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闻报纸改革的关键是从体制上改。这是国内新闻界比较一致的看法。在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党报体制中,我主张,让中等城市的地(市)级党报体制变为社会民办体制。 1.地市报成为社会民办报纸。它有利于改变目前报纸“官报、官办、官订、官看”的局面。据衡阳邮电部门提供的情况表明:《人民日报》发行一万多份里只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多年来我国各级党报恪守“喉舌”这一社会角色,面向固定的受众群体,固守着“官办、官订、官阅”的传播体系,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这就使得党报主流媒体传播的具有权威性、指导性的重要信息并没有最广泛地面向最广大的受众群体,同时也使得党报特别是地市党报在增强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党报基本上形成了"官办—官订—官看"的模式,人民群众自费订阅党报的极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宣传舆论工具"的性质虽然没有变化,但它却在许多方面和过去有了不同,其中最显著的一点是:报纸的商品性大大增强了。所谓商品性,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买卖关系。其实,报纸的商品性是早已有之的,长期以来所以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这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官办、官订的缘故。既然商品性是报纸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显著特点,那么,它就为报纸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施华  程永华 《新闻前哨》2003,(10):30-31
我国行业报大多诞生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年代,走的是机关办报的路子,长期给受众以“官办、官订、官看”的心理定势,尽管改进了不小,但在市场上仍乏人喝彩。 作为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报在媒体普遍思变的今  相似文献   

5.
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应该让党报的经济新闻“活”起来。“活”即是新,“活”即是深,“活”就是不仅注重微观经济报道,更注重宏观经济报道与分析,“活”就是使党报的经济报道更加贴近时代脉搏,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读者。经济报道只有做到三贴近,在新、深、快上做文章,才能“活蹦乱跳”,吸引读者。 要求经济新闻“活”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许多党报尝试着办起了经济特刊,加大经济宣传报道力度,追踪市场经济热点,党报创办的经济特刊,满足了读者急于了解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的重大方针和举措,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各个层次的读者从这类经济特刊中都能程度不同的有所获取,使得党报的经济特刊成为读者竞相传阅的报纸。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业报大多诞生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年代,走的是机关办报的路子,长期给受众以“官办、官订、官看”的心理定势,尽管改进不少,但在市场上仍乏人喝彩。 作为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报在媒体普遍思变的今天,在坚守机关报阵地的同时,要更多地考虑朝社会公众媒体方向发展,方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实际上,行业报走入市场并非毫无优势,相反,在追求个性  相似文献   

7.
何胜坤 《新闻窗》2008,(4):59-60
党报心中要有读者,读者给予报社的大力支持和热切关爱,是报社发展的力量源泉和取之不尽的财富。老百姓是报纸的衣食父母,读者是报纸的“天”。作为贴近群众的地市党报,只有把报社的根深深扎在老百姓心中,才会长得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8.
黄红莉 《新闻知识》2004,(11):60-60,59
市场经济催生了报业市场。在报业市场中,党报面临的是双重挑战:一方面党的“喉舌”本色不能变,如何提高党报的报道艺术,使党报更加适应新时期的读者口味,成了党报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党报也必须接受市场竞争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近一两年,可以说是省级党报改革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时期,“改版”一词被新闻业内人士频频提及。这不是赶时髦式的一窝风,而是形势所迫。为什么要改版?因为原有的省级党报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在越来越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之下,导致省报的市场份额缩小,甚至一些原有的固定读者也在流失。在自收自支、财政“断奶”的情况下,市场份额的缩小就意味着经济收入的减少,发展下去,必然影响到“吃饭”问题,更不用说壮大实力了。以安徽日报为例。去年初,在分析了报业市场形势之后,报社内部开展了一次大讨论,形…  相似文献   

10.
“让订党报的人看党报.让没订党报的人买党报”“办一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党报”.这是孙刚的追求。2009年以来,《辽宁日报》挺进了零售市场,内容让读者愿意看、看得懂、记得住。改革、党报、长江韬奋奖。这些关键词检索着孙刚这位“老新闻”多年的付出与求索。  相似文献   

11.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搞好宣传,凝聚力量,这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党报之所以成为党报的标尺。同时,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讲“导向”,讲大局,也要求党报必须是一张有“市场”反应的媒体,这个市场就是读者,也只有拥有广大读者,才能谈感染力、影响力。这就要求,党报在新闻操作中,必须把权威性和服务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向读者述职     
述职报告往往是写给领导们看的,但钱江晚报却把它写给了读者。 该报在10月8日的钱江周刊上推出了《编辑部的故事》——向读者述职,与读者坦诚交心,道出新闻采编幕后的种种酸甜苦辣。意在版面之外,求得与读者更真诚、更广泛的交流。这组稿子见报后,报社不断接到读者来信来电,亲临报社慰问的读者络绎不绝。 钱江晚报的“向读者述职”,其实可以看作“群众办报”、“开门办报”优良传统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的生动体现。随着市场经济向社会各层面的迅速渗透,报纸的商品属性日益突出。要在强手如林的报刊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十分关注读者需求,在坚持正  相似文献   

