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馋"字作为生字,第一次出现在小语第四册《狐狸和乌鸦》一课里,是说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也许是这个字的使用频率不太高的缘故,当学生预习第九册《田寡妇看瓜》时,仍有一些学生把它作为生字提出来.当时,我这样教"馋":"看拼音(chán),齐读:"馋——馋——馋嘴的馋.'秋生说:'往年孩子们看见南瓜馋得很'.馋字就是看见了好吃的食物就想吃的意思,请同学们记住."接着,让学生抄写几遍.后来听写检查效果,有的把"馋"写成"搀",有的写成了"?",还有的记不清字形无法动笔,直搔后脑勺.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12,(4):18
日本横滨市的一家水族馆内,一头海狮竟会用嘴叼着毛笔,一笔一划地写出了一个"辰"字。报道称,该水族馆的4头海狮从2011年10月开始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训练。其中,一头名为"雷欧"的海狮悟性最高。它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可以写出一个很不错的"辰"字。它不但可以分辨自  相似文献   

3.
时鲜素材     
《家教世界》2012,(7):18-19
海狮擅长书法嘴叼笔写出汉字"辰"日本横滨市的一家水族馆内,一头海狮竟会用嘴叼着毛笔,一笔一划地写出了一个"辰"字。报道称,该水族馆的4头海狮从2011年10月开始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训练。其中,一头名为"雷欧"的海狮悟性最高。它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可以写出一个很不错的"辰"字。它不但可以分辨自己是否写完了这个字,还能自己拍"掌"表示庆祝,并貌似"笑眯眯"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7,(6):28-34
梳理古代典籍对月氏的记载,可以看到,在先秦典籍中,对月氏情况的记载非常简略,汉文帝时期,汉廷在与匈奴的交往中得知,在匈奴的西边有一个民族叫月氏,史官将月氏的名称记作"月氏"而不是"肉氏",说明"月氏"之"月"当读"月"而不读"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注》只给月氏中的"氏"注音而不给"月"注音,说明在两汉至唐,月氏中"月"的读音本不成问题。经刘向、刘歆校订流传于世的《逸周书》、《山海经》中,月氏写作"月氏"、"月支",说明月氏中的"月"不是"肉"的误写。宋代以后的典籍,如《金壶字考》、《太平寰宇记》等典籍将月氏的读音注为"肉支"缺乏根据,今人"月氏"读"肉支"的理由不能成立,仅是一种猜测。  相似文献   

5.
觥鸫 《初中生》2007,(10):1-1
一只小狗受伤后,后腿瘫痪,不能行走,因此被主人遗弃。这只不幸的小狗在街头流浪,一位遛狗的好心人收养了它。他家的大狗十分同情小狗,见小狗不能动,它也很难过。一天,它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嘴叼起小狗的尾巴,扶着它前行。它没用言语,但仿佛能听到它在说:让我来做你的后腿。就这样,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只小狗轻快地迈着两条前腿,一只大狗叼着它的尾巴飞快地前行的场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只小狗受伤后,后腿瘫痪,不能行走,因此被主人遗弃.这只不幸的小狗在街头流浪,一位遛狗的好心人收养了它.他家的大狗十分同情小狗,见小狗不能动,它也很难过.一天,它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嘴叼起小狗的尾巴,扶着它前行.它没用言语,但仿佛能听到它在说:让我来做你的后腿.就这样,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只小狗轻快地迈着两条前腿,一只大狗叼着它的尾巴飞快地前行的场面.它们的奔跑,将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7.
"铁甲小五"就是我心爱的小龟。它圆圆的脑袋,长长的脖子,一对小眼睛特机灵。四条小腿像四把桨,游起泳来可快了!奇怪的是,它的前腿长着五只锋利的爪子,后腿却只长了四只爪子。它全  相似文献   

8.
叼着肉的狗     
有一条狗叼着块肉渡过一条河。他正在水中跋涉着,忽然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他欣喜异常,心想,如果能把水里那块肉也抢过来多好啊。于是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  相似文献   

9.
小熊洗澡     
一个范人在林阎小调的堤岸走着,突然听得树枝雕烧一声问。援人一惊,他想准是青什么猛昌在不远的地历,于是他三下两下爬上了村,在树上向四面细细观望。从囹林里走出一头大黑熊,是熊妈妈,后面跟着两头小熊。它们在河岸上走着,小熊可开心啊!熊妈妈厚下,用牙齿叼起一R小熊的脖子,直往调至把。小熊尖则着,四脚乱蹬,但是熊妈妈不马上精小家伙扶上岸采,直到小熊洗得干干净净,熊妈妈才让小能爬上岸采。另一P小能怕济后水澡,就往林子里撒腿超确了。熊妈妈逼上小家伙,m!n了它一巴掌,接着债四前一*一样,把进了水中。两R小能洗过…  相似文献   

