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同学们,你们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少年,你们的生活中开满了绚丽的鲜花、洒满了灿烂的阳光。世界真美妙,可是在生活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与你不期而遇。你是怎样面对这些烦恼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成长的烦恼"主题活动吧。  相似文献   

2.
金志强 《家庭教育》2004,(2A):20-20
主持:同学们,你们一定讨厌烦恼吧,但是烦恼总是不请自来。烦恼可能每天都会发生,让人措手不及。还会影响情绪。那么,同学们到底有哪些烦恼呢?让我们来听听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同学们的心里话吧!有了烦恼,我们还要慢慢学会排解烦恼,使自己变得乐观向上。  相似文献   

3.
说烦恼     
每个人都有烦恼,烦恼总是陪伴在我们的身边,使我们在烦恼中一步步成长。但是,我们必须驱除经常伴随自己的朋友——烦恼。用快乐来击败它,跟这位“朋友”说声“Goodbye”!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编辑叔叔:您好!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的成长,从吃饭穿衣到兴趣班、学校的选择等都为我想得好好的。在学校里我的学习成绩也不错,还是班上的中队长,老师也特别喜欢我,可以说我什么烦恼也没有,可是我好羡慕那些有烦恼的同伴呀,您能帮帮我吗?江苏省海安县西场实验小学 张 扬张扬同学:您好!的确,没有烦恼的烦恼现在成了不少同学的新烦恼。这些同学一般都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可以说,他们的一切父母都为他们设计好了。其实,家长的包办,本意是让我们过得舒服点,但同学们却感到没有成长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成长记录与分析”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多元化评价学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自己在“成长记录”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历程,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印象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等等.这个历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从本期开始,本刊设立“成长记录”栏目,记录同学们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如学习中的烦恼,学习的收获,学习过程的反思……欢迎同学们在这方面的来稿!  相似文献   

6.
<正>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围绕这一话题,同学们可以写记叙文或者散文。在进行作文构思时,我们可以从"烦恼是什么""为什么会有烦恼""结果如何"这三个角度切入。比如:童年时代,我们生活轻松,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根本没有烦恼可言;进入青少年时代,我们长大了,烦恼也就接踵而至,它们来自于学习、生活,来自于和同学、家人的交往,来自于理想  相似文献   

7.
屈原的悲愤,杜甫的忧思,李煜的愁绪,陆游的悲叹,维特的烦恼……犹如一江春水撞击着我们心灵的堤岸,让我们漾起情感的涟漪,触发我们倾诉成长烦恼的意愿。如何情真意切地抒写自我心中的愁与苦呢?同学们不妨从如下方面入手:一、细察深思话烦恼每个人都有烦恼,这是生活对我们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成长的烦恼     
成长带给我们快乐和自信,带给我们青春和活力,但也带给我们不少的苦闷和烦恼。这些烦恼有来自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自身的。烦恼伴随我们成长,却又影响着我们成长。如何克服成长中的烦恼,让自己的心变得阳光起来,这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们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展开一次讨论,把自己的苦闷和烦恼倾吐出来,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和社会各届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人们的关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成长是浪漫而又温馨的童话,成长是放飞理想和智慧的乐章,成长是充满快乐和困惑的驿站。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期擂台赛,更加关注自我内心的成长,正确对待来自学习、生活、同学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不断清理、消除自己的烦恼,以便带着多彩的梦走向成熟,走向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作文题〕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我们开始体会到生活不仅仅有快乐,还会有烦恼、忧郁和感伤。请你选择自己曾遇到的一件或几件苦恼事,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试题解说〕这是一道典型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命题方式。同学们可以自行拟题,自行选材,自行立意,自行选择适合于自己所长的文体,但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在“话题”的范围之内。(一)素材的广泛性“成长的烦恼”是一个极为宽泛的话题。首先,同学们的烦恼类型有很多,它可以来自生活,也可以来自学习,还可以来自与他人的交往……总之,只要是烦恼,对人、对事的任何感悟和思考均可纳入本题的写作范围。(二)文体的多样性如果你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且擅长写议论文,那么,你可以就此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如果你对此话题感悟较多,则可以取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形式成文;如果你有切身的经历,而且自以为比较感人,同时又长于记叙和描写,那么你可选记叙文文体写作。总之,写作时运用的战术是:以熟取胜。(三)思维的独创性文章的题材丰富多彩,但要注意选材应力求新颖。新颖的材料,会使人耳目一新。所以同学们要拓展自己的思维,尽可能让文章做...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必须经历种种考验。为自己的学业不理想而苦恼,为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而感到委屈……快乐无所不有,烦恼也无处不在。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人人都会有快乐,当然也会有烦恼,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七彩阳光。然而即便在阳光普照的时候,也难免会出现短暂的阴云。我们多么希望一生中没有烦恼啊!可人不可能没有烦恼,关键是你如何去面对它。  相似文献   

