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同吉 《科学中国人》2014,(1S):144-144
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心灵沟通,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个性化阅读,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获得人生感悟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朗读,可以了解历史,感悟人生;可以发展思维,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性情,涵养人格;可以让学生的心灵接受优秀文化的洗涤,让他们在阳光下,像花儿一样灿烂地开放。  相似文献   

3.
人与人交往,沟通是桥梁。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基础。笔者认为,与学生真诚沟通,要遵循"四要四不要":要关爱不要冷漠、要理解不要说教、要尊重不要蛮横、要宽容不要处分。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构筑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了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自身的心灵感悟。本文主要阐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观念上的转变以及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的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让学生走入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要达成这一目标,阅读教学必须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含英咀华,进入人物精神世界;以学定教,设置问题情境,透视人物性格特征;读写结合,开凿通往人物心灵的渠道,探寻人物多重人格。学生在阅读中体味、感悟、探求、交流,才能与文本情感达成共鸣。  相似文献   

6.
程丽红 《科教文汇》2008,(25):79-7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是的,在踏雪无痕中进行的德育,远比教师口若悬河的说教、训斥和责怪,更为来得有力,它往往能予学生的心灵以震撼和启迪。要让德育简约、无痕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便是让孩子们能亲身去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吕安英 《科教文汇》2012,(23):116-117
历史的过去性、情境性不仅需要记诵事实,也需要"神入"体验。要让我们的学生走进历史,也让历史走进我们的心灵,才能生成对于历史的深层理解和沧桑感悟。角色扮演法的有效运用是"神入"历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徐春香 《今日科苑》2010,(6):277-277
要鼓励学生跳出单纯抒写崇高的框框,倡导学生抒写小我,让他们尽情放松地去写他们的所思所爱。这样作文才会真实,才会萌生独到的感悟。而以往在主题至上的写作理念制约下,学生作前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几乎没有了张扬个性,抒发自我生命体验的空间。作文应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如没有这样那样的限制,它应该是一种心灵释放、一种内心独白,具有一定的秘密性和可交流性。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秘诀不是说教更不是惩罚,而是要用爱去感动学生,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和相互的理解,只有用心与学生沟通才能够创造出一片教育的新天地。相信微笑可以融化坚冰,并且要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师是园丁,要细心地呵护每一棵幼苗;教师也是匠人,要根据材料的不同用心打造,精雕细琢使他们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一切都源于用心,用心灵架起沟通的桥梁,用关心驱散学生心灵上的雾霾,用真心打通心门之间的阻隔。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用音符和节拍来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小学教育阶段,音乐教学不但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心灵的欢愉,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人格。高尚的音乐总能给人带来心情的震撼或美的享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音乐,感受音乐,让音乐融入校园,融入生活,融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1.
郑亚忠 《知识窗》2013,(3):52-52
一、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下的感性之美。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品味其中微妙的滋味。可是,现在很多教师都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总是以自己的分析和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感悟,殊不知"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受"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一、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语文,是语言和文字下的感性之美。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品味其中微妙的滋味。可是,现在很多教师都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总是以自己的分析和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感悟,殊不知"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受"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生活五彩缤纷,丰富多彩,它是一首诗,一支歌,一篇散文,一部小说??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每天都用自己稚嫩的眼睛观察着生活,用自己幼小的心灵感悟着生活。一旦打开了生活的闸门,作文之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流出来,具有蓬勃的生机、鲜活的活力,和绚丽的色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心智水平,不同的生活境遇,所以往往对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珍视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走出传统的一体化的标准模式,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自由流淌。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相似文献   

16.
养颜先养心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相由心生”。美国总统林肯有一句名言是:“一个人要对他的四十岁以后的相貌负责。”表情是心灵的折射,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容颜,一个拥有快乐心灵的人,表情也自然生动可爱;一个心怀善意的人,表情自然会和蔼可爱。所以,养颜心先养心。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名学生都有他的可爱之处,都有他闪光的天性所在,只要我们善于去捕捉而加以引导,孩子们都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要量化学生心灵的承受力,懂得学生心灵是较为脆弱的,为师者就应为范,要为学生做个好榜样,教育需要耐力,培养人的理性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之事。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同时还应给学生创造机会,多方交流,多接触好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喜爱交流和阅读中去感悟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数学课,进行师德教育看起来是好像天方夜谭,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要培养孩子的高尚品格、良好习惯,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因为教师就是要以学识教人,以品德育人,以人格塑造人。那么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如何以高尚的师德教育孩子,影响孩子呢?一、在数学教学中献关爱感化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给学生充分的心灵自由,语文教学才能创造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教师可以从氛围创设、信息生成、积极评价等方面激发语文教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