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发表在1993年4月11日《遵义晚报》上的消息《“婆婆”侵权“媳妇”胜诉》,开始,我对这篇作品能在全国晚报经济新闻大赛中获奖有点不解其意,因为此类题材的新闻报道已是屡见不鲜。然而,认真读数遍后,方悟出点道理来。因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颁布后,企业状告主管部门,这在全市(遵义市)尚属首例”,消息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这样的“第一”而取胜的。  相似文献   

2.
秦洁 《新闻爱好者》2012,(15):83-84
2011年底,河南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审结果揭晓,漯河广播电台创作的广播剧《婆婆也是妈》(以下简称《婆》)入选"五个一工程"。本人作为该剧的作者之一,深感荣幸。回顾过去,漯河电台广播剧创作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警笛声声》、《连贞酒楼》、《军功章的故事》连续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攀比》、《桃李情》也分别荣获中国广播剧奖及中国广播剧文艺专家评比"金奖"。《婆》剧也正是在过去的水准和艺术智慧的基础上,又一次获得殊荣。与过去有所不同,《婆》是以2009年入选"感动中国候选人"、"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的漯河农村妇女王淑贞为原型而创作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王淑贞的前夫因病去世,她带着孩子与双目失明的婆婆改嫁,侍奉婆婆到98岁。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笔者搞新闻报道,为防止差错,每当写完稿,总要送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审查。对此,个别同行埋怨我:“何必没有婆婆找婆婆呢?”新闻工作者找个“婆婆”管一管,是否有必要?从《中国报纸月报》1993年第六期披露的去年全国  相似文献   

4.
翻开去年11月20号河南日报,一行熟悉的标题立即映入眼帘——《心中自有党性在》。“啊,我的稿件中了!”心中一阵欣喜,紧接着又是一阵失落后的惆怅。原来,去年10月初,我同时采写了两篇稿件,一篇是反映我县举行农民篮球赛的特写——《山乡发出赛球令》;另一篇是记述我县优秀纪检员刘万富的长篇通讯——《心中自有党性在》。在写前一篇稿件的时候,我没有进行深入采访,从体育  相似文献   

5.
2000年我在《新闻三昧》刊登了11篇稿件,这无疑都是得益于《新闻三味》对我的帮助,因为在这些被刊用的稿件中,倾注了编辑老师的大量心血和汙水。别的方面暂且不说,单就从修改和制作标题这一方面来说,我就感角颇深。在我被刊发的11篇稿件中,就有4篇的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由几代人组成的家庭中,婆媳关系的好坏,对家庭的命运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世上有多少婆婆似乎没有给媳妇们留下多少美好的回忆。可是,在建阳乡古荡村二组中年妇女胡锦世的心里,婆婆朱莲英的恩德却使她终身难忘。如今,朱莲英精心照料媳妇十四年的事迹已传遍了建阳乡。  相似文献   

7.
给婆婆洗澡     
今天给婆婆洗了个澡,婆婆来我家小住将近一个月了,我才给她洗了两次澡。上一次是半月前。那次洗澡婆婆差点又摔倒,吓得我至今还心有余悸。婆婆今年已经67岁了,虽然年岁不属很高,但因为中风留下的后遗症,加上去年右腿摔断后做了"股  相似文献   

8.
一组反映农村变革的“中原农村新事”,经新华社国内部精心编辑,并配发编者按于5月中旬、下旬播发后,受到媒体广泛欢迎。《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中央电台、河南电台等都纷纷采用。特别是《新华每日电讯》开辟“中原农村新事”专栏连载这组稿件。人民日报采用三篇稿件,还为《抢财神新篇》加了《重视农民财神》的言论。《硕士村长和学士村民》等在报纸刊登后,《文摘报》在显要位置予以转载。这组稿件特别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一些领导同志打电话向记者索要整组稿件。有的基层干部将这组稿子剪辑下来,用作工作参谋。这组短小精悍、小中见大、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稿件,是怎么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9.
有道是:“四十七八,干了白搭。”他今年已经四十有九,虽说还是个普通记者,但仍在埋头苦干。报社规定,每人每月编发、采写稿件15篇,可他近3年来平均每月见报稿件都在40篇左右。在这背后留下了多少双脚印,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啊!他,就是被人们赞誉为“二十四小时记者”的《开封日报》记者汤传钧。 1981年初冬,《开封日报》为了加强卫生战线的报道,把从事多年医师工作的汤传钧调到报社,让他负责这方面的采访。他干新闻工作虽然是初来乍到,但是他怀着认真宣传好党  相似文献   

