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是艺术歌曲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对这一体裁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它反映了作曲家的真实情感和艺术特色。通过分析这部套曲的部分音乐特色,从而挖掘了套曲中所蕴藏的独特意境、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创作于1823年,采用诗人缪勒的二十首诗写成。在这部声乐套曲里,作曲家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德国民间音乐为素材,用独特的音乐小说的形式展开了一个青年磨工的生活、恋爱和痛苦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法国作曲家福雷的《幻想的天际》是一部简洁、优美,属男中音声部的声乐套曲。本文将从演唱的视角对这部作品的语言、音乐、情感处理等进行分析,为演唱这部套曲提供一些参考,以期准确地诠释福雷这部声乐套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956),是十九世纪德国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评论家。舒曼在舒伯特声乐套曲的形式基础上,开创了体裁的钢琴套曲,这是他与其他作曲家得以区别的重要标志。《森林情景》是他比较经典的作品,这部经典的钢琴曲不仅用优美的音乐表达了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作品采用了独特的配诗和套曲体裁,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作品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舒伯特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声乐套曲作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声乐演唱和教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分析了解舒伯特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和《冬之旅》的创作及其艺术风格特点,对于演唱这两部作品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在西方音乐世界里,弗朗茨·舒伯特有着"艺术歌曲之王"的美誉,他写出了著名的声乐套曲——《冬之旅》。《冬之旅》取材于与舒伯特同时代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缪勒的诗集。当时,缪勒的长诗强烈地震撼了作曲家的心灵,舒伯特为此倾力写下24首歌曲,并成为声乐套曲的巅峰之作。作品中,舒伯特成功塑造了缪勒诗中那个寂寞、孤独、对现实不满、追求渺茫理想王国又终不可得的苦闷人物形象。他离开熟悉的城市和那已嫁给财主的负心恋人,一个人走在冬日旷野上,望着朔风中的风信旗和冰封河面,听着风雪声和邮车丁零声,避开林中恶狗和不祥乌鸦……  相似文献   

7.
《冬之旅》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诗人威连·米勒的同名组诗谱写的一部声乐套曲。向大自然倾诉自己的忧伤,个人对生活的幻想,爱情的甜蜜和痛苦,在这部充满了血泪和悲伤的作品中,倾注了作曲家全部的感情。整个套曲富有强烈的哲理性:漫长的冬日象征着苦难无边的人生;死亡始终没有降临,象征着人们必须在黑暗中长期徘徊,挣扎而不得解脱。这是一部色彩暗淡的音乐悲剧。演唱时要注意对气息的控制,声音应朦胧柔和,富于梦幻色彩,深刻领会诗的意境。在旋律运动的内在规律中找到依托,并通过钢琴伴奏找到支点。  相似文献   

8.
声乐套曲《最后四首歌》(Vier Letzte Lieder)是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声乐套曲由《春天》《九月》《入睡》《在晚霞中》四首歌曲组成,集中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在落幕时的绚烂。本文通过对《最后四首歌》中的音乐结构、曲式、调性及和声分析,了解诗词和音乐的关系,通过对歌曲中的特殊音乐技法“绘词法(word-painting)”“花唱(melisma)”的研究,得出声乐套曲《最后四首歌》的音乐特征。《最后四首歌》是浪漫主义时期的终结乐章,从这部声乐套曲中可以看到现代时期的音乐作曲技法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技法混用的痕迹,这也是这部作品同时受到褒奖和争议的原因。通过分析这部套曲,对研究理查·施特劳斯独特的作曲技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研究成果可以给声乐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声乐套曲《冬之旅》是19世纪浪漫乐派的早期代表人物——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父"的舒伯特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冬之旅》是24首歌曲组成的一部声乐套曲,它是一组用音乐编织成的叙事抒情诗。它分为两部分,每个部分有12首歌曲,每首歌都表达了诗人和作曲家悲苦苍凉的内心挣扎,诗韵和曲韵的唯美呼应,引发着聆听者感性的共鸣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费朗兹、赛尔夫、彼德舒伯特(1797-1828)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以大量的艺术歌曲著称于世,享有“艺术歌曲之王”的称号。但是,舒伯特生前却是一位只能用美妙的艺术来安慰自己的生活窘困、穷愁潦倒的音乐家。他一生写了大量音乐作品,在他死后才被人重视。在他生前写的很多艺术歌曲中,有一部分就表达了他对自己艰辛艺术生活的感慨。 一八二七年,舒伯特用德国诗人缪勒同名诗谱写了著名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是舒伯特去世前一年的作品,也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代表作之一。可以说缪勒的长诗引起了音乐家  相似文献   

