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湛荣 《双语学习》2007,(8M):31-32,34
在英语课堂辩论赛中,“三十六计”可以指引学生有策略地进行“智商”上的准备--“辨词”及“辨术”。但是,它还可以用来指点学生巧妙地准备“情商”--“心理”。此外,还可以点拨教师灵活地开展“辩论式教学”,让他们能懂教、乐教。本文重点探讨“三十六计”在学生准备辩论“心理”及教师准备课堂辩论赛的“教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A5):129-130
自主学习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采用辩论赛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通过辩论赛的当堂评价表可以分析学生自身发展中的优缺点,给学生提高一个展示自我和剖析自我的舞台,同时,教师要总结辩论赛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化思维品质、学会表达自我、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说理文习作虽然在小学阶段所占比例较低,但对高年段学生来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说理性"表达的能力。前不久,我结合"手机使用的利与弊"小小辩论赛,进行了一次"从辩论赛走向说理文"的教学尝试,效果不错。一、观看辩赛,类比中感知文体特征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视频《"开卷有益"与"开卷未必有益"辩论赛》,了解辩论赛的基本流程":开篇立论——驳论、自由辩论——结辩"。然后组织讨论:师:"开篇立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辩论伊始双方都亮明  相似文献   

4.
我曾经上了一堂公开课———《落地的红枣不能吃》。这篇课文的内容浅显易懂,教学难点就是要让学生在了解课文背景的基础上,理解落地的红枣为什么不能吃。在写教案的时候,我想:内容如此浅显的课文,如果按常规思路让学生一段段地去理解,实在没有必要。于是,我想到了组织一次辩论赛。辩论的主题是:落地的红枣能不能吃?我把全班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先让学生为辩论赛做准备,反复地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准备好能证明自己一方观点或能反驳对方观点的话。这个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君子在辩论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以公心辨(辩)",以秉持道德和追求真理为价值取向。先秦典籍中的许多寓言,如盗跖为君子所唾弃、孔子诛少正卯等即鲜明地反映了该立场。古代君子辩论的这一价值取向对于当今盛行的辩论和辩论赛有诸多启示,无论是辩论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为追求真理而辩,为完善人格和推动社会发展而辩。  相似文献   

6.
要谈辩论赛的意义,首先得了解辩论的意义,了解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性——从我们日常谈话中对某一观点的执拗坚持,到政党之间唇枪舌剑的总统竞选辩论……从某种意义上讲,辩论是无处不在的。议会制辩论起源于英国议会制辩论,井然有序却不失激烈,因此成为世界大学间主流的英语辩论赛形式。"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比赛在1997年将英辩比赛引入了中国,对我国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选取大学生辩手以及英语教学这两个视角试图阐述英国议会制辩论赛在中国的的意义,并结合笔者亲身体验阐述此类辩论赛评判的主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君子之辩强调以公心辨(辩),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先秦典籍中的许多寓言,如盗跖为君子所唾弃、孔子诛少正卯等即鲜明地反映了他们的这一立场:辩论不能是无原则地狡辩,而必须坚持道德至上的原则。古人的这一辩论原则对于我们当今盛行的辩论赛有诸多启示,无论是辩论赛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为真理而辩,为追求人格的高尚和社会的进步而辩。  相似文献   

8.
课堂小辩论是能很好体现学生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小辩论的辩论准备、课堂辩论、教师点拨和总结的各个环节中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9.
一场辩论会后,我陷入了思考作为学校生涯社团的指导教师,我组织社团成员开展了以"职业生涯规划是‘以现实需求为本’还是从‘兴趣特长出发’"为主题的辩论赛,同学们的准备很充足,思考深入,论据充分,唇枪舌战激辩生涯规划。在点评中,我谈到,希望同学们能知己、知彼、决策、行动,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明晰角色任务.  相似文献   

10.
他曾经是南京大学校广播站的站长,喜欢舞台艺术还演出过话剧。他也曾担任过校辩论队的指导老师,当年南京大学辩论队叱咤国际大专辩论赛,少不了他的功  相似文献   

11.
台下十年功     
佚名 《高中生》2009,(15):55-55
说来奇怪,我一直都对辩论赛有抵触心理。但是从初中到大学,我却经常要代表班级或系里参加比赛。每次参加辩论赛,我都要准备很久。但辩论不是单向的演说,而是需要很多临场的应变,  相似文献   

12.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先学进去,后讲出来,同一组内学生教学生,还有小组间学生的交流。课前学生认真准备辩论稿,提高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辩论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总结能力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敏 《福建教育》2000,(2):37-37
一位二年级的教师在教“辩”和“辨”时,告诉学生,二者都是形声字,声旁都是“辩”,不同的是“辩论”的“辩”中间是“讠”,“分辨”的“辨”中间是“辨”。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搭建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参与课堂辩论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一种处理预设和生成的艺术,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随时准备随机应变地进行"二度心理设计",可以说改变预设就是创造,就是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和权力,可能没有不顾学生,演绎自己  相似文献   

16.
第七届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赛的帷幕刚刚落下。第七届全国中学生英语辩论赛的笛声又起。愈战愈勇的国之骄子们又以极大的热情出现在15日辩论赛的赛场。 本届全国中学生英语辩论赛分初中组和高中组两部分进行。各队辩手可以跨省区自由组队,每队由三名辩手组成。至少有一名女生或男生。初中共组成了七个辩论组,高中组成了八个辩论组。为了公平起见,本届辩论赛组委会为初中组准备了7个  相似文献   

17.
张信佳 《中国教师》2010,(15):54-55
<正>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教学技能。"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精华,语文教师如能科学地将其中某些计策在语文课堂提问中加以灵活运用,必定会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极大地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8.
辩论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分辨、讨论、交流、明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辩论、乐于辩论、善于辩论,逐步养成乐思善辩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海外英语》2012,(2):64-64
英国议会制辩论赛可谓:智者善辩,赢之在理。我很幸运,可以拥有这样一个机会,接近辩论,了解辩论,甚至到最后的迷恋!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辩斗感。2.读懂故事内容,习得辩论技巧,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3.体会两小儿善观察、勤思考、辩论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品质。【教学流程】一、观看视频,初感辩论课前谈话:大家看过辩论赛吗?有什么感受?出示辩论赛视频“以成败论英雄”片段。聊聊辩论给你的感觉。【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辩论,感受唇枪舌剑的辩斗感及有理有据的言语表达。此外,视频还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