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我按照良心来走。谁好,我就赞扬谁,谁不好,我就批评谁林墨山:接到瑞典来电时,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莫言:他们在电视正式公布前20分钟,打了一个电话给我。当时我正在抱着我的外孙女吃饺子。我还是很吃惊的。因为我感觉前一段中国网络上炒来炒去,都是在炒作,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当知道这是件真事时,还是感觉到很惊讶,马上当然感觉到很高兴。林墨山:这是您想过或期待着的事吗?莫言:曾经想过。当年土耳其的帕慕克得奖之后,我想,哦,他比较年轻,年  相似文献   

2.
<正>"世间万物皆有其决定性瞬间,创作一幅杰作就是要意识到并抓住这一瞬间。"但凡国内的摄影记者或纪实摄影之人士,在谈论图片拍摄时,无一不是以布勒松的这个决定性瞬间理论唯马首是瞻。那么,什么是决定性瞬间?决定性瞬间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才能拍出新闻好图片?  相似文献   

3.
我接受编辑部的任务,拍摄一组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工作生活的照片发对外稿。照片要求自然和有生活气息。在去找这位漫画家前,我先想好了访问提纲,并希望在他的帮助下共同制订一个拍摄计划。因此,我与华君武同志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您是怎样成为一位漫画家的?”“您的漫画创作的来源是什么?”“您的日常生活和爱好?……”华君武听了我的问话,笑了笑回答说:“严格地讲,我是个业余画家,行政事务太多了。开会,接待来访者,还要出差到外地去,我是挤时间画画的。”在谈到漫画创作的构思时,他  相似文献   

4.
中国记者:从媒体自我保护角度看,您认为在操作舆论监督报道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王松苗:在开展舆论监督报道时,媒体稍不慎就会成为涉嫌诽谤的被告.要想规避风险,需要进行逻辑上的梳理. 可以说,区别事实陈述与意见表达,在媒介法学者眼中,是整个诽谤法里最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朋友们,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您的钱包里面应该有一样东西,大家猜是什么?钱、人民币、信用卡?好,都是正确的!不过,我这里说的是您的身份证,带有身份证的朋友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您的国籍、姓名、性别还有出生年月,都清楚的写在上面,对吧?我想说,这,就是您的袖珍档案。朋友们,档案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档案是对历史的记录,它承载着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中国历史上,档案工作与编史修志有  相似文献   

6.
人在职场     
1.您在印刷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现在您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2.在工作中您最喜欢什么? 3.在工作中您最不喜欢什么? 4.您所在的公司最近在研发什么新技术、新产品? 5.您在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6.您现在最关注什么发展趋势? 7.在知识经济社会,实现印刷生产的数字化已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贵公司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您对推动我国印刷业的数字化生产进程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7.
战斗中,班长英勇捐躯,一战士挺身而出,带领全班杀败了敌人。几十年后,一位通讯员前去采访这位“老革命”:请问,您老当时是怎么想的?”“没想什么。”“那您当时有什么心理活动?”“没有什么心理活动。”“那么,请您谈谈当时的动机好吗?”“动机?什么动机?在战场上杀红了眼,从战场上下来,见了狗我都恨不得踢它两脚”。这是王安忆在中篇小说《小鲍庄》里描写的一位通讯员采访人物心理活动的一个片段(大意)。  相似文献   

8.
中国记者:据了解,您从以《笼中》为主题的500多张照片中精选出45张,最终筛出12张送"荷赛",您的组照编辑思路及镜头表现、色调处理思路是怎样的呢? 郑晓群:组照《笼中》的第一张照片,是在2011年4、5月份去温州动物园采访时偶然拍摄的.当时,我在温州动物园采访结束后,还有点时间,就在园里转转.园内只有一只长颈鹿,比较孤单,我当时就拍了.回来将照片导入电脑,处理成黑白照片时,我感觉这照片有点意思.为什么呢?孤寂!  相似文献   

9.
当您要查找某个领域内学术资源的时候,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期刊阅览室,光盘数据库,还是搜索引擎?当您想看最新的美国大片的时候,您是去电影院,音像店,还是在线影院? ……  相似文献   

10.
于江 《记者摇篮》2006,(5):17-18
主办人物小传:于江、王丹、春阳、小萱,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主持人,所办节目《市民您早》曾获辽宁省十佳新闻节目;沈阳市十佳节目称号,在历次收听率调查中位列同时段之首。主持风格清新明快,亲切自然。每天清晨6时,有一个广播节目,它似乎知道听友需要什么,在亲切的话语中,它为沈城百姓传递着一个又一个听众想知道的信息。听众离不开它,它就像一杯香纯的清茶,为早起的人们送去了清新和快意。这就是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中波792千赫、调频103.4的早间直播节目《市民您早》。为什么《市民您早》节目会赢得广大听众的青睐?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1.
驻外记者是我们的同行中特殊的一群,他们是怎样工作的?我们向国内外的八位驻外记者提出了这几个问题: 1、您是何时开始任驻外记者的?曾在哪些国家或地区工作过? 2、您用哪种语言进行采访?怎样获取信息与采访线索?在日常采访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应付的? 3、您在工作中通过什么渠道和方式同总部联系?平均每月发稿多少?采用的情况如何? 4、您参加过哪些国际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的采访报道?您是怎样从争取时效、提高质量等方面同外国记者竞争的?您认为有哪些优势和欠缺? 5、您驻外时曾采访过哪些国家元首、政坛风云人物或当地新闻界知名人士? 6、您与驻在国的同行、其他外国记者以及国内其他新闻单位派驻的记者是否经常联系与合作?同当地别国驻外记者相比,您认为各自的短长何在(请举例说明一下您所认识的外国记者在敬业精神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东文 《青年记者》2004,(5):22-24
记者: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到《中国经营报》工作的? 李佩钰:我是1986年来到《中国经营报》(当时叫《中国农村经营报》)工作,从这里开始了我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次职业经历,而这一职业一直伴随我至今,已经17年多了。记者:您是学什么专业的?新闻是您最开始的本行吗? 李佩钰: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纺  相似文献   

