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翻译界已广泛认同异化是文学翻译的发展趋势。张爱玲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在自译小说《金锁记》时集中使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使原作《金锁记》的语言和文化特点在英文译文中得到充分展现。该文综合对比原文和译文,从颜色和声响、成语及俗语、中国文化特色词汇三方面具体分析了异化策略的体现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一凡 《海外英语》2012,(24):170-172,182
近些年张爱玲作为译者尤其是自译者的身份备受关注,人们在对其成就极度认可的同时,也质疑了她译作中的政治色彩。该文以其经典之作《金锁记》的自译文本——The Golden Cangue为个案,简析张氏坚守中国文化语境的异化策略及保留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翻译艺术,证实她在自译中所坚守的中国文化本位。  相似文献   

3.
何姣姣 《文教资料》2009,(30):49-49,238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本文在讨论归化与异化的优缺点之后,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译文为例,着重分析了异化这种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彭娟 《考试周刊》2013,(76):12-13
张爱玲(1920-1995)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少有的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并在两种语境读者中均赢得一定声誉的作家之一,其小说《金锁记》的英译本由其自己翻译.本文通过实例对其英译本及其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两种: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张爱玲在对《金锁记》的翻译中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策略处理语言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5.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使用的两种策略.该文先介绍了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然后通过对<金锁记>自译的分析,得出在翻译过程中通过采用异化策略来更好地介绍源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红楼梦》文化专有项英译的对比分析,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阐释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归化策略应用于翻译,可以使译文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靠拢甚至相融合,降低了阅读难度,但同时也丧失了大量的文化附载信息。异化策略将原文陌生的意象和概念在译文中保留下来,突显异域风情,丰富和拓展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但有时显得不自然甚至是拗口的。总之,两种策略各有长短,在翻译时,译者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有效结合两种策略,恰当地分配二者在译作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7,(3):88-91
译者的文化身份影响其文化态度,决定其翻译策略的取向。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的译者文化身份兼具民族性和杂糅性,在英译《湘西散记》时,民族性的译者文化身份促使他们大量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传播中国特色本土文化;杂糅性的译者文化身份使得他们以更开放的视角对待翻译,灵活采用归化翻译策略,让部分译文更贴近西方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诗词中含有大量文化内涵丰富的典故。李白《清平调》三首诗用了许多典故,诸如群玉山、云雨巫山、飞燕等,是难解难译的诗。本文运用韦努蒂的文化翻译策略,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六位译者对《清平调》中典故的不同英译,探讨不同译者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和策略。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译文以异化翻译为主。这种翻译策略取向对汉诗典故的英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不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翻译家。她翻译欧美名著,更多的是将自己的多部作品翻译成中文或英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拟以《金锁记》及其英译本The golden cangue为例,考察张爱玲的翻译思想,分析张爱玲对原作中汉语文化元素的异化翻译,并研究这种翻译策略的成因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文化新词由于其内容不断更新、无先例可循等特点,成为我国对外译介的难点。目前学界对中国当代特色文化新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报刊为主的非文学文本上,对当代短篇小说中的新词翻译关注较少。通过对《人民文学》英文版Pathlight上137篇短篇小说的考察,发现新词46个。归纳得出翻译策略有归化(意译、套译)和异化(直译、音译、回译)两种并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这一点与非文学类的新词研究结果相反。通过分析,发现归化策略下译文概念意义偏离有11处,人际意义偏离有6处;异化策略下译文人际意义偏离仅1处。经数据检验证明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对新词译文的再现和偏离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今后在小说的新词翻译中适当增加异化翻译策略,提高翻译准确性,增强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目的论从翻译委托人、译文读者、原文地位等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两种英译本的翻译目的,阐明了翻译目的对译者策略选择的影响。霍克斯为了使英美读者欣赏小说,享受阅读的乐趣,倾向于归化;而杨宪益夫妇为了介绍中国文化,主要使用了异化策略。最后从宗教文化、习语和典故三个方面为例对比分析了两种译本翻译策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物质文化负载词背后蕴含着民族文化色彩,故将物质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读者是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对比了杨宪益和霍克斯在《红楼梦》物质文化负载词翻译上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并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译文的特点。研究发现:在翻译物质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应综合考虑语言和文化,在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近时,可采用归化策略来增加译文可读性;而在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差甚远时,可采用异化策略来增加文化之间的交流性。  相似文献   

13.
翻译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译文的归化和异化又是翻译理论界集中讨论的一个话题。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理论观照下,比较《苔丝》片段的张谷若译本和孙法理译本,分析其翻译策略和优缺点,阐述归化与异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悲欢集》收录了中国传统昆曲名剧中的二十六折,由美国纽约昆曲社顾问兼首席翻译汪班先生翻译出版.汪班先生在进行翻译时充分考虑了演出本翻译的无注性、即时性和通俗化的特点,在翻译实践中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对于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不存在冲突,不产生交流障碍的内容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和音译、逐词翻译或直译等翻译方法.而在处理文化词汇时,译者更多地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及意译、转译等翻译方法.从而翻译出通俗易懂,适合舞台演出的译文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礼仪之邦,敬谦语的使用由来已久。《三国演义》使用了大量的敬谦语,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罗慕士主要采用异化策略,成功地翻译了这些敬谦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汉译英时,使用异化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译文读者的阅读兴趣,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礼仪之邦,敬谦语的使用由来已久。《三国演义》使用了大量的敬谦语,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罗慕士主要采用异化策略,成功地翻译了这些敬谦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汉译英时,使用异化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译文读者的阅读兴趣,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程慧 《海外英语》2015,(2):44-45,50
该文基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对余国藩和詹奈尔所译的中国名著《西游记》进行比较研究。詹奈尔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吸引了读者,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原著文化;而余国藩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在文中大量加注,使读者易于理解并促进中国文化向译入语文化的传播。最后还对《西游记》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在翻译《西游记》这种包含较多文化负载词的作品时,译者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对余国藩和詹奈尔所译的中国名著《西游记》进行比较研究。詹奈尔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吸引了读者,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原著文化;而余国藩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在文中大量加注,使读者易于理解并促进中国文化向译入语文化的传播。最后还对《西游记》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在翻译《西游记》这种包含较多文化负载词的作品时,译者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张爱玲是现代著名的文学作家。但是在她的文学生涯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自译。她除了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以外,还将更多的尽力放在翻译自己的文学作品上,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策略。本文拟以《金锁记》及其英译本the Golden Cangue为例,研究张爱玲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思想,分析张爱玲的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