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体坠落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现象,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便可发现物体坠落时在不同的介质中情况不同.分析时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比较多,综合性强,利于学生想象.因此我们将此类问题归类例析,旨在引发学生留心生活,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达到活化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趋向是:物理贴近实际,物理走向生活。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往往遇到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受到阻力的问题。这种阻力是物体在运动时由于流体的粘滞性与压缩性而形成的。本文主要阐述这种阻力产生的机理并定性解释日常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肖艳 《山东教育》2005,(8):34-34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既然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4.
方家生 《新高考》2004,(1):79-80
物体在流体中运动的现象在物理练习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同学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在分析流体对物体的作用力这一环节上常出错误,究其原因是对流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不清晰.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下物理的教学理念就是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了让学生能从生活走向物理,就要把学生身边的事、物同物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我们人的“一身”中就蕴藏着许多物理知识。(1)头发:人的头发为什么是黑的?它有何意义?人的头以中富含黑色素,黑色素对所有的色光都能吸收,所以人的头发呈黑的,由于对所有的色光和紫外线等的吸收,从而对人的大脑具有保护作用。(2)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很复杂的光学系统,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正常眼睛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  相似文献   

6.
弹簧问题经常出现在高考中,是由于弹簧和与其相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相互作用时涉及到的物理规律比较多、运动状态比较复杂、隐含条件比较隐蔽.弹簧问题能考察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对学生思维习惯、知识迁移的要求比较高.  相似文献   

7.
刘琬 《物理教师》2014,(7):39-41
2013年12月10日,为期2天的南通市初中物理优质课评比拉开帷幕,这次的参赛课题是"物体的质量"。一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让观摩者眼前一亮,评委不时颔首赞许,一致亮出最高分。这是一堂"生活·生动·生态"的物理课。1品生活课堂物理离不开生活,从身边的事物出发研究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物理知识就变得有血有肉,和学生就有了亲近感。如果列举的实例"高、大、洋",似乎在说明一个与学生无关的内容,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只要我们善于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实验器材便俯首皆拾。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下物理的教学理念就是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了让学生能从生活走向物理,就要把学生身边的事、物同物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我们人的“一身”中就蕴藏着许多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物理教学越来越多样化。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应加大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生活化的物理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知识,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陶行知先生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的,因此,当我们利用身边的事和物开展教学时,学生就会感觉到物理知识如此贴近自己的生活,这样使物理知识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可以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实际中不断探索研究与物理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物理教学越来越多样化.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应加大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生活化的物理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知识,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陶行知先生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的,因此.当我们利用身边的事和物开展教学时,学生就会感觉到物理知识如此贴近自己的生活.这样使物理知识更直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可以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实际中不断探索研究与物理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浮力》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这一章不仅涉及到浮力的概念,而且还跟前面学过的密度、压力、压强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还没有形成知识结构框架,所以在学习《浮力》这章时,许多学生感到问题变化多,理不清思路,解题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本章的内容呢?一、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概念时应注意以下5点: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2“.浸在”的含义。“浸在”应包括完全浸入时的“浸没”和部分浸入时的…  相似文献   

12.
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教学中,我们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有目的地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一些做法和体会。引入课题激发兴趣在物理知识中,往往寓着强烈的趣味性。在引入各种课题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趣味性强的特点,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引入“好奇”的境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初中进行物体惯性内容的教学时,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钢笔不出墨水时,往下一甩为什么墨水就出来了?”“衣服上有了灰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力》是物理起始阶段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双基”内容多等特点。为此,在教学中应认真执行国家教委关于《调整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的意见》,重视基础,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同时,根据教材特点,交给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意把物理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一、基本知识要求掌握力的初步知识,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国际单位——牛顿;力的三要素。会做简单情况下的力的图示,能判断力  相似文献   

14.
中师的物理教学应当结合中师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适当、适度、适量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教育,这不仅对学生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是卓有成效的.而且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领会科学方法论都有着积极作用。下面谈谈我们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物理现象中普遍存在着对立的倾向,物理现象和过程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斗争。只有引导学生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才能对诸多的物理现象、规律作出正确的解释。例如:热传递的平衡——两物体间或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有温度差时,就会产生热传递,热传递的结果是使温度差减小,…  相似文献   

15.
以“汽车油箱”为素材编制中考综合题,不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养成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周秀丽 《青海教育》2002,(12):44-44
日常生活中,我们能观察到各种物理现象:实心铁块在水中下沉,而将它做成空心,它就能浮在水面上;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发生偏折;眼睛近视后看不清东西,戴上近视镜后又能重新看清物体;灯丝粗的灯泡比灯丝细的瓦数大,且亮。从这些生活经验中,学生能获得不少的有关物理方面的感性认识,这是很有益的;但其中有些感性认识用物理知识判断却是错误或片面的,这类生活经验往往会顽固地妨碍初中生对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造成一种负迁移。下面就这类负迁移的克服简述如下:1.物体吸热,温度一定会升高。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常…  相似文献   

17.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既然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充分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18.
联想是回忆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我们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活动。在解答物理问题时,所需要的物理概念、规律以及物理思想方法,往往是通过联想而获得的。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也应该是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创设多种物理教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能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使物理教学符合新课标利用生活学习物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一样,最好的物理教学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物理引入到课堂中去,把学生的已有人文知识引入到物理课堂中去,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一、引入生活中的成语、诗词。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我们的物理教学若能和历史、地理等学科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便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