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目前,对农广播在覆盖、传播及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推动对农广播进一步发展,更好发挥其服务“三农”的作用,还需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对农广播自身也要不断创新节目内容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提高针对性、贴近『生和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林椰 《视听纵横》2010,(3):116-117
广播是通过"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的,听众是通过耳朵来获取信息的。正因如此,"可听性"成为衡量一档广播节目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而广播对农节目和其他类型的广播节目相比,它的"可听性"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广,既包括节目形式活泼多样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体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如何让对农广播节目更具吸引力,也成为市级电台对农广播节目生存的根本。笔者认为,提高对农广播水平必须使节目贴近"三农"、服务"三农"。这就需要对农广播无论是在节目设置和节目内容上,还是主持人的语言组织上都应该力争口语化、通俗化、本地化,同时,还要以平民的视角与农民进行深入的交流,赋予普通农民话语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只有这样,对农广播才能真正反映农民的心声,使对农广播拥有更为广泛的听众。  相似文献   

4.
广播对农节目如何办出特色和新意?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从内容、形式、活动等多方面入手,拓宽内容题材,创新节目样式,打造节目活动,讲究节目贴近——如此,对农节目亦争春!  相似文献   

5.
陈革林 《今传媒》2014,(8):92-93
在新时期,地方台的对农广播节目要不断扩大影响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及时改进传播理念、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本文结合浙江省缙云县广播电视台《金色田园》节目多年来的生动实践,就对农广播如何寻求突破路径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丰富内容以适应农民群众对信息的新需求、突出指导性和针对性以有效服务农村受众、广泛互动以激发农村听众参与节目的热情"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广播新闻节目的定位,指的是广播新闻工作者对广播新闻节目设置和意义作出理性的判断,是对新闻节目播出内容、受众对象以及时段等基本要素作出科学的界定。节目定位是一个节目总的原则和指导方针。多年来,由于新闻工作者没有科学认识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对节目定位不科学,导致报道内容缺乏深度,没有针对性,节目形式呆板、生硬,没有时代感。广播新闻节目要体现喉舌的指导性、权威性,就必须认真研究节目定位,不断探索广播新闻的最佳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7.
广播对农节目的现状与我国的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当前,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广播对农节目存在着总量不足和内容单一等问题,广播节目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民朋友的需求。只有加大资金投入,升级广播节目的硬件设施,通过多种方式扩充稿源,提高广播节目工作人员对农村、农业的专业认识,使对农服务能够"顺民心、暖民心、稳民心、聚民心"。新兴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对农广播节目形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广播对农节目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牛颜 《新闻知识》2013,(7):22-24
广播以其所具有的传播快捷、随意性强、容量大、互动传播、收听成本低等特性,满足了像贵州这样处于西部落后地区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农民们可以在田间地头、山涧水边、家里外出随时收听,以便能接收到最及时、最实用的丰富资讯。目前贵州对农广播没有专业频率,对农广播栏目也屈指可数,应对媒介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贵州对农广播必须充分利用与发展本土文化特色和优势资源,坚持"三贴近"和"三创新"的传播原则,重视农村广播,加强政府职能,壮大县乡广播机构作用;建立长效对农广播机制;积极推进广电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广播"三网融合";加快对农广播频率建设,拓展对农广播合作平台;创建对农栏目品牌,创新对农节目内容,从而促进农村广播在贵州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播频道专业化,是指在现有的频道资源条件下,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从而使节目内容较集中地反映某个特定领域的需要。频道专业化实际上是对广播频道传播内容的一种梳理和安排,将内容一致或相关的节目放在同一频道中播放,形成广播频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的独特性。频道专业化被称为中国广播的第二次创业。随着广播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频道专业化成为广播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丹 《中国广播》2011,(9):62-63
广播对农节目是最便利、最有效的宣传教育农民、为农民提供精神食粮的舆论工具。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形势下,城市广播媒体如何充分发挥对农广播的宣传服务功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本文认为,广播媒体一定要发挥“以快制胜”的传统优势和现代传播手段,进行主题宣传的形式创新、服务功能的手段细化,与新媒体携手打造出农民的贴心广播。  相似文献   

11.
现在,单价贵单向度传播的广播传统硬广告形式越来越不受欢迎,而将广告植入节目内容较容易被受众接受,也符合广播传播规律,所以有必要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加入广告营销团队,使广告元素自然出现在节目内容、节目线下的活动、节目与听众的社交互动等环节,从而放大广告的效益,以此实现广播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魏英 《青年记者》2003,(4):40-40
在现代化信息交流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广播电台面临着如何开拓传播市场的课题。笔者认为农村是广播事业发展的一片广阔天地。但从县级台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广播节目的内容和栏目形式却偏离了农民的实际需求,所传播的信息和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农节目普遍处于应付  相似文献   

13.
广播热线电话节目的定位李文明广播热线电话节目以其广泛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在广播宣传改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这一节目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要扬长避短,办好广播热线电话节目,很有必要明确它在广播传播中的位置,即定位。首先,我们要分析听众对广播热线...  相似文献   

14.
连捷 《记者摇篮》2007,(3):53-54
广播创新,除了跨媒体经营和跨地域经营、借助新媒体来扩大、延伸和丰富广播的传播渠道、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的渠道创新外,主要方面还是内容的创新。内容是广播永恒的课题,不断提高节目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影响力,探索出一条独立的、个性化的强势传播之路。作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作为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处于服务"三农"的前沿,广播电视搞好对农传播意义重大。对农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大部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倾向于提高自身的收视率和收听率,实际的节目内容与"三农"问题脱离,造成了对农节目供需产生矛盾。各级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对农  相似文献   

16.
王武 《传媒》2014,(24)
正当前,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形式融合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一档节目往往要采用多种评论方式,这样不仅能够加强节目的可听性,而且能够提高新闻评论的深广度,进一步提高节目传播效果。回顾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已经从最开始的单一播报形式转变为多重方式为一体的立体播报形式。本质上来讲,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新闻的灵魂,随着全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各媒体的竞争焦点也从内容转向了思想,这也催生了一大批评论类广播节目。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要想  相似文献   

17.
刘瑞忠 《新闻爱好者》2008,(11):120-120
县级广播电台的受众主要是农村干部群众,各类节目传播的内容也大多与农民有关,一直以来都被地方党委、政府作为对农宣传的主要工具,也被农村群众看成是最亲密的媒体和朋友。由于农村听众居住分散,因此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在农村市场仍然有着天然的宣传优势。对农广播专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青睐,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何办好对农广播专题,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艺广播直播节目是一种传统的节目形式,通过音频和图像的传播向大众传播及时的信息;而微博是一种新出现的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文艺广播直播节目的传播更具有代表性,消息更为准确,更尊重个人隐私,因而文艺广播内容应该对微博进行引导,让微博更健康地实现官方或者非官方消息的传播,更方便大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疆电视台对农节目为研究对象,在深入研究对农节目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造成目前对农电视节目发展困境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对农节目重要意义入手,提出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对农传播资源,丰富节目内容和形式,提升软硬件水平等建议,希望能对新疆对农电视节目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玲 《新闻采编》2005,(6):34-35
近几年来,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类媒体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等方面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和耳朵。作为我国广播大家庭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市一级广播,节目改革与创新一直备受关注。广播新闻性节目是地市电台的龙头,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此类节目如何“揪”住听众耳朵,已经成为广播人不断探索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