11.
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在欧洲音乐发展史上,他是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家。舒伯特及其艺术歌曲开创了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派别。他把带钢琴伴奏歌曲的传统音乐体裁提到了十分完美的艺术高度。他的声乐套曲《冬日的旅行》和《美丽的磨坊女》中所塑造的音乐形象色彩鲜明,生动深刻。脍炙人口,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新的艺术境界,是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详细解析了舒伯特创作的第一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并从艺术歌曲创作的角度探讨了诗歌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较详细解析了舒伯特创作的第一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并从艺术歌曲创作的角度探讨了诗歌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菩提树》是声乐套曲《冬之旅》24首歌曲中闻名遐迩的一首,作曲家舒伯特在歌曲中深情地抒发了自己的经历和情感,深入地分析研究乐曲的创作手法,更有利于我们切身感受作曲家的人生历程,并挖掘出其歌曲创作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有着极高的艺术内涵和演唱价值,笔者通过查找一些文献资料,并演唱了其中的《晚安》、《泪洪》、《春梦》三首艺术歌曲,对这一部声乐套曲有了简单的了解和认识。本文就是笔者对这几首作品演唱情感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声乐套曲《冬之旅》是舒伯特全部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部作品中,作倾注了全部的感情。套曲旋律优美,洋溢着难以描绘的浪漫和忧郁;时而带有戏剧性的咏叹;还有一些是充满着失望与无助的独白,没有一种意境或细腻的感情不在舒伯特的旋律中得到自然而完美的表现。笔从《冬之旅》的诗歌韵律,语言,节奏,音准,音色,力度和情感方面入手,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阐释这部作品的演唱特色。  相似文献   

17.
声乐套曲《冬之旅》是19世纪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是艺术歌曲体裁的经典名作。作品采用忧郁的抒情调子,借旅途中所见景物来衬托和刻画主人公的心理,具有强烈而深刻的悲剧性色彩。这漫长而又阴郁的旅行正是舒伯特一生的写照,在此基础上,从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入手,通过解析作品论述其内在的悲剧性色彩以及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雷蕾 《闽江学院学报》2011,32(6):108-112
声乐套曲《冬之旅》展现了一个流浪知识分子的漂泊旅程,倾注了舒伯特全部的人生感情和对理想的寄托。舒伯特坎坷苦难的人生为他的钢琴套曲创作注入了丰富的内涵,通过丰富多彩的伴奏营造出一幅充满悲剧色彩的感人伴奏乐章,充分表达了遭受世人遗弃的流浪者的阴郁心情和对人生的失望之情。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伴奏风格特点,有力地展现了音乐色彩和形象,通过伴奏部分对人物心理进行刻画,伴奏与音乐旋律的融合到位且富有层次。强调了只有加大重点部分的演奏频率和风格解读,注重音乐前奏、间奏与尾奏的完美衔接,把握套曲的感情演变和演唱者的情绪,才能实现伴奏与演唱的完美配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穆索尔斯基的生平与创作,剖析了作曲家的内心精神世界,简要分析了他的声乐套曲《死之歌舞》,通过这部作品,具体地展现了穆索尔斯基独特的内心世界与艺术创作手法,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位杰出的作曲家及其作品,有着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冬日的旅行》是舒伯特最重要的一部声乐套曲.是人类音乐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研究音乐艺术发展史和借鉴艺术创作经验的可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