13.
过罢春节上班编稿,有的文章袭用的语式总是引得耳畔响起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播放的相声《生日祝辞》的声音。相声中“姑爷”对“岳母”说: 祝您老人家身体康健,寿比南山。但是,寿比南山是不可能的。这不过是我们的一种心情——希望您老人家长寿;但是,您想长寿就能长寿吗?生命在于运动。只要多运动,您就一定能够长寿;但是,您多运动就能长寿吗?心情还要舒畅,心情舒  相似文献   

14.
王冠 《全国新书目》2011,(11):16-17
如果您是一位热衷于独自旅游的发烧友,您出行前最希望得到的景点信息有哪些?如果您与朋友或家人一起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游玩,您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当您想了解一个景点的情况时,它能给予您景点概况、出行攻略、路线、住宿及美食的全方位介绍,甚至相关电话、网站地址、地图都能顺手查到,《中国自助游》(2012全新彩色升级版)就是这样一本贴心、实用的书。  相似文献   

15.
国庆五十周年前夕,记者向穆青同志提了一个问题:您在几十年新闻生涯中,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他想了想回答说,“最重要的”其实说起来也是最简单的:当记者一是要把握大局,二是要关心群众;还有一条是如何做人。记者说五十年大庆快要到了,正是需要回顾过去、总结经验的时候,请您就这个问题给我们的读者谈谈吧。穆青同志欣然应允,作了一番语重心长的长谈,对年轻一代期望殷殷之情溢于言表。下面就是这次谈话的速记:  相似文献   

16.
想念奶奶     
奶奶,您真的离开我们了吗?我相信您没有走远,可为什么不与我们梦里相见?您可知道,我们想您啊,您的孙女儿想念您…… 一个个夜晚,我总会想起您,想起您我就会泪流满面、不能自已,我担心您会冻着、担心您会背疼,我想给您掖掖被窝、捶捶背、揉揉肩,我想给您买可口甜软的糕点……可这都再也不能了……奶奶,您可知道,您的离去使多少人心痛难过?常常念叨您的不仅是您的子孙,还有我们的亲戚、朋友、街坊邻里,想起您无不唏嘘叹息,留恋难忘.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新闻与写作》的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很喜欢贵刊的来图求解栏目。拍摄这张照片费了我不少周折,在第一眼看到这些身悬一线,穿梭于冰冷高大建筑的孩子时,就有想拍的冲动。可先后取了几次景都不理想,一是受制于现场,一是没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很是着急。后来,联想到《摩登时代》里的卓别林,找到了切入点——现代社会程序化的节奏,在反复几次上下电梯后才拍到这幅图片。洗出后,我总觉得整幅片子太冷了,没了生机。我想请教专家,您如果身在现场,将会从什么角度,拍出一幅怎样的照片。(相机:尼康F100,镜头28-85mm)  相似文献   

18.
张大纯同志拍摄的《时代的信息》(见封三),在1985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展览中,荣获了银牌奖。这幅照片所以能给人极强的现场真实感,是由于作者在沸腾的现实生活中,善于运用摄影本身具有的特点,真实地纪录了典型的一瞬间。一篇没有内容的文章,会使人读后感到乏味,一幅没有反映出新闻事实特征的新闻照片,如同白纸一张,同样不能给人以启迪。《时代的信息》在形式上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在拍摄技巧上也不存在什么高难度。那么它究竟好在哪里呢?我以为它好就好在通过充实的  相似文献   

19.
“看了《南风窗》几期文章,感到不错,办得很活。文章别具一格。”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如是评说。一位报业行家说:“过去,我们这些新闻出版界的人都有一个愿望,办一份真正有特色的新杂志。如今看到《南风窗》,我们都说:有了,就是它!”它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获得如此好评? 《南风窗》是一份新闻性、社会性、综合性月刊。打开创刊号,扉页上的《告读者》,谈的不是自己创刊的主旨,而是刊物发起的一项活动:《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文章说: “假如您是市长,您想为广州做什么好事呢?”“假如您是市长,您有什么兴利除弊的措施要实施呢?”“广州的事情是大家的。想,要大家一起想;做,要大家齐心做。这是一篇不是发刊词的“发刊词”,它告诉读者,《南风窗》是大家的刊物,是大家发表意  相似文献   

20.
您的姓名、单位、从事夜班工作年限。 1、夜班时您一般几点上班、下班,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夜班、白班多长时间轮换? 2、请详述夜班工作期间一次较难忘的经历。 3、您近来在研究或跟踪哪些社会热点问题?夜班编辑工作以外是否还采访、写稿? 4、是否还有时间读书?读哪些书? 5、您对长期上夜班有什么感受?您是否热爱您的工作? 6、对于您的夜班编辑工作而言;哪种技能、修养最重要?如何提高? 7、长期的夜班工作对您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您采取什么措施来弥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