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动态     
我国科学家揭示水稻谷蛋白"调节"基因功能著名学术刊物《植物》最近发表了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万建民教授为通讯作者的有关水稻谷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主导完成的50个水稻基因组重测序及遗传变异数据库构建等研究成果,本月初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生物技术》上在线发表。该研究首次对栽培稻和野生稻基因组进行了大规模的遗传变异分析,为科学家深入挖掘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及促进水稻分子育种改良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3.
《大众科技》2009,(9):1-1
近期,国际学术期刊《基因与发育》(Genes&Development)正式发表了我国科研人员关于水稻调控抗旱耐盐新机理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成果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研究组完成。该研究组经过多年努力,在水稻重要性状遗传与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随着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及自然气候条件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荒漠化的趋势日益加剧。干旱和盐碱已成为造成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的两个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I0005-I0005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研究团队,日前成功克隆了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论文10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11-1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研究团队.日前成功克隆了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论文10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相似文献   

6.
科技动态     
<正>我国科学家发现白叶枯病菌侵害水稻机理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表明,白叶枯病菌会利用水稻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显性Xa13基因,减少铜在水稻导管中的分布而侵害水稻。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病原细菌利用宿主基因征服宿主的一种新机理,同时也揭示了可能涉及水稻与病原共进化一个典型例子。相关研究论文近期在国际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顶级杂志《植物细胞》上以重点推荐形式在线发表,同时配发了介绍文章。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朱英国院士团队在水稻恢复基因的克隆与分子机理上取得新成果,该成果以"Pentatricopeptide-repeat family protein RF6functions with hexokinase 6to rescue ric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PPR蛋白RF6与OsHXK6互作恢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链接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5/11/16/  相似文献   

8.
美国农业部研究局培育出一种ARS高蛋白基因小麦 ,这种小麦的麦籽粒蛋白含量高达 50 %以上 ,用该小麦粉直接制作面包、蛋糕等面食品 ,均不用再添加鸡蛋等蛋白辅料 ,就能够达到既松软可口、又富含蛋白营养标准。科学家是利用原有的小麦作母本 ,采用了分子切割的方法 ,将小麦基因链中的“蛋白基因开关”启动激活 ,从而使蛋白质合成量和合成速度加快 ,而获得这种高蛋白基因小麦。据称 ,调节这种蛋白基因开关 ,还可以生产出一系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基因小麦。高蛋白基因小麦  相似文献   

9.
据《每日科学》网站7月7日报道,日本富山大学的化学家经过数年的努力,合成出一个近乎完全人造的DNA分子,其声称该成果意义重大而多无,将为基因疗法、纳米级计算机及此类高技术产业带来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水稻作为人类的主食,其营养品质的高低至关重要,而作为水稻中两大主要贮藏成分之一的蛋白质,其含量及组成成分对决定水稻营养品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稻蛋白质按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可分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四种组分。现对多年来有关水稻中这四种蛋白质组分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据《每日科学》网站7月7日报道,日本富山大学的化学家经过数年的努力,合成出一个近乎完全人造的DNA分子,其声称该成果意义重大而多元,将为基因疗法、纳米级计算机及此类高技术产业带来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据《每日科学》网站7月7日报道,日本富山大学的化学家经过数年的努力,合成出一个近乎完全人造的DNA分子,其声称该成果意义重大而多元,将为基因疗法、纳米级计算机及此类高技术产业带来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遗传育种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实验室,最近在国际上首次破译了水稻的“长寿基因”,大大延缓了稻谷储藏的霉化变质期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基金》2006,20(6):344-344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蒋华良研究员于2006年9月接受美国化学会《药物化学》(J.IVied.Chem.)杂志主编P.S.Portoghese教授的邀请出任该杂志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任期五年。该杂志主要报道有关生理活性分子的设计与合成以及从分子水平评估此类分子的作用机理。该杂志目前的影响因子为5.0。这是继我国学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研究员出任美国化学会《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洪茂椿研究员出任《晶体生长与设计》(Crystal Growth & Design)杂志副主编及清华大学李亚栋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吴骊珠研究员出任《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杂志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之后又一位中国青年学者参与美国化学会所属出版物的管理、领导和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5.
植物     
正泛基因组分析揭示栽培稻和野生稻中基因组变异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黄学辉教授团队合作,在水稻基因组复杂遗传变异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学》。该研究绘制了栽培稻—野生稻的泛基因组图谱,系统鉴定了涵盖各类群水稻的编码基因集,其中很多新鉴定出的基因在各类群水稻中呈现出丰富的"存在—缺失"变异。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农作物。亚洲栽培稻及其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存在多种类群,分布广泛,可以适应多样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自然—遗传学》网络版发表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团队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首次发现并成功克隆的一个同时控制水稻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的QTL(quantitativetraitlocus,数量性状位点)基因,该基因被命名为Ghd7。  相似文献   

17.
《大众科技》2008,(6):1-1
《自然-遗传学》网络版发表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团队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首次发现并成功克隆的一个同时控制水稻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的QTL(quantitativetraitlocus,数量性状位点)基因,该基因被命名为Ghd7。  相似文献   

18.
成志 《世界发明》2003,26(10):19-19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人员最近破译了水稻的“长寿基因”,延缓了稻谷储藏的霉化变质期限,对粮食储藏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我国每年因稻谷储藏过程中陈化变质、仓储害虫以及霉变影响造成的损失约百亿斤,全国国有粮食企业、农户每年因储藏粮变质造成的商品粮质量下降,损失不低于200亿元,而长寿基因新稻种可推迟稻谷陈化变质期1-2年。  相似文献   

19.
高效抗虫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祯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5):353-357,399
植物转基因技术为培育高效抗虫水稻新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CpTI)基因是一种广谱抗虫基因 ,该成果采用最新研究策略 ,对该基因进行体外修饰 ,使其转译产物最终定位于细胞的内质网中 ,以增加外源抗虫物质的稳定性。实验证明 ,转修饰cpti基因的植物无论是抗虫蛋白含量还是抗虫能力均比转野生型cpti基因植物有显著的提高。已获大量转基因水稻株系 ,包括著名水稻恢复系明恢 81和明恢 86,并用其配制了杂交组合。转基因抗虫杂交水稻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进行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转基因杂交水稻具有优良的抗虫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实验小组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实验室以及美国热带农业生物技术国际实验室的科学家合作,利用图谱为基础的克隆手段从水稻基因组分离了白叶枯病抗性Xa21基因。该基因是水稻基因组研究中第一个采用定位克隆战略分离的基因。此项成果标志水稻生物技术和基因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有关论文已于1995年12月1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