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言。"武人东征"之劳苦,一章曰。不皇朝矣",二章曰"不皇出矣",三章曰"不皇他矣"。笺曰"皇,王也",训"朝"为朝觐之朝,"出"为出使,读"他"如字,其支离乖违也甚矣。今案。"皇"当读"遑",遑,暇也,疏训"皇"为"暇"是也。"朝"当读为朝夕之朝,《说文·韩部》日。"朝,旦也"。"出"当读。"朏"。上古朏属之部,出属物部,之物通转,二字音近相通。朏,指日夕月出之际。《楚辞.九恩.疾世》。时朏朏兮旦旦",旧注目。日月始出,光明未盛为朏。朏,一作朏",洪兴祖补注云"朏,日将曙;朏,月未盛明"。朏  相似文献   

2.
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九月,朝廷以新乐修成,赐名《大晟》,特置府建官。"朝廷旧以礼乐掌于太常,至是专置大晟府。……礼乐始分为二。"这是宋代音乐繁荣的黄金时期,同时促进宋词创作的蓬勃繁兴。因此,后代词人、词论家津津乐道。清蒋志凝称赞友人沈传桂、戈载等人的词作说:"识者以为大晟雅乐振响于今焉。"(《清梦盦二白词序》)王昶推尊词体,也从"大晟乐"着眼,《姚姬汀词雅序》说:"盛唐后,词调兴焉,北宋遂隶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的《全宋诗》第十二册家定国小传中说家定国是"仁宗皇祐进士"。"皇祐"误,应是"嘉祐"。嘉祐也是仁宗年号。据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22《选举志·进士》载,家定国是嘉祐二年(1057)丁酉科进士。同科进士还有眉山的苏轼,苏辙兄弟。苏辙有《送家定国同年赴永康掾》一诗(见《栾城集)卷2),"同年"即指家定国与诗  相似文献   

4.
《列朝诗集》闰集"神鬼"是专收神祇、人鬼、物怪的单元,其体例直承《唐音统籤》等明人编大型唐诗总集,史源则多出自明人笔记、诗话、小说。牧斋汰去了其中涉及宣教、艳情、功名等思想的文本,同时着重记叙文人成仙的宗教传说。其撰集体例经由朱彝尊推广,为盛清时期郡邑总集选家所普遍采纳,成为一种与近世文学经验相适配的文学史话语。  相似文献   

5.
王永光,字有孚,河南省长垣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初授中书舍人,累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系晚明时期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重臣.  相似文献   

6.
岑仲勉先生《唐史余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卷四《杂述》"前乡(?)进士"条引北宋柳瑊摹雁塔题名残拓本:"雁刹题名有令狐绹书一通云:‘侍御史令狐绪,右拾遗令狐绹,前进士蔡京,前进士李商隐,大和九年四月一日。’"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一,蔡京开成元年(836)进士及第,李商隐次年(837)登第,均在大和九年(835)之后,刘承干《玉溪年谱序》因据王定保《唐摭言》"得第曰前进士"之说,云:"大和九年玉溪尚在随计之列,安得有前进士之称,殆不足据。雁刹题名为宋宣和间人得唐贤遗迹补缀上石,年月往往淆错。"(《唐史余审》引)岑氏反驳曰:"但勘  相似文献   

7.
王永光,字有孚,河南省长垣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初授中书舍人,累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系晚明时期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重臣。他年逾古稀时,告老还乡,崇祯十一年七月寿终正寝。在其牌位入王氏祠堂时,崇祯皇帝亲赐“四朝元老”金匾并颁旨谕祭谕葬于长垣祖茔。天启六年八月,“南中鼓躁之变起”。朝廷遂起用王永光为南京兵部尚书并加为太子太保衔,命其前往平乱。王永光接旨后冒暑急驰,不到十天即抵任所。星夜听取汇报后,遂微服私访,查出并秘密逮捕了乱首杨善一伙,…  相似文献   

8.
评蔡京     
北宋徽宗朝四起四落的宰相蔡京,历来归入奸臣,千载而下,其恶行依然让人心生恨意.但他却是“六贼”中唯一善终的人,为相期间曾为民做过一些益事.其青年中进士,诗文俊发,书法姿媚,绘事可观,亦为一文士.  相似文献   

9.
《石林奏议》撰者宋朝著名文学家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吴县人.嗜学早成、尤工词.绍圣四年进士,徽宗朝迁翰林学士,除户部尚书.南渡后任崇信军节度史,颇能分兵守险,抵抗金兵.《石林奏议》是他在这一时期抗敌中,向皇帝写的奏章,可补史书之遗缺.  相似文献   

10.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近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散原精舍诗》、《续集》、《别集》及《散原精舍文集》。陈三立光绪八年壬午(1882)中举后,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入京会试,中式,徐一士《谈陈三立》及陈隆恪(三立次子)等《散原精舍文集题识》均称:"是年未应殿试,已丑成进士。"但考诸陈三立丁亥(1887)《致许振祎书》,不难发现丙戌"未应殿试"之说有可疑之处。三立此札原件存江西南昌藏书家王咨臣先生处,《江西社会  相似文献   

