型从案例中,笔者以"爸爸在旁边从始至终没发过任何言论"来概括了父亲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能已经影响了父子之间的感情,使得孩子过于亲近母亲,而忽视父亲的存在。由于家庭成员较多,父亲基本无从插入。又因觉得自己难得休息一  相似文献   

20.
正家庭是幼儿的启蒙教育的地方,对幼儿发展,个性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父母是幼儿最亲的人,孩子的许多第一次,都有父母的直接或间接参与。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其他人都替代不了的。父母在学龄前儿童的生活教育中,到底扮演的是什么样角色呢?一、父母在孩子心中的角色(1)英雄。在许多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妈妈都是英雄,都很崇拜。家长在孩子心中是无所不能的,孩子一言一行都要进行模仿。(2)"坏人"。有的孩子对爸爸感觉不冷不热,没感情。传统观念中,爸爸一直是"严父"的角色,家里对宝宝批评、惩罚都是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