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概念和规律理解不清,有条件的结论,做无条件的推广例1有四个电源,电动势均为8V,内阻分别为1Ω、2Ω、4Ω、8Ω,今要对R=2Ω的电阻供电,问选择内阻为多大的电源才能使R上获得的功率最大()(A)1Ω(B)2Ω(C)4Ω(D)8Ω错解分析:依“外电阻等于内电阻(R=r)时,外电路上的电功率有最大值”可知,应选内阻2Ω的电源对R供电,故选(B).上述错解的根源在于滥用结论.事实上,确定的电源有最大的输出功率和确定的外电路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不同的.“外电阻等于内电阻(R=r)时,外电路上的电功率有最大值”只适用于电源确定而外电阻可选择的情形,本…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在2006年我市第七届飞英杯高中物理竞赛高二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有四个电源,电动势均为8V,内阻分别为1Ω、2Ω、4Ω、8Ω,今要对R=2Ω的电阻供电,问选择内阻为多大的电源才能使R上获得的功率最大?A.1ΩB.2ΩC.4ΩD.8Ω很多考生拿到该题时,不假思索地选择了B选项。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当R=r(外阻等于内阻)时输出功率(即R上获得的功率)最大。那么,R=r时输出功率真的最大吗?2问题的探究我们首先来看看“R=r时输出功率最大”的结论是怎么来的,适用于怎样的前提条件。如图所示,R为可变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P=I2R=(R E+r)2R=R2+rE…  相似文献   

3.
1 实验器材 稳定学生电源、一块待测电压表,两个固定电阻(R1=400Ω,R2=550Ω),一个电阻箱(只能用×100Ω档)电源E、开关两个、坐标纸.  相似文献   

4.
例题 (2002年广东卷)现有器材:量程为10.0mA、内阻约30Ω~40Ω的电流表一个,定值电阻R1=150Ω,定值电阻R2=100Ω,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要求利用这些器材测量一千电池(电动势约1.5V)的电动势. (1)按要求在实物图上连线.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动势ε=6.3V,内电阻r=0.5Ω,固定电阻R1=2Ω,R2=3ΩR3是阻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按下电键K,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触点,通过电源的电流可能是( )  相似文献   

6.
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如5Ω、10Ω、15Ω时,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然而在利用滑动变阻器完成此实验的过程中,都发现一奇怪现象,现简述如下:第一次(1)R=5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1V;(2)R=10Ω,调节滑动变阻器,但电压表示数却在1.2V~1.9V之间,由于电压不能保持为1V,该实验无法进行。同样用该实验器材再做。第二次(1)R=5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V;(2)R=10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V;(3)R=15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V;由于三次电压均能保持不变,此实验又能顺利…  相似文献   

7.
整体思维方法是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合理运用这种方法往往使解题思路清晰、步骤简捷.下面介绍两例运用整体法解答的物理问题. 例1 如图1所示电路由10个不同的电阻组成.已知R1=36Ω,其余电阻阻值未知,测得A、B间的总电阻为9Ω.将R1换为12Ω时,A、B间的总电阻为____Ω.分析与解:电路A点分为三支,R1与另两支并联.除R1外,将其余9个电阻看作一个整体,设这个整体的电阻为R,则图1可简化为图2. 因1R总=1R1 1R,则1R=1R总-1R1=19Ω-136Ω=112Ω,故R=12Ω.将R1换为12Ω(R1')时,其余9个电阻组成的整…  相似文献   

8.
题目 下图所示电路是某一电路的一部分,其中R1=5Ω,R2=1Ω,R3=3Ω,Ii=0.2A,,2=0.1A,则电流表A1的示数为( )  相似文献   

9.
应用Nevanlinna值分布理论,研究了次之一类代数微分方程组的亚纯解,{Ω11/Ω12=R1(z,w1,w2),Ω21/Ω22=R2(z,w1,w2)其中Ωkl(k,l=1,2)是关于w1,w2,的微分多项式,R1,R2都是w1,w2的有理函数,系数都是z的亚纯函数,获得了不同于单个方程的几个结果。  相似文献   

10.
等势体指各点电势相等的物体.由此可知: (1)导线(电阻为零)是等势体; (2)没有电流的导体(可有电阻)是等势体; (3)等势点之间可等效于用导线连通.例1 如图1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6V, 内阻r=0.5Ω,电阻R1=2.5Ω,R2=3Ω,R3 =5Ω,电容C=0.1μF,求K闭合且电路稳定后,电容器的带电量.  相似文献   

11.
例如图1所示,R1=3Ω,V1的示数是6V,V2的示数是9V,若图中两电阻交换位置后,两电压表示数不变,求A、B间的电压。分析原电路可等'效为如图2所示,设R1、R2、R3两端电压分别是U1、U2、U3,图中R1、R2、R3串联。因为V1测R1、R2两端电压和,所以U1+U2=6V。V2测R2、R3两端电压和,所以U2+U3=9V。因为U1+U2≠U2+U3,所以U1≠U3,R1≠R3。解1、列方程法:由I=RU知:U1+U2=I(R1+R2),U2+U3=I(R2+R3)。当R1=R2=3Ω,有:I1(R1+R2)=6V,I1(R2+R3)=9V。解得I1=1A,R3=6Ω。A、B间电压U=I1(R1+R2+R3)=1A(3Ω+3Ω+6Ω)=12V。解得I2=0.5A,…  相似文献   