13.
如何办好新世纪第一张春节特刊,使它成为深受本地读者喜爱的一份春节“大餐”,为新世纪留下一个弥足珍贵的历史镜头。这是每家报社的重头戏,身处基层的县市党报也不例外。 应该说,办好春节特刊,县市党报比起上级党报来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县市党报所处区位虽然狭小,但它与读者贴得近,同样办春节特刊,县市党报少一份“众口难调”的尴尬,多一层“口味相同”的地域亲和力。二是题材优势。县市党报拥有相对集中的读者群,相对集中的地域文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卖什么吆喝什么,卖报纸当然也要吆喝。吆喝卖报,用行业术语讲就是报纸发行宣传,是报纸发行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把报纸发行比作一条龙,那么发行宣传就是“龙头”,整个发行过程中起着引导读者了解报纸的诱导作用:为报纸进入市场鸣锣开道的架桥铺路作用和扩大报纸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形象的公关作用。因此,可以说报纸发行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行宣传做得如何。但是,多年以来我们的宣传媒体却忽视甚至无视自我宣传,其主要原因是“官办官订官看“的旧体制所致。随着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所谓蹝党报边缘化蹞一位从事新闻研究的朋友问我,有人认为,现在的党报正在“边缘化”,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回答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不同的报纸,功能不同,读者定位不同,报纸风格也不相同。在我国,各种类型的报纸,以推动改革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公众为共同目标,组成蔚为壮观、充满活力的报业大军。所谓“党报边缘化”的观点,可能着眼于一种市场现象。目前,晚报、生活类报纸的市场总量比较大,党报的发行量相对比较小。但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看一张报纸的影响力,不是单纯看它直接面对的读者的数量。报纸处于社会政治舞台的中心还是…  相似文献   

16.
齐桂超 《青年记者》2007,(17):56-56
当今的新闻传媒必须在相当程度上按市场的要求运作,不按市场的要求运作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在走进市场方面,党报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的某些固有优势已经失去,但党报依然存在三大优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我们各级党报在增强可读性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质的突破。综观被读者普遍看好的党报,其中有个重要特点是副刊真正“富”了起来。党报副刊要“富”,是党报求得发展的需要,也是读者对报纸认可的需要。 第一,从非党报性质报纸的繁荣,看读者的阅读取向,证明副刊越“富”越好。  相似文献   

18.
时值年末岁初,报社社长老总们在总结已往,展望来年时,都不得不考虑的情势是:报业市场的竞争愈来愈加剧了。 首先是报业已经市场化了。 用经济学的观点看,一个完整的市场是由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三个要素构成的。 所谓市场主体,是从事市场交换和为了进行交换而生产的人和经济单位。市场主体之一的读者,早巳具有读报的欲望和购买的能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另一类市场主体,经营报业的报社,绝大多数已被政府“断奶”,少数未“断奶”的,财政补贴也已定量化了。报社安安稳稳吃皇粮的历史已经结束。从管理属性上说,报社仍是党或政府系统担负宣传重任的事业单位,在经营上则已企业化了。报社既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力,也担起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责任。可以说,报社已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9.
富报民报的纷纷出版和清朝对报刊的压迫 1900年义和团运动遭受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以后,1901年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出卖中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半殖民地。从而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也日益高涨起来了。为了缓和人民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清政府不得不在1901年和1904年间,发表了一些实行改革的命令,1906年9月宣布了所谓预备立宪,1908年9月又公布了钦定的“宪法大纲”,并规定以九年为预备立宪的期限。这个时期,全国各地先后出版了许多官办报刊,如“北洋官报”,“南洋官报”、“安徽官报”、“湖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社会新闻成了都市类报纸,“以弱战强、以小搏大”占领市场的杀手锏。细数那些有影响的都市报,无一不是在社会新闻上做足了文章,从而赢得了读者,占领了市场。对于新时期的党报来讲,社会新闻的巨大价值同样不容低估,它既是党报占领和开拓读者市场的重要武器,也是党报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更是党报引导受众正确认识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形式。因此,党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做强做大社会新闻,不仅是读者的阅读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