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邻居曾向我诉说:“我孩子的老师总是说我的孩子调皮捣蛋,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一身的缺点。难道我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好的地方吗 ?”看着她愤愤不平的样子,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艺术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应掌握哪些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呢 ?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教师应掌握与家长交流的一般技巧。孩子入园后,家长就会不时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孩子有时表现好,有时会犯一点小错误。有的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情况时,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是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这往往使家长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2.
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见到自己的孩子哪一点不如别人的孩子,就急得不行。钢琴考级人家孩子先考上了,就责怪自己孩子:给你付了那么多学费,都白学了!你看楼上谁如何如何;期末考试其实也就比人家差了几分,又是一顿埋怨。这样的家长往往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长处,总是拿别人的长处跟自己的孩子比,  相似文献   

3.
常常听到一些家长相互关照:“你家孩子上亲子园了吗?别人都上了,不上不行啊!”对孩子早期教育急切的心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4.
许多家长即使对幼儿园和教师有看法,也往往藏在心里,不敢与教师沟通。原因是许多家长担心向教师提要求会对自己孩子不利,或担心自己讲话不够得体,把握不好分寸。下面是家长与教师沟通的两个虚拟案例,它向我们展示了家园沟通的必要性和交谈方式的重要性。〔例一〕家长:老师,我可以进来和您谈谈吗?老师:欢迎!请坐到这儿吧。(微笑着用手势示意家长坐下)家长:你们老师真是辛苦,每天要带那么多孩子,真是不简单啊!老师:(一边给家长倒茶)是呀。孩子小,自控能力差,而家长的期望值又那么高,我们的压力真是不小!家长:(接过茶杯)谢谢!是啊,现在的孩子都…  相似文献   

5.
家长对子女实施家教,要通过语言完成。家长的语言对孩子的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您想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吗?那您就这么做——使用大量的否定词多多使由“不”组成的一系列否定词,例如:不行,不许,不能,不可以,等等.让这些词成为家长与孩子对话时不可缺少的口头禅。如对孩子读书和学习进行教诲  相似文献   

6.
一日,我们几个好友在一起小聚,闲聊中,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有的说关键是引导,有的说关键是督促,也有的说关键是家长要有耐心。对于几位好友的经验之谈,我认为讲得都有一定道理,相比较而言,我更赞成要有耐心这一说。说到家教,好经验应该说有很多,但为什么许多家长谈到家教就挠头呢?原因就是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缺少耐心。谈起家教的经验来,说得头头是道,可轮到自己头上,真正教育起孩子来,常常是三句话没讲完,火气就上来了,试想,这样教育孩子效果又怎么能好呢?打个比方来讲,这如同踢足球一样,战术再好,踢得再好,临门一脚功夫不行,进不了球还…  相似文献   

7.
如今走进一幢幢住宅小区,稍留心就会发现到处有“家庭教师待聘”的张贴广告:您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吗?想开发孩子的智力吗?请聘请家庭教师我们将为您的孩子提供各类功课的辅导。落款署名的,或某大学生家教辅导班、某家教协会、或某学校教师、某硕士博士等等。晚饭后,信步走进友人家散心,也常发现有一张陌生而青春的脸和友人独生孩子稚嫩的脸挨在一起。友人介绍:“家庭教师。”家庭教师?现在有多少家长请了她?非请不可吗?请的效果如何?我们该如何请她?凭着职业的敏感和责任心,我们走进了“请家教”的胡同。  相似文献   

8.
"你会做家长吗?你是一位合格的家长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很多家长往往不屑一顾,做家长谁不会呢?做家长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权利.是啊,但是自然而然成为家长的你,能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光荣使命吗?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教育就无时不在,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思维越来越活跃,个性越来越突出,教育的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家长与孩子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多,有的家长甚至会陷入困境,无以应对.  相似文献   

9.
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相比,高居“令孩子们最反感的家长教育行为”榜首。拿孩子互相比较真的是家庭教育的“禁区”吗?生活中,父母或有意或无意、或明或暗地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吗?  相似文献   

10.
那是周六的下午,我在学校办公室做事。突然听到一阵吵闹声,连忙出来看看何事。只见一名家长,在学校的走道上大骂:“这是什么学校啊,让我们孩子站了一节课不让上课,这是教师应该干的吗?你们谁是领导啊,给我出来……”听到这儿,我知道一定是家长来闹事的,连忙从楼上向下奔,准备劝  相似文献   

