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灵感刍议     
本文试从历史上对灵感的讨论、灵感的特点及实质、灵感的获得四方面对灵感问题做一阐述,以期对灵感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灵感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南 《江苏高教》2004,(3):103-105
由于灵感的神秘性,人们似乎对灵感难以捉摸,以致在人才培养中对灵感重视不够,其实灵感是有章可循的,它有其独特的发生机制与产生的条件。在当今创新教育中更需要灵感,因此把握灵感的本质、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灵感是智慧的花朵,是思维的奇迹。本文从灵感的本质、灵感的主要特征和灵感的获得三个方面对灵感进行探究,使人们更多地认识灵感,抓住属于自己的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4.
灵感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难得、最宝贵的思维形式,它能够加速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加强学生灵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灵感思维能力培养可通过开展讨论激发灵感、克服定势诱发灵感、探究学习刺激灵感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当机立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都是在说机遇的重要。机遇具有偶然性特征,但这种偶然性则是必然性的补充。机遇与灵感息息相关,捕捉到机遇就有灵感闪烁的可能,一旦失去机遇,灵感便无从谈起,足见,机遇对灵感、灵感对创造该有多么重要!机遇在于捕捉,捕捉到机遇则灵感爆  相似文献   

6.
刘奎林 《成才之路》2012,(15):I0008-I0008
第十五讲灵感与机遇(一) 当机立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都是在说机遇的重要。机遇具有偶然性特征,但这种偶然性则是必然性的补充。 机遇与灵感息息相关,捕捉到机遇就有灵感闪烁的可能,一旦失去机遇,灵感便无从谈起,足见,机遇对灵感、灵感对创造该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灵感基础上的教学创新,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教师灵感产生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同时受教师自身素养、学生素养及教材诸方面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创新,根植于对教学灵感的筛选、储备、分类与使用。该文从探讨教师灵感的诱因出发,对影响教师灵感的因素及如何处理灵感。使之成为教学创新的动力的方法、途径做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8.
灵感,像一阵风,飘逸得惊人;灵感,像一束光,灿烂得耀眼;灵感,像一颗流星,刹那间从天边划过,绚烂美丽而不留一丝痕迹……灵感是美丽的,当我们对某件事有所思、有所感的时候,灵感往往在不经意  相似文献   

9.
浅谈灵感     
灵感是写作的发酵剂。如何激发写作的灵感对中学生来说极其重要,语文老师只有深刻把拯了灵感的内涵。灵感的特征。才能着手激发学生产生写作的灵感,使学生的作文自然、流畅,发自肺腑。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0.
灵感思维是认识主体在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以及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对曾经冥思苦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在某种偶然因素或潜意识信息的激发作用下,突如其来的使问题得到澄清和解决的瞬息性的思维。灵感思维的特点有:突发性、随机性、兴奋性、跳跃性。按照激发灵感产生的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将灵感分为外因型灵感和积淀型灵感两种基本类型。长期的艰苦劳动是灵感产生的必要前提。灵感思维是一种重要的科技创新思维。激发和捕捉灵感要注意:劳逸结合、知识互补和随时记录。  相似文献   

11.
灵感是人类创造认识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而奇妙的精神现象。20世纪法国著名的美学家马利坦把灵感放在他独特的诗学体系语境中加以阐发,他对灵感的实质及特点、发生过程及类型的阐述,对柏拉图、弗洛伊德等理论家灵感论的批判,对于我们今天更为深入地认识灵感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灵感在本质上是人的自由的精神景观。自由诉诸感性、直觉、瞬息、偶然、体验,是灵感区别于常态意识的基本特征。灵感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也与无意识密切相关。灵感问题的研究对当代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面对着作文题目难以下笔,有的同学抱怨说:我没有灵感呀。的确,没有灵感写不出好作文,而稍纵即逝的灵感看起来又很神秘,很难得。那么,作文的灵感从何而来? 一、与生活携手 生活是产生灵感的源泉。对大自然的兴趣,促成了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写作散文集《林中水滴》;对人生、道德、爱情等的广泛关注,促使前苏联作家邦达列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灵感说”。柏拉图的“灵感说”由感性指向理性,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柏拉图的“灵感说”对弗洛依德的无意识理论等产生直接影响。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动力,柏拉图的“灵感说”提示马克思的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的观点并不完善。从哲学角度来看,灵感源于生活、源于思考;而从心理学角度,灵感的产生则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灵感思维,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由于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模糊性等特征,使人们认为灵感很神秘,不容易靠近.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们常不重视对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阐述了物理灵感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6.
苏东坡把灵感看作是创造力的精华,是解决久悬未决问题的突破口,是最佳创作状态的体现。与古来作家、艺术家相较,东坡对灵感的发生及其特性,有着更为详尽而具体的论述和描绘。苏东坡是位从多方面发掘和主动把握灵感、表现悟性智力,推动艺术创新层出不穷的伟大作家。他对灵感的把握和理解,堪称是我国古代文论中首屈一指者,是传统灵感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不仅超越了历代作家论灵感的成果范畴,还与现代灵感思维科学相连相辅,具有巨大的借鉴、启迪意义,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把灵感看作是创造力的精华,是解决久悬未决问题的突破口,是最佳创作状态的体现。与古来作家、艺术家相较,东坡对灵感的发生及其特性,有着更为详尽而具体的论述和描绘。苏东坡是位从多方面发掘和主动把握灵感、表现悟性智力,推动艺术创新层出不穷的伟大作家。他对灵感的把握和理解,堪称是我国古代文论中首屈一指者,是传统灵感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不仅超越了历代作家论灵感的成果范畴,还与现代灵感思维科学相连相辅,具有巨大的借鉴、启迪意义,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论对艺术灵感的探讨兴于六朝,这时期影响最大的是陆机和刘勰。具有发端意义的《文赋》生动地描述了灵感与文思的关系,《文心雕龙》则进一步将感物与灵感联系起来考察灵感的产生,并深刻地触及到灵感过程的创作心理机制的本质。唐以来文论继承并发展了六朝灵感论,主要观点有:灵感是创作的最佳状态,在灵感推动下进行创作,可达自然浑成之境;灵感可由外物触动与研读诗书激发;灵感稍纵即逝,故作者须时时“身在意中”,对灵感保持高度警觉,“兴来即录”;灵感的来去受制于创作主体的心境;灵机成异趣,不可苦吟亦不必拘于有无“寓意”;灵感来自偶然;灵感来自必然。  相似文献   

19.
灵感是智慧的闪光。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典型特征之一。在倡导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灵感,运用灵感进行教学革新,是每一个创新型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对灵感的分析入手,结合教师的活动,对教学灵感的激发与运用作了分析。探讨了发挥教学灵感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灵感也称"直觉思维",其活动结果总是和前沿科技、科学发明有着紧密的关系。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灵感,对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成绩有重要的意义。一、灵感的相关内容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灵感的:"灵验、灵应,不用平常的感觉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称远隔知觉。或指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或指作家因情绪或景物所引起的创作情状。"这不难看出,灵感属于精神范畴,对发明、创造和学习有重要的作用。许多科技成果和灵感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