11.
北宋崇宁三年,宋朝徽宗皇帝赵佶执政期间,加大对美术的教育力度,专门下旨创建了翰林图画院,由国家教育最高机构国子监负责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在CCTV空中剧院看了一场豫剧《朝阳沟》,我觉得那个小山村不但空气新鲜。文风和语言环境也没有污染。如果让我用一句大白话来表达。那就是戏剧是人写的。写人的;人演的,演人的;人看的,看人的;只有以人为本的戏和表现人间真善美的戏才是长盛不衰的道理。《朝阳沟》50年走红中原大地,唱响大江南北,老百姓百看不厌的秘笈。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吴琼 《兰台世界》2016,(3):125-127
李无未先生于1998年发表《〈周礼〉"诸侯之邦交"断句正误》一文,以"诸侯之邦"断句。"邦交"句读问题一直聚讼莫辨:如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最早断句"诸侯之邦";其后王引之《经义述闻》对此大加反驳,并校订《大戴礼记·朝事》经文的衍文讹误;继而孙诒让、王树枏都采用王引之的观点。笔者通过文献搜集和分析,认为《周礼·大行人》、《礼记·朝事》句读应为"诸侯之邦交",在上博简《曹沫之陈》中也有"邦交"之文例,否定了"邦交"一词为较晚时期才出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宋史·姚韦占传》载:"祐字伯受,湖州长兴人。元丰末第进士。徽宗初,除夔州路转运判官。后知江宁府。踰岁,以直学士知郑州,改秦州。"近人吴廷燮在《北宋经抚年表》中载:"大观四年,姚祐以直学士知郑州,改秦州。" 本世纪40年代初,甘肃天水县北乡新阳人在凤凰山重建东岳庙,在平地基时挖出一块石碑,碑文云:"大观己丑,春,秦风闵雨。经略安抚使姚祜,客省使兵马钤辖王珏、走马承受张颖……成纪令权均,以牲币诣峤岳,祈甘泽。三月二十日。经略安抚使司书机宜文字姚莘题文林郎知成纪县事权均上石己丑是大观三年,按《宋史·五行志》记载:"大观元年秦凤大旱;大观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金史》卷九七《韩锡传》载"天德元年……特赐胡砺榜进士及第"。校勘记称:"卷一二五《胡砺传》,天会‘十年,举进士第一’,则此‘特赐胡砺榜进士及第’九字不当在天德元年之后,疑是衍文。"此无版本依据,且并非衍文,当删。金偶有特赐多年前榜进士之例,如移剌履、韩锡、胥持国等(见赵翼《陔馀丛考》卷二八"特赐进士"),故韩锡于天德间赐天会进士亦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16.
<正>本书是"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是对清初康熙一朝最重要的典章文献《会典》进行的系统整理。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后共修纂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光绪五朝会典,详细记述了清代的行政法规和各种事例,反映了我国历史王朝行政和法律体制的高度完备。《大清会典·康熙朝》由著名法律史专家杨一凡先  相似文献   

17.
吴琼 《兰台世界》2016,(8):101-103
"邦交"句读问题一直聚讼莫辨。笔者通过文献搜集和分析,认为《周礼·大行人》、《礼记·朝事》句读应为"诸侯之邦交",在上博简《曹沫之陈》中也有"邦交"之文例,否定了"邦交"一词为较晚时期才出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忠惠集》十卷,宋翟汝文撰。汝文(1076—1141),字公巽,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元符进士。徽宗时除秘书郎,历中书舍人、给事中。钦宗时为翰林学士。绍兴二年拜参知政事,忏秦桧罢。卒,谥忠惠。其集久佚,今存《忠惠集》十卷,乃清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辑出。《四库提要》曰:"(汝文)事迹,具《宋史》本传及孙繁所作志铭中。……汝文好古淹博,……尝从苏轼、黄庭坚、曾巩游,故所为文章,尚有熙宁、元祜遗风。"《提要》的这段话,至少有两处严重错误,兹略辨之。所谓"孙繁所作志铭",载今本《忠惠集》附录,《题翟氏公巽埋铭》,而文中屡称"孤子",详全篇文章,当是翟汝文子翟耆年所撰,其孙翟繁改葬时重刻。又据《埋铭》,翟耆年诸子无名"繁"者,唯其长子名"畋"。与"繁"字形体  相似文献   

19.
钱谦益《列朝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乙订卷五"周沐阳鼎"条云:"鼎,字伯器,嘉善人。博极经史,为弟子师。例当以椽曹得官,谢病归。正统中,大征闽寇,沐阳伯金忠参赞军务,辟置幕下,议进取方略,多见用。尝与千户龚遂奇,从数骑入尤溪山寨,  相似文献   

20.
唐代进士科考试中,凡出现"重试"的年份,计算及第进士人数应区别三种情况如果是对所有的及第进士进行重试,则重试录取的人数就是该年实际及第的人数;如果是对部分及第进士进行重试,则重试录取的人数加上未参加重试的及第进士人数就是该年实际及第的人数;而如果无法确知重试对象是全部及第进士还是部分及第进士,则该年的进士及第人数就很难遽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