12.
纵观近年中考物理题中,有一类问题乍看起来令人无从下手,但若巧妙的应用“求极值”的方法,便会柳暗花明。下面仅举几例说明。1取极值,求范围例1(2004年北京)有三个定值电阻,其中R1=12Ω,R2=3Ω,R1>R3>R2,把它们并联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由此可知,电路总功率P的范围是解在并联电路中P总=P1+P2+P3=UR112+UR222+UR332=(162VΩ)2+(63VΩ)2+(6RV3)2=3W+12W+36RV32。讨论:因为R1>R3>R2要P总最大,R3应最小。即:R3=R3=3Ω时,电路最大功率P总=15W+363ΩV2=27W。当R3=R1=12Ω时电路总功率最小P′总=15W+3162VΩ2=18W。所以,电路总功…  相似文献   

13.
估算不仅仅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也是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估算问题在高考及竞赛试题中屡屡出现。由于它题型新颖,条件隐蔽,应用性强,常使学生感到束手无策。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加强估算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一、通过数量级对比,忽略次要因素估算结果通常不要求精确,但要求逻辑推理严密,答案合情合理,正确地估计出数量级。[例1]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80V,内阻r=5.6Ω,各电阻器的阻值分别为R1=6000Ω,R2=4000Ω,R3=0.3Ω,R4=6000Ω,R5=0.1Ω,R6=0.2Ω,R7=8000Ω,试估…  相似文献   

14.
例1在图1中,所有电阻的额定功率都为4W,若从A点流入电流为2A,则图中阻值为2Ω的电阻消耗的功率为·解析:如图1所示,图中的六个节点分别用A、B、C、D、E、F表示,A、B、C三个节点处的电流分别用I、I3、I4,I4、I6、I7,I7、I9,I10表示·现在我们先从网络的右边向左边逐一剖析,因为R1CF=R19+R10+R111+R12=41Ω+1Ω+11Ω+2Ω=21Ω,所以RCF=2Ω,同理可以推知,RBE=RAD=2Ω,于是Rab=R1+RAD+R2=1Ω+2Ω+1Ω=4Ω·然后再从网络的左边向右边分析,Uab=I·Rab=2A×4Ω=8V,UAD=Uab-I(R1+R2)=8V-2A×(1Ω+1Ω)=4V,I4=I-I3=I-URA3…  相似文献   

15.
知识梳理1.电阻(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符号是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1MΩ=106Ω;1kΩ=103Ω.(2)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其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  相似文献   

16.
题目有三个电阻的阻值及额定功率分别为R1=10Ω、、P1=10W,R1=20Ω、P2=80W,R3=5Ω、P3=20W,它们组成的电路如图1、图2、图3所示,关于各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60V (B)图2电路允许流的最大电流为3.5A (C)图3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17.5V (D)图3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10W  相似文献   

17.
1.R1、R2为定值电阻,R3为滑动变阻器.3个电阻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式接在电源上,已知R1=3Ω、R2=12Ω.现利用电压传感器(相当于电压表)和电流传感器(相当于电流表)研究R3上的电压与电流变化关系,任意滑动R3上的滑片,通过数据采集器将电压与电流信号输入计算机后,在屏幕上得到的U-I图象为如图2所示的一条直线(实线部分).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设Ω是 n 维欧氏空间中的一有界闭集,C(Ω)-{x|x:Ω→R 连续},则 C(Ω)按上确界范数‖x‖=Sup_t∈(?)|x(t)|构成 Banach 代数。C+(Ω)={x∈C(Ω)|x(t)≥0,t∈Ω}。我们将考察非线性积分方程。  相似文献   

19.
题目下列4组电阻,分别并联后等效电阻最小的是()组A.R1=8Ω,R2=14Ω。B.R1=6Ω,R2=16Ω。C.R1=4Ω,R2=18Ω。D.R1=2Ω,R2=20Ω。1公式法由1/R总=1/R1+1/R2有1/RA总=1/8Ω+1/14Ω,解得RA总≈5.1Ω。同理RB总≈4.4Ω,RC总≈3.3Ω,RD总≈1.8Ω,故答案为D。该方法不但僵化机械,过程烦琐,且结果不精确。2变换公式法由1/R总=1/R1+1/R2有R总=R1R2/(R1+R2)。因四个备选项中两电阻的和都相等,故在比较两电阻的积的大小中,谁最小并联后等效电阻的值就最大,显然选项D正确。该方法不仅浅显明了,且通俗易懂。3定值法由1/R总=1/R1+1/R2,有…  相似文献   

20.
题目:阻值为10Ω电阻R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阻值为20Ω电阻R2两端允许加上的最高电压是30V,求:(1)若把R1,R2串联接到某电源上则这个电源的最高电压是多少?(2)若把R1、R2并联接到某电源上则这个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