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黄冬梅 《黑河教育》2013,(11):36-3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遵循课标的这些要求,我在作文教学中采用让学生乐意写、自由写到学会写的“三部曲”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职学生写作时“无米下锅”,作文困难多多,教师要引来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自由倾吐,表达真情实感,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3.
张立杰 《教师》2012,(4):59-5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教学中要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感悟,激发热情,从“要我写”到“我要写”。近年来,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验生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梁琳 《现代语文》2014,(4):125-127
新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让写作成为学生自我生命的表述形式应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关键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坚持开放原则:除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之外,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心声,让“人”融入“文”,让“文”包蕴“人”。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让作文真正成为生命的对话与个性的张扬。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作文,张扬个性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芮海珍 《甘肃教育》2011,(17):78-78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作文要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说出内心想说的话,仅靠几次作文练习是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以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追求人本以人为本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意识,是作文走向“开放”的重要保证。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表现“真我”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一种训练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想写是张扬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其次,要让学生独立写作,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写作独立性,敢写是张扬学生主体性的基础。第三,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创新,培养创造性,能写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二、大胆开放1.开放习…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有创意,要让学生有个性的表达,这与教学实践中创作性文体的“不可教性”相矛盾;强调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一方面与学生成长发展期的心理特点相冲突,另一方面也淡化了作文“可教性”技能的训练和指导.这是对“写作”概念的模糊理解、对写作教学职能本分认识不足以及忽视学生特殊时期心理特点所导致.走出“个性创作”与“真情实感”的藩篱,认清作文课程与教学本分所在,调整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某些笼统说法,开发充实作文教学内容,是解决矛盾走出困境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徐杨静 《语文天地》2009,(12):41-4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自主、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是导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作文、快乐作文,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精心设计内容,让学生善于想象;突出主体体验,让学生勤于观察;激发写作热情,让学生乐于表达;重视评改环节,让学生懂得鉴赏。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些论述,阐明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也为作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校的“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与课标精神不谋而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先生活,后作文”、“作文即是实践时”的教改特色。我们注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  相似文献   

13.
犤设计意图犦1.教师是课程资源积极的开发者。教师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从五彩的生活中去挖掘取之不尽的写作资源,全力开辟学生习作交际应用的舞台。2.从“需要”入手教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寻找学生情感表达与写作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情动于中而言于外,并将之写在纸上,使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呼喊和情感的歌唱。通过让学生给家长写感谢信,让作文真正成为他们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绝好工具,并进一步增进与长辈的感情。犤教学流程犦我们全校各个班级每学年都要举行一次…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它强调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要让孩子“乐于表达”,要注重“表达真情实感”。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也是作文讲究从“真实’’起步,文章的灵魂在于真情,写作的要义在于书写真情。那么,该如何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写出真情作文呢?我觉得有“五部曲”,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达此目的,归根结底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每个学生快快乐乐作文,快快乐乐生活,还每个学生幸福快乐的童年。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说真话、道真情,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让他们的笔端时时流淌写作灵感。下面本人结合近几年的作文指导经验,谈几点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倡导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重视对写作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真情实感的表达”等,但我们仍然看到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无奈:就学生而言,许多学生怕写作文,一上作文课就感到头疼,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写作往往出于应付,缺乏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7.
何谓“作文”?叶圣陶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但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作文。找一条什么路径能让我们的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指出,“作文教学立足于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到善于表达。起步阶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练笔尽可能当堂完成”。随文小练笔就是课堂小练笔的一种,充分符合了“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到善于表达”,“尽可能当堂完成”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9.
把活动引入作文教学,让学生不再害怕作文,喜欢上带有趣味的作文课;也让学生有了写作的内容,不再挖空心思搜刮作文素材,实现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目标.《21世纪我们怎样教作文》一书作了如此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转变作文教学观念,让学生能享有最大限度的思考与写作乐趣,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力求让学生作文乐意,下笔有言,成文自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