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是语文教学界前辈总结出的识字规律,至今仍然是指导识字教学的至理名言。学生识字通常是要以具体的语言环境为依托的。有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儿童对生字词识记就容易得多,省力得多,也便于引发兴趣,调动积极性。随着识字量的大幅度增加,我们如何让学生省时高效地识字呢?  相似文献   

2.
一、把生字返原回课文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为了方便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把课文中需要认的字抽出来编排在课本后面,也就是说这时生字已经离开了原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其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强调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多年识字教学的成功经验概括为“四个结合”,而“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是“四个结合”的核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体现了识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新编小语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说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在学词、学句、学文中识字,结合词句、上下文准确地理解字义,并能与字音、字形紧密结  相似文献   

4.
“随文识字”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自始至终融合在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从文入手,给学生一定的语言环境,使生字不孤立出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识字。  相似文献   

5.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它强调字的音、形、义的结合,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要求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写字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新教材应该有新教法。生字教学的新方法就是随读识字。随读识字是生字呈现与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对读前识字——扫除拦路虎的一种颠覆。它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识字。教学顺序一般是读文读句——句中读词—词中现字—聚焦识字。在具体的教学中,可采用添画导入"趣"识字、揭示课题"巧"识字、朗读课文"妙"识字、写字指导"促"识字等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识字学词学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主要课型。本册要求学会370个生字,其中的129个生字安排在“识字学词学句”中完成。这部分教材有以下特点:一是集中但不孤立识字;二是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三是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四是把识字与学词、学句融为一体。教学的着力点是:帮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学词学句,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教材编排体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揭示了汉字的构字方式,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编排形式各课不同,灵活多变,有看图识字学词学句,有按事物类别识字学…  相似文献   

8.
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字不离词”,它是构成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词不离句”,它也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再次,词语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词语教学的优劣,不仅决定了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内容,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分散识字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基础教育家斯霞。20世纪60年代,她在南京师大附小进行分散识字教学实践,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散识字教学法注重生字字义的情景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景中进行生字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提出来的教学理论。所谓“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把单字放在词里,句里,段里、篇里去理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主要是指在阅读中识字,即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大纲说“阅读是识字的基本途径”就是这个意思。传统的识字教学,总是安排在阅读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集中解决。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企图一举达到“四会”,  相似文献   

11.
"随文识字"教学模式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提倡的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教学理念,就是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结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教学,探讨随文识字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将生字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会认的字”,要求只认不写;另一类是“我会写的字”,要求既会认.又会写。小学一二年级识字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难就难在一二年级识字量大,学生容易顾此失彼,生字遗忘快。而新课标要求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是一种不错的识字方法,但也有一个缺陷,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把识字融于阅读教学之中,把识字和识词、学句、阅读结合起来。下面就《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正>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内容,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分散识字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基础教育家斯霞。20世纪60年代,她在南京师大附小进行分散识字教学实践,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散识字教学法注重生字字义的情景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景中进行生字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分散识字教学法符合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规  相似文献   

15.
在语教学中,语言、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能割裂,而是应该遵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情境的“五不离”原则。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所说的字词教学不仅仅是识字教学,应该是在识字中、在阅读中体现着字词教学。字词教学体现的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陈颖 《云南教育》2004,(19):54-55
“识字学词学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主要课型。本册要求学会370个生字,其中的129个生字安排在“识字学词学句”中完成。这部分教材有以下特点:一是集中但不孤立识字;二是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三是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四是把识字与学词、学句融为一体。教学的着力点是:帮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学词学句.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成语。现对成语识字教学谈点应该注意的问题。若把成语看作固定词组,其构成成分可称为“词”。若依成语的作用在句中相当于一个“词”,则构成成语的成分可称作“语素”。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按传统说法,姑且把构成成语的成分称作“字”。在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识字教学目前已有定论的有7个流派,它们是: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部件识字、听读识字、猜认识字、循环识字。 1.分散识字。使学生掌握三种识字工具:先教汉语拼音,不要求一次熟练,要求在以后的使用中逐步熟练;第二教独体字,教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独体字大都是合体字的组成部分,教独体字有助于识记合体字;第三是教查字典的方法。当学生掌握这三种识字工具以后,就开始随着课文识字。这种流派的特点是使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语言环境。 2.集中识字。全称是“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它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先集中学习大量汉字,然后再把学习重点转到读写训练上去;二是在学习课文前先把若干课文的生字集中起来学,学完生字再教课文。这一流派主要作法是“先识字后读书”。体现了利用汉字规律识字的优点,解决了识字教学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0.
斯霞老师的随课文分散识字也叫随课文识字或分散识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语文教学整体视野的观照下,随课文分散识字形成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主张,即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把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识字在语境中进行,既利于在分散中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