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云 《航空档案》2004,(4):70-71
目前,中国太空大业突飞猛进.世界为之注目。然而,国内有关宇航员在太空中能否看到中国长城的议题再次成为一大焦点。美国科学专栏作者布里特载文认为,宇航员在太空中能够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但需要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说歌剧在中国没有基础,其实不然。 歌剧是一种综合了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近代西洋歌剧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并经过威尔第和普契尼的发展传向欧洲各国。而“五四运动”将它带到了中国.中国的音乐者们开始探索中国的歌剧之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半路老外     
20多年前中国人发明“老外”这个称呼时,指的是那些出没在中国大地上的洋人。近些年来,人们发现,自己身边这样的一些“老外”渐渐多了起来,他们有国外身份,包括绿卡和国籍,但却生活工作在中国;他们不像早年的“海归”一样满嘴蹦洋文,外貌和行为举止看起来与普通中国人无异,如果不说,谁也看不出来他与某个遥远国度的联系。作为“老外”里的新品种,他们原先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现在的身份是:半路老外。[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标识,要容易识,易于别;名称,既可以顾名思义.也可以是无意之意,独特就好;名称则要易于称呼,要易呼其名。[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2006,(16):55-55
史上第一次,集中搜罗中国最广为传诵的30首民歌和30首流行歌曲的优美旋律 史上第一次,“管弦乐队+流行乐队+特色乐器”,全面创新演绎中华经典音乐 史上第一次,集合中国顶级音乐人士和德国录音公司倾情奉献曲曲都是乐迷的最爱,曲曲都是最值得珍藏的音乐瑰宝[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神舟五号”一举发射升空并按计划完成飞行任务顺利返回地面,我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不久,神州大地仍然沉浸在一派欢乐、喜庆的氛围中的时候,北京某报曾经刊出配图新闻:《2003国家科技周全国巡展返京5位华人宇航员集体“亮相”》。消息题中标明的是“5位华人宇航员”,而导语中又称“展览中首次为观众详细介绍了5位华裔宇航员:杨立(应为‘利’)伟、王赣骏、张福林、焦立中、卢杰”,接着又引本次科技周组委会的一位负责人的话说:“这5位太空勇士是中国人的骄傲”。上述文字中,对“华人”、“华裔”和“中国人”的使用存在着概念方面的原则性错误。  相似文献   

7.
在“神舟五号”一举发射升空并按计划完成飞行任务顺利返回地面.我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不久.神州大地仍然沉浸在一派欢乐、喜庆的氛围中的时候.某报曾经刊出配图新闻:《2003国家科技周全国巡展返京5位华人宇航员集体“亮相”》。消息题中标明的是“5位华人宇航员”.而导语中又称“展览中首次为观众详细介绍了5位华裔宇航员:杨立(应为‘利’)伟、王赣骏、张福林、焦立中、卢杰”,接着又引本次科技周组委会的一位负责人的话说:“这5位太空勇士是中国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8.
通过关注“第五代”音乐家,去关注更年轻的作曲家和中国现代音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旅美抒怀     
“2003.10.6”,这是全世界华人都值得骄傲的日子——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这天凌晨从太空胜利返回了!也就是这天下午,我和老伴抵达华盛顿,去看望儿子和儿媳,双方见面第一句话便是:“杨利伟回来了!”  相似文献   

10.
李斌 《声屏世界》2011,(11):68-68
中国是礼仪之邦,称呼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口头称谓与正式称谓不同。媒体上的称呼既要体现礼仪文化.也要符合新闻报道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正如俄罗斯宇航员罗曼连科所说,“宇宙是一块大磁石……你一旦去过,以后就总想再去”。从“神五”到“神六”,中国的宇航人期待着向宇宙更深处迈进。  相似文献   

12.
叶介甫 《湖北档案》2011,(11):42-42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在开展“两弹一星”研制的同时.毛泽东就曾说,我们也要搞载人飞船。1968年,中国组建了507所(现在的航空医学研究所),专门研究宇航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同时,508所负责研制宇航员的救生保障,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负责载人飞船的总体设计,七机部负责飞船运载火箭系统。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12日,是人类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40周年纪念日。40年前,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近日,德国一名专门研究前苏联及俄罗斯宇航史的专家科瓦尔斯基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记者采访时,透露出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索拉  张悦 《大观周刊》2006,(42):6-7
朱智蕊是那种叫人过目不忘的“类型女人”。英文名Arey ,当导游时外号“肥肥”,现在则冠名“蕊姐”,除了年轻的下属,年纪比她大的东南亚各国旅行社老总,都这么称呼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创新者无畏     
整个10月,全球华人都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而激动和兴奋着,中国人用自己的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将宇航员送入了太空,并完成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它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国航天人以其杰出的工作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而这种尊重是靠创新能力赢取的。  相似文献   

16.
江严 《电子出版》2005,(11):2-9
我很希望中国的卡通(动漫另一称呼——编者注)超过日本,目前看来这只是缥缈的梦想,看了看前些时间上演的“哪吒传奇”。我想这是理念的问题,理念不突破,永远不能创新。——新浪网友  相似文献   

17.
浩瀚的宇宙,神奇的星空,皎洁的月亮,千百年来引起人们无数美丽的想像与遐思。随着中国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人们对航天事业的热情再度升温。当宇航员需要什么条件?宇航员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宇宙飞船的奥秘是什么?空间站是怎么回事?人类飞向外星的探索已进展到何种程度?……各种问题油然而生。读了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飞天梦丛书》,这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8.
米洛 《航空档案》2003,(5):73-73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准时发射。16日6时15分许,中国第一名字航员安全地着落。期间,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左右。这样,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其实,中国的飞天梦早在几个世纪前就有人尝试了。据记载,他就是中国明朝的万户。  相似文献   

19.
汪苠 《网络传播》2003,(5):17-19
中国农民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在延续中华文明、在革命与战争年代,在现代化建设中,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的脊梁”。然而今天这样的称呼却让人感到格外沉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每一次独立音乐浪潮背后,都能找到许多执著于音乐本身并有着良好判断力的“独立”影子。在市场的洗礼之下,他们大多只留下了一个仅供人们怀念的名字,而摩登天空似乎是一个例外。[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