10.
在苏、鲁交界的微山湖畔,有一位青年被人们誉为“农民记者”。他就是铜山县利国乡通讯员贺天飞。他,刚到而立之年,搞专职新闻报道不到三年,已有300余篇稿件被中央、省、市、县报纸、电台录用,其中有3篇广播稿被评为江苏省、全国好新闻一、二等奖,有5篇被中国广播出版社编入《社会新闻集锦》一书。还有10多篇写作体会文章在《新闻通讯》、《新闻记者》、《新闻与写作》等刊物发表。然而,却很少有人知晓,在这成功的道路上,他克服了多少困难,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啊!  相似文献   

11.
邓县广播站青年记者钱明绪4篇稿件,先后在省、地1986年优秀新闻稿件评选中获奖。今年3月,3家新闻单位分别向他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这4篇稿件是:消息《邓县出现一家农民个体医院》、评论《粮食定购合同制亟待完善》、通讯《唢呐声声送金匾》,分别荣获省、地广播电视厅(局)优秀稿件一、二、三等奖。精神文明论文《更新观念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任务》,获《南阳日报》征文三等奖。  相似文献   

12.
丈夫光雄告诉我,独居在东京的婆婆今天给他挂了电话,说明天就要进医院动手术。丈夫一脸的愧疚,已70高龄的婆婆膝下只有光雄一个孩子,在她最需要亲人安慰的时候,做儿子的却不能陪伴在老人的身边,这总是人生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3.
《陕西日报》记者晁阳与我合写的《女麦客王建起跨省机收集团》一稿,获得了1995年度全国晚报现场新闻大赛特等奖。这是我采写“女麦客王”的第8篇稿件,也是采写“女麦客王”系列稿件中的第6篇获奖作品。回顾这篇稿件的采访体会,我以为,扇形思维出精品。  相似文献   

14.
现实生活中,老人带孙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可也有一些老人的观念正悄悄发生着变化。2月25日晚,某电视台《婆媳对对碰》中的婆婆就提出:看孙子不要紧,  相似文献   

15.
2月23日,《人民军队》报二版用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回望军旅第一步……》一组4篇小故事:《第一次走队列,顺拐的样子也很帅》、《第一次紧急集合,在跌跌撞撞中成长》、《第一次拔河,谁说咱女兵不如男》、《第一次打靶,左撇子打了个满堂红》。这4篇稿件的作者无一例外地全是去冬入伍的新兵,反映的也全是他们个人在新兵生活中的亲历。稿件见报后,引起较好反响,许多官兵打电话或写信,夸赞这组稿件写出了兵味、兵趣。此组稿件被报社评为当月好稿,推荐给《解放军报》军事部领导后,第二天即在二版显要位置刊登出来。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抓新闻,还是写评论,只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和改革开放的着力点去写、去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回想去年以来笔者写的系列报道《婆婆啊,今日检查何其多》和两篇评论,感受颇深:“婆婆”系列报道分别被国内几家大报刊出,并被评为1991年全省县市报好新闻一等奖。评论《工作达标与牌子达标》和《从企业的椅子不够用谈起》,分别在今年1月14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和6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出。联系近几年来围绕“热点”抓新闻的经验,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李缨 《新闻窗》2008,(5):32-32
这两年,笔者先后在贵州日报《视点》版完成了《家在福利院》、《空巢里的孩子》、《被网住的孩子》、《半个城里人》、《高考咏叹泪(城市篇)》等5篇稿件。在此讲讲写这些稿件的一些初浅体会。 5篇稿件,主题都是写入。写的这些人,多是很具普遍性、代表性的一个个社会群体。因为环境特殊,他们受到世人偏见或被歧视着,被看作是有社会问题甚至严重“毛病”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这一节,在入正题之前,忍不住想闲扯几句:把领导比作婆婆,这恐怕也是中国的一个“小发明”。在两代人以上合居的家庭中,婆婆是“管理干部”。她要有管理才能,有领导艺术,有令有禁,有慈爱而不能如母亲般娇宠儿媳,有礼数而不能象岳母待婿般一味客气。而为儿媳者,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要在婆婆的指挥、教导下度过。这就有点象我们离开学校、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20.
1993年,我采写的稿件有150篇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工人日报》要位,《陕西日报》、《陕四人报》、《渭南日报》均采用多达20余篇,《中国电力报》采用了8篇,许多通讯员问我上稿多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精心制作标题,紧紧扣住编辑。 我们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第一位读者首先是编辑,而编辑先看到的是标题。一则好的标题。常常会使采写的稿件,增辉添彩,使读者看后回味无穷,能把编辑像磁力一样的吸引住。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