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的道理素为新闻人耳熟能详:没有亲临现场采访的新闻或者采访不到位、不深入的新闻十有八九空洞无物、枯燥乏味,差不多就是个张贴着“本报讯”标签的部门工作材料。换言之,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备真实性、权威性和一定的可读性,就需要记者贴近新闻源,找到当事人进行深入采访沟通,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中的一句话.所阐述的是一种做学问的态度和道理,笔者认为对于新闻采访工作也同样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同时它也恰好和我们常说的“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百姓”的采访理念暗合。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吸引百姓的看点、媒体纷争的卖点和学界讨论的热点。它标举民生旗帜,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新闻的价值取向,内容上聚焦百姓的生活状态、生存空间,关注百姓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则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亲近性。应当说,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实际是“社会新闻”在新时代“以人为本”语境下的一种演绎,其主要特征在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是民生新闻的基本精神内涵。本文从品牌价值中的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等几方面总结,阐述民生新闻节目的品牌化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5.
焦点类节目具有新闻评论的属性,是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这一类节目从选材上要求把视点始终对准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要求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它不仅要追踪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生长点”,旧事物的“衰亡点”,更要揭示新旧事物的“碰撞点”。这些正是百姓关心的热点,也是百姓应知而未知的难点,因此,理应成为焦点类节目的视点。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真正做到“三贴近”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办了以讲百姓故事为内容的社会新闻报道类节目.这类节目从关注、关爱民生角度出发,取材于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现实生活,采取家常拉呱、聊天、讲故事的形式,反映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人或事,与百姓的距离较近,往往能够吸引群众的眼球,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宣传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都有规律性,从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来看,当前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三贴近”是新闻改革。的主攻方向“三贴近”就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广播电视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有发布政令、传达党和政府指示的任务。但是,要注意生动活泼,重要之点在于寻找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结合点。光有领导重视,不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兴趣;就不能吸引人。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会议新闻多,外事.新闻多,领导人一般性活动的新闻多。群众对“三多”有意见。会议新闻一要减少,二要改革。有些专业性的会议与人民群众的生…  相似文献   

8.
中宣部等五部门提出新闻战线要“走转改”,那么,基层在哪里?我的理解是:基层不必刻意寻找,基层就在身边,基层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走基层不等于走贫访苦前不久,在山东省新闻战线“走转改”座谈会上,山东省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说,我们说的基层,不必刻意寻找,固然要深入到偏远的农村,工矿企业,但是我们也要理解,如果有一个平民情怀,身边处处是基层.齐鲁晚报是一份都市生活类报纸,读者群体以市民百姓为主,新闻报道上更关注民生新闻.由于报纸定位和工作特点,记者编辑经常与基层百姓打交道,这些采访活动,应该与市民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再次强调“走转改”,我的理解就是要更加深入实际,从过去的贴近向融入转变.  相似文献   

9.
对于当前我国的广播电台民生新闻制作来说,采访是其基本环节以及基础性工作,提升民生新闻的采访质量,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使得民生广播新闻能够更加贴近暴百姓,才能引起受众更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人关怀意识,就是记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深入基层、以人为本、平等对话、尊重采访对象的工作作风和关切百姓民生、同情社会弱势群体以及敢于批评不符合人民利益行为的新闻观。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新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放在中心地位,更加自觉地贴近群众,关注民生,以更具人情味的新闻报道去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帮助人,更快更有效地把大政方针传播到位,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12.
《赣西晚报》自2003年创刊以来,民生新闻就是新闻栏目的拳头产品,她以其亲切、活泼的新面孔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该报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时态。由于民生新闻的品牌影响力,带动该报发行量年年递增,广告也随之翻番,跨入赣西地区纸质媒体榜首。  相似文献   

13.
红梅 《记者摇篮》2006,(5):8-10
“民生新闻”、“百姓新闻”,就是有关人民生计、市民生活、三贴近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由于受区域限制,重大新闻事件较少,众人瞩目、能产生轰动效应的新闻题材更少,但县级台最贴近基层、贴近民众、贴近生活,最便于了解社情民意,这就决定了新闻的主流报道对象是“小事件”、“以、人物”.要把“小新闻”做好,采访中的细节挖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如何策划电视民生新闻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笔者认为加强策划是做好节目、吸引观众的关键。确定节目风格,优化节目理念在节目风格定位上,要充分考虑到节目的权威性、服务性和时效性。同时在报道上要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度,要力争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报道最近的新闻。注重传播形式,真实展现事件民生新闻应始终坚持"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贴近民情"的理念,运用百姓的语言,报道百姓的故事,让普通人成为节  相似文献   

16.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这勿庸置疑。无论是报纸或是广播、电视,都离不开采访。但认为采访是一门艺术,而且采访还有技巧,理解却不尽相同。不少同志认为采访只不过是一问一答而已,要写出第一流的新闻,关键要靠“笔杆子”;更有一些人视采访为“出席招待会,听听座谈会”“名人可见,名胜可游”的美差。但越是涉足新闻工作时间长的老记者,越理解采访的重要和艰辛。美国约翰·布雷迪还总结了一些美国名记者进行采访的做法,写成《采访技巧》一书,读后给人启迪,采访还真有学问呢!  相似文献   

17.
丁理 《新闻采编》2007,(5):32-33
随着《南京零距离》“零距离”贴近民众的“民生新闻”的成功运作,全国范围内随即引发了“民生新闻”热,各大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自己的“民生”节目。由此,运城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第一时间》栏目也应运而生。像其它台的民生节目一样,这是一档站在百姓立场、以平民视角来关注百姓生计的本土化的民生新闻节目,内容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日常的七零八碎、家长里短等。节目中关注百姓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让他们自己在镜头前述说,增强其话语权,并尽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体现出媒体对百姓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三贴近”的新闻从业理念。  相似文献   

18.
“沉下去”与“活鱼”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熟知的两个词。前者的意思就是深入到基层、百姓中采写新闻。它是我们提倡的“三贴近”的形象化比喻。而“活鱼”则指的是鲜活的、有新闻价值的人或事。“活鱼”在水中,记者只有“沉下去”才能发现、才能捉住、才能做出诱人的新闻美餐。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的内涵在业内和学界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大家都知道,民生新闻是一种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百姓生活为焦点.以一种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和活动空间的新闻。它的基本特点是“短、平、快”。作为一种关注百姓的新闻,它要求能够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赋予普通群众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王冠芝  李亚男 《大观周刊》2011,(23):139-139
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组织的具有规模性和连续性的重点报道,笔者在多年的新闻采访和编辑中,体会到主题报道只要能在整体策划、表现形式和包装手法上创新,就能让以宣传政策方针为主的主题报道做出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人情味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