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网络舆情治理下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理念亟待更新、过程管理不足、治理手段落后、治理队伍薄弱等问题,文章提出从更新网络舆情治理理念,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把握网络舆情治理过程,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完善网络舆情治理手段,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建设网络舆情治理队伍,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加强网络舆情治理保障,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等五个方面创新高职网络舆情治理策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蔺俊萍 《考试周刊》2013,(7):161-163
正确认识大学生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直接关系到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质量与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首先,网络舆情的正确疏导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正确参与网络舆情具有基础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是网络社会的重要表征。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变化,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信息功能、导向和渗透功能、沟通和凝聚功能、监督预测功能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网络舆情引导,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一项长期和紧迫性任务。  相似文献   

4.
熊冕  刘凤英 《教育教学论坛》2013,(5):253-254,197
微博、BBS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和新挑战。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要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以促进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挖掘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因此关注高校网络舆情,把握舆情发展动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这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契合影响尤为显著,扩大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活动场域、矛盾场域、时空场域,而要引导网络舆情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需要从畅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在场机制、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危机应急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网络发言人制度建设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诠释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心理基础、分析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客观因素、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动力因素;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后继无力等问题,预示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迎来考验。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对网络舆情表现出高度的关注。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影响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不仅仅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还冲击了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因此要对高校网络舆情提高认识,在充分了解网络舆情概念、特点的基础上,理清网络舆情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利用网络舆情展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舆情的汹涌与激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提出了新要求,拓展了新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介入,主动作为,引导高校网络舆情向着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发展。文章在分析了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的基础之上,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网络媒体迅猛发展,凸显了网络舆情的强势地位。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环境载体。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络舆情本质及其特征,分析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寻求应对策略,以期实现网络舆情强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刍议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新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网络舆情的内涵及特点,认为网络舆情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条了解社会思想动态、把握社会舆情的重要渠道。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有助于网络舆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网络舆情在传播的过程中也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新功能。  相似文献   

11.
高校网络舆情是大学生思想变化发展的风向标.辅导员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有助于研判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文章首先分析了网络舆情视阈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其次,总结了网络舆情视阈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最后,探讨了网络舆情视阈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网络舆情内涵、特点及其重要意义,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做好应对工作。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内涵及特点,进而论述了大学生网络舆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网络舆情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探索面向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探索面向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坛、博客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要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以促进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和管理中的作用,挖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16.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工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形象性、时效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受网络舆情影响大等特征。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内容和形式单一、专业人才匮乏以及基础理论研究滞后等问题。应确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建立高素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引导、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表现出复杂的趋势,进入“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特点。文章从“微媒体”这一视角出发,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成及其特点,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提出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创新路径。文章提出通过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管理策略,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目标同步于网络舆情引导中,构筑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阵地,增强大学生网络舆情研判能力,提升网络道德品质,提高网络舆情素养,同时以理论指导实践,使教育成果通过网络舆情引导实现知行合一,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主体的易偏差性、舆情客体的多样性、舆情传播的复杂性的特点,决定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导向性、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的原则出发,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手段,增强舆情引导说服力;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和网络议程,提高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的工作效能;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和网络评论员队伍,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参与到相关机制建设中去,促进校园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四方面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与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是守好意识形态主要阵地、打造健康向上校园文化和储备时代所需专门人才的需要。但高校网络舆情面临网络存在虚假信息、高校管理人员舆情治理意识薄弱以及舆情治理能力匮乏等问题。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面临的现实困境,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并从遵循治理目标、筑牢危机意识、划分类别等级和培育中坚力量等方面提出优化舆情治理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延伸和体现,高校网络舆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高校的突发事件大都与网络舆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舆情信息的研判、引导工作,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