12.
《良师》2002,(24)
《心桥》栏目,一直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和关注。许多同学来信,向知心姐姐倾诉自己的心里话,说出自己的烦恼,提出各种问题,请求姐姐帮助和回答。过去,总是由知心姐姐一个人回答同学们的问题,确实有些不够“民主”。从2003年起,我们将给知心姐姐的来信刊出来,请同学们参与回答问题。把你的观点、想法都亮出来,通过集思广益的办法,解决来信者的烦恼,澄清心中疑问,以便共同提高,一块进步。现发表…  相似文献   

13.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它们有的来自自身的习惯,有的来自周围的环境。也有的来自爸爸妈妈的过高要求……但正是这些烦恼,让孩子们不断地成长着。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杭州天地实验小学五(2)班同学们的烦恼吧。  相似文献   

14.
生活总会有风雨,成长总会有烦恼。请同学们打开成长的“五味瓶”,实话实说,尽情倾诉心中的愁绪,抒发自我的感怀,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  相似文献   

15.
我们是快乐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总是那样无忧无虑,可是烦恼似乎是快乐的兄弟,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隐藏着烦恼。可是,我们中队的队员们,现在似乎越来越不怕烦恼了,因为,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烦恼“吸尘器”。想知道是什么吗,就请听听我们中队的同学们怎么说的吧……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许多中学生除了在学习上想努力表现自己的才华外,更多的是愿意在生活中不断展示自己的个性。他们往往欣喜于自己一次表白的完美,一个创新的认可,一次追求的成功,一次烦恼的解脱,并视其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枚果实。因此,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中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分数这个“共性”中解放出来,坚定不移地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多搭一个成长的舞台。我们的做法有:  相似文献   

17.
策划人语:你应该很熟悉下面这首叫做《小小少年》的歌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转眼高/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怎么样,作为小小少年的你,听到这首歌,是不是颇有些感触呢?一提起“烦恼”这个词,每个人都会有一大堆牢骚要发,因为当我们的人生处于不同阶段的时候,总会有不同种类的“烦恼”来打扰我们正常的生活,哪怕是原本该快快乐乐的小小少年也不能幸免。浙江省桐乡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陆亚萍老师组织自己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倾诉自己成长烦恼的写作活动,同学们…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能围绕"成长的烦恼"写清楚自己的烦恼是什么,为什么而烦恼,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2.通过交流习作,倾诉自己的内心烦恼,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消除烦恼。3.懂得正确面对烦恼,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与身边的人交流,学会排解烦恼。[教学流程]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一)欣赏歌曲1.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做个小孩不容易》,听一听歌唱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成长的烦恼     
<正>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但谁又能真正知道我们心中的烦恼呢?从我踏进学校的那一刻起,烦恼的种子就在我的心中发了芽。我在成长,烦恼也跟着我长。一转眼到了即将毕业的时刻,我们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副课都变成了主课,每当这时同学们都会哀叹,从老师的眼神中似乎透露出:"你们不好好学习,快毕业了,看你们怎么向家长交代?"回到家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的李强同学来信问,怎样看向老师打“小报告”?答:词典中解释“小报告”是一个贬义词,指私下以不正常的心态,向老师或领导反映别人的缺点。可以说,打“小报告”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那遇到一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要区分反映情况和打“小报告”。当老师为了做好班级工作向同学们了解情况时,学生有责任把班级里存在的现象、问题报告老师。不仅要帮助反映大家的困惑、烦恼,还要反映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学们的进步。这种反映情况的行为要建立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老师工作,并希望看到同学们进步。而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