11.
一网上披露南京等地悄然兴起一种新兴的家教形式:“托付教育”,就是家长把孩子托付给老师,吃住在老师家,由老师辅导、督促检查作业、指导预习功课,家长按月缴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老师大都是家长们信得过的、有一定专长的教师,一般是重点中学的退休教师或在职教师。被托付的孩子大多来自于中、高收入家庭。这一家教形式,在社会上引起一些议论,有的欣然接受,有的感到困惑。其实,作为一种家教形式的“托付教育”,它与以往的家教不同之处就是受教育的地点变了,也说明家长推崇家教的程度在增强,以至于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别人。当然这种现象自有其来…  相似文献   

12.
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课余给孩子请家教就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很多家长在这个问题上也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需不需要请家教?选择大学生还是请中学老师当家教?请家教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请家教的过程中又该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在新年的第一期,我们就这个问题,从方方面面来探讨,希望对家长朋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与教女     
一直以来,总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管得好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却管不好自己的一个孩子。其中透看颇多无奈 也有许多老师为了“避嫌”,特意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在别的老师班里,说是如果放在自己班里准管不了。做个好家长比做个好老师难吗?教师该如何做好家长?本期选几篇教师切身体会文章,以供广大教师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湖州读者方莉来信:孩子上初一,成绩不太稳定,他班上很多同学都请了家教,我很犹豫,是否该给儿子请家教?我们身边有许多孩子在完成学校里的课业后,还要上家教的课。孩子成绩好请家教为更上一层楼,成绩中等请家教为向上靠成绩不尽如人意更要请家教来补课。那么,家教真的是孩子学习进步的“灵丹妙药”吗?本期六位家长的体会或许对你有启发。  相似文献   

15.
变味的家教     
王李 《教育》2011,(9):5-5
一次,笔者在出租车上与司机交流中说到自己的教师身份时,司机立刻询问:“你做不做家教?”好像教师就应该做家教的。在岗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行为,不仅有损人民教师的形象,更在败坏社会风气。教师的教学都变成了交易:教师把自己堕落到受雇用的地位,过早地让孩子认识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现象。表面上,学生额外得到教育,教师付出课余时间得到补偿,双方实现了互惠共赢:有偿家教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合作关系。但事实上它给师德培养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16.
别毁掉孩子     
宋晓玲 《宁夏教育》2011,(12):78-78
下面这些做法是不当的,这样做会毁了孩子。希望用这种办法的家长或教师不要再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了。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他没有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学生负担过重这把火越烧越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这把火上"添了柴"。综观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三大误区:一是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现在的家长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总是以文化成绩去评价学校、教师和孩子。家长们不仅介意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很关注孩子所在班级和学校的成绩,积极地给孩子排名次,将教师分好坏,给学校定位次,这样做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教师、学校的压力。二是一味增加孩子的家庭作业。许多家长不加选择地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有些家长自己缺乏专业知识,并不了解知识体系,只是一味地布置孩子做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这种做法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身心负担。三是过分注重孩子的课外家教。家长们是  相似文献   

18.
自己的奖牌     
(6月26日) 同学们,你们想过昨天与今天的距离吗? 有首歌叫《越来越好》,是啊,谁不想今天比昨天更好呢?谁不想自己比别人更棒呢?然而,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这就需要摆正心态,明确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自己的愿望是否已经得到了满足。  相似文献   

19.
~~本刊责编/夫 捷可预计的,能写成那样也不容易。网友:你认为你的父母给你的帮助大吗?韩寒:挺大的。网友:最崇拜的人是谁?韩寒:没有。但肯定不是自己了。好多人都在问,你最崇拜谁啊?很多人都最崇拜自己,我弄不明白为什么。网友:一般像你这个年龄,上大学的大学生,一般不太关心时事,你是如此吗?韩寒:我挺关心时事的,每天看报纸,不关心也不行啊。大学生可能就不行了,大学生都忙吧。网友:早早离开校园的人对学校都有一种怀念,你有吗?韩寒:我对学校的操场有所怀念,但对行政楼没有多大的怀念。网友:韩寒,成名后的你和以前有…  相似文献   

20.
昨晚一位家长打电话,说起孩子期末考试的分数,我说孩子这次考得不错,近段进步很大,她妈妈也说是比原来有进步了,但孩子回来不高兴。这时我猛然想起:昨天放假时给这个孩子发奖状了吗?不发优秀少先队员,起码应给她发一张进步大的奖状,发了吗?我在问着自己。我还不好意思的直言问家长,就让孩子接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