10.
说说“”字刘迪当人们看到“”字的时候,往往把它与希特勒和纳粹党联系在一起,把它视为恐怖的象征,法西斯的代表。其实,字并非是希特勒的专利,它的起源很早,在印度、波斯、埃及和我国的古代遗迹中都有发现。古代的人们认为字表示光明,把它作为太阳与火的象征。婆...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家买了18盆不同品种的多肉植物。我和妈妈把这些多肉种在了阳台上,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株株多肉晶莹剔透,显得格外可爱。接下来,我要为大家揭晓多肉的小秘密。你们肯定很好奇它为什么叫多肉。多肉植物也叫多水植物、肉质植物,它的茎、叶、根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能贮藏水分,在外形上看是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多肉”二字就是根据其特性来的。  相似文献   

12.
<正>古代的"默"字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兼会意字。说它是个形声字,左边的"黑"字是读音,右边的"犬"字表示这个字与犬有关,它的本义是指犬突然袭击人。说它是会意字,因为"黑"字表示黑暗中犬突然袭击人。犬在突然袭击人之前没发出声音,这就是沉默。古人为什么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用来表示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6世纪啊!把那块肉也抢来多好!一只狗嘴里叼着肉从桥上走过。它往水里一看,就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噗通!啊,多有意思啊!对!当然知道了!我特别喜欢《吃肉的狗》这篇文章。你们知道伊索寓言吗?汪!啊?去咬它水里张嘴那块肉,嘴里叼的肉马上就掉进河里去了。哈哈,这就是贪婪的好处啊!这篇故事是怎么说的?我最喜欢《两个旅伴与熊》这篇故事。只顾自己的人不是真朋友!那只熊说什么了?当然了!我就总是想着你的事儿嘛!伊索寓言中还有《龟兔赛跑》《蚂蚁与蟋蟀》等许多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可是,由于伊索是公元前的人,关于他的详细情况不太清楚了,…  相似文献   

14.
<正>古人捕到一头野猪,把它的肉拿来生吃,这样的肉好吃吗?只有用火烤熟,才会香喷喷,很美味吧!当你坐在篝火前,看着熊熊火焰照亮黑暗的时候,"火"的这个形象就会清晰地映照在你的脑海中!记住了"火"的形象,下面这些字你就更容易理解喽!哎呀!大事不好,房子着火了!怎么回事?发生火灾了!你看,"灾"字可不就是房子(宀)着火了吗?  相似文献   

15.
“品”讲评     
周红 《新高考》2010,(Z1):7-8
【作文题】(湖南省师大附中第6次月考)请以"品"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作指导】文章的标题只有一个字或一个词,我们把它叫做"独字题"  相似文献   

16.
"耐"的常用义"经受得住"是通过同音假借字"能"的该义产生的,而"能"的该义是通过其本义"熊"转喻引申而来,特定的使用环境"能+AP"和符合人们的心理认知特征是促成这种引申义通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古往今来,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那么,龙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谁也没有见过真龙,当然也概括不出它的具体形象。据说它集九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这样稀奇古怪的特征给龙的存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中国人称"龙的传人",来源于古代的图腾和传说。相传,黄帝统一中原以前是以"熊"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世界上流传至今唯一表意体系的文字。到现在它依然魅力无穷,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因为它包蕴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影缩的方式传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一”字是汉字中的重要一员,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它排在第一部第一字。从“一”字及与“一”字相关的“天”、“元”等字的含义上,我们可以透析出汉字不单单是一种书写符号,它更多展示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意识,更多地传达着中华文化的感性与理性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古代的"好"字是妈妈抱着孩子的样子,是"女"字和"子"字的组合。为什么"女子抱子"就是"好"呢?因为古时候人口稀少,人们希望妇女能多生孩子,使家族兴旺,所以古代人认为养育孩子的母亲是最美好的,以多子女的母亲为"好"。而且,妈妈抱着孩子,感到孩子很可爱、想亲她,她的心情也一定很满意、很欢喜,这不正把"好"的意  相似文献   

20.
小刺猬一定是发觉了我扔给它的那块硬硬的肉皮。你看它瞪着眼睛,扇动着小鼻子,很快地朝那块肉皮跑过去。哈,找到了! 它把肉皮叼到没人注意的地方,鼓起腮帮子,把肉皮全吞进嘴里。但是一会儿又把肉皮吐出来。一定是肉皮太硬,它嚼不动。可马上它又把肉皮全吞进嘴里。这回可不得了,它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