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千百年来,读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都拥有着不容忽视的崇高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似乎读书慢慢地丧失了独有的神圣光环,“读书无用论”思潮也再次泛起。读书真的“无用”吗?任何事情都需要辨证地来看待。  相似文献   

2.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文质兼佳的美文。在引导学生体会归有光的读书乐趣时,我认为把“借书满架”之“借”译为“借来的”有些牵强,不能与作者此时的心境相协调。那这“借”字该如何理解呢?  相似文献   

3.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朗读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小学生在朗读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唱读”现象。其”唱”完的结果是:虽然会唱.但不能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字词和优美句子,甚至个别跟”唱”的“南郭先生“连生字生词都不认识。如何杜绝这一陋习,帮助学生克服”唱读“,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一大重任。  相似文献   

4.
2013年3月25日晴我是听着奶奶的戏声长大的。她可是一个典型的“戏迷”。(开门见山.引出“戏迷”奶奶)奶奶最爱唱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每当音响里放起这曲戏的时候,她就变得很兴奋,脸上洋溢出幸福的微笑:眉头舒展开来,鼻子上的皱纹烟消云散,嘴角微微扬起,露出她那快掉完的牙齿,在咿呀咿呀地唱。(通过细节描写,奶奶的戏迷形象很生动)  相似文献   

5.
曾宪云 《下一代》2011,(5):23-23
辽宁省宽甸县八河川小学积极开展“三个一”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为了使读书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励志、成才、感恩》,并以此为载体,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天背诵一个励志警句”、“每周讲述一个感恩故事”、“每月训练一个好习惯”系列活动,增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行为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视了引导学生读书。但多数学生读书不得法,其中“唱读”比较普遍,农村学校比城镇学校更严要。“唱读”不宜提倡,其弊病有三:其一,齐读运用“唱读”,由于“众人一调”,听不出语言的高低快慢、抑扬顿挫,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园听课和观摩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演唱歌曲前常常这样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等会要有表情地唱”或“我看看谁最有表情”;小朋友唱完后老师就问小朋友:刚才唱歌时谁最有表情啊?于是小朋友就说:XX小朋友最有表情。老师又问:他的表情怎么样?小朋友说:“很好呀,他一直都是笑笑的。”于是老师也表扬这位小朋友:“你真棒,做得很好”。  相似文献   

8.
古人学诗提倡“工夫在诗外”。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重阅读、重积累”的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中心环节,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提高阅读效果,努力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的能力,使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方法和经验,通过“自能读书”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通过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至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相似文献   

12.
刘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从这些哲人哲言中,我们可以感受读书的重要性。读书有多种形式,“立体阅读”应该是较为时尚的提法了。所谓“立体阅读”,是指借助多种手段和形式,在不同时段、不同空间,选择不同阅读平台,对读物进行全方位的生态型阅读。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离不开阅读能力的提升,“立体阅读”克服了课堂阅读局限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旁观者,要及时进行学情收集整理分析,针对性加强方法技巧点拨指导,并对学生“立体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矫正。学生“立体阅读”能力提升,必定为语文学习带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字"太差"     
王玉芳 《班主任》2014,(9):29-29
“王勃,字子安,所以也可以叫他王子安……”语文课上,我正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少年王勃》。我的讲解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陆小洋更是兴奋不已,把手举得高高的,说道:“老师,我知道诸葛亮的字是孔明,许多人都叫他孔明先生!”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他说:“你肯定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了解的知识真不少。”他听后,摇头晃脑地坐下了。  相似文献   

14.
读书是小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途径,是巩固语文和其它各学科知识不可缺少的手段,对智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培养、精神生活的丰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对于—个人的成长,读书的作用实在是无法估量的。既然读书的作用如此巨大,为什么还会有学生不爱读书呢?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该如何引导小学生读课外书。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读书内化,自我建构吸纳,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6.
"瘸子"和"瞎子"——我和儿子在瑞士的读书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瞎子腿好却看不见路,瘸子眼好却走不快,但是瞎子背着瘸子,瘸子给瞎子指路,能够一起成功逃离火灾。我和儿子在瑞士的法语读书生活,也是另一个版本的“瘸子和瞎子”互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张旭 《甘肃教育》2011,(7):56-5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通过科学的训练,逐步达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描述旧中国的教育:“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无论哪一个时代,“教死书”的教师没几个学生会喜欢,而课堂灵动,给学生高度自主性的教师往往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青睐。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进,创设人性化的课堂已是大势所趋,教师们应该静心研读原汁原味的课改理论,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出师之“讲”与生之“学”的黄金分割点。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10,(8):64-64
(从左起依次为1、2-.3、4、5鸟) 2鸟对1鸟说:“喂,老兄,我们都在唱歌.你怎么不唱啊?”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党委发出了改革“两课”教学,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读好书,唱好歌,做好事”的“三个好”活动。“读好书”即引导学生读优秀书刊,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引导学生学习理论,了解国情,认识大局,热爱专业。以团总支、团支部为单位通过读书座谈会、好书交流、写读书报告和参加“跨世纪青年素质——读报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让高雅艺术贴近校园,使优秀歌曲在同学中流传,这是“唱好歌”活动的宗旨。学校利用广播等宣传媒介,向同学们介绍爱国歌曲。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