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论宋词衰落的原因龙建国,黄曼玲词经历了两宋达三百年之久的兴盛期之后,便开始走向衰落。正如前人所说:“词于唐,沿于五代,具于北宋,盛于南宋,衰于元,亡于明。” ̄①虽说“衰于元”,实于南宋就已露衰败之象。王国维曾以“玉老田荒”来评定张炎词,这是切中肯綮的...  相似文献   

2.
淮河这一意象在南宋诗词中大量出现并成为文人表达爱国情绪的主要媒介物,但淮河流域词人及其创作却极其有限,且作品多为骚雅的咏物之作。本文就此分析这一创作现象。  相似文献   

3.
蜀道经济带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经济发展区。南宋与金、蒙长期对峙,战争不断。其中蜀道经济带成为边防前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军队长期驻守防御。战争以及供给军队钱粮物资,给当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破坏和影响,直接导致蜀道经济带的衰落。南宋蜀道经济带的衰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战争、物资供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4.
北宋的主流文化是士大夫文化,因长期党争而士风渐坏,在南宋的政治环境中这一文化逐渐衰落。由于统治者的扶植,且顺应了时代之需,南宋理学大盛,理学家留意于文学理论和诗文创作,朱熹尤有建树。宋代士大夫普遍悦禅,参与了禅林文化建设,南宋禅僧多追求文人的生活意趣,诗歌不乏佳作。南宋地狭官冗,读书人沦为"谒客",江湖文化遂成廊庙与隐逸外的主要文化形态,江湖诗派为此时的重要流派。  相似文献   

5.
北宋的主流文化是士大夫文化,因长期党争而士风渐坏,在南宋的政治环境中这一文化逐渐衰落。由于统治者的扶植,且顺应了时代之需,南宋理学大盛,理学家留意于文学理论和诗文创作,朱熹尤有建树。宋代士大夫普遍悦禅,参与了禅林文化建设,南宋禅僧多追求文人的生活意趣,诗歌不乏佳作。南宋地狭官冗,读书人沦为"谒客",江湖文化遂成廊庙与隐逸外的主要文化形态,江湖诗派为此时的重要流派。  相似文献   

6.
"丹心赤胆辉日月,青史孤灯照愚忠"。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的真实写照。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他生活在宋王朝由盛转衰。国土逐渐沦丧,王权日益衰落的时代。当时在南宋朝廷中,有主战与主和两派的斗争,陆游是主战派中的著名人物。由于南宋皇帝昏庸,偏安江佐,朝臣中主和派当权,致使陆游壮志未酬,抱恨终生。"六十年间万首诗",从陆游遗流下来的85卷《剑南诗  相似文献   

7.
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在分析多年来的洪涝灾害的基础上.总结了洪涝灾害的主要特征:灾害具有多样性、多发性和差异性.同时从地形地貌、气象气候以及人为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并从多方面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对策,为淮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西康边茶衰落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见证了西南汉藏民族大融合历史进程的西康边茶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汉藏同胞民族融合、共同发展的活化石。西康边茶业始于唐代,至民国时期,西康边茶业慢慢趋于衰落,衰落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原因,研究表明内部原因是根本原因,边茶业的衰落对当时西康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颍州在人口、农业、手工业、交通与城镇等方面都曾取得了较显著的发展成就,但是由于南宋初年以来不断的战争破坏,一度发展的颍州经济逐渐走向衰落,并影响元明清以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详尽收集了1927—1937年安徽淮河流域初等教育研究的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对1927—1937年安徽淮河流域初等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认为1927—1937年安徽淮河流域初等教育虽有所发展,但速度缓慢。主要原因是教育经费拮据,教学规模难以扩大,师资质量不高,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和混乱的社会环境等。  相似文献   

11.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复杂,兼之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圩田垦发和近代水利荒疏的影响,民国时期安徽淮河流域频发水灾。政府和民间社会成立各种机构和组织,采取工赈、农赈、急赈等多种举措来救治灾害,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救济作用,但整体的抗救效果并不彰显。  相似文献   

12.
元后期淮北自然灾害多发,包括水灾、旱灾、蝗灾等,尤其是黄河长期夺淮入海,使淮北原本良好的水系遭致严重破坏,使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自然灾害、民族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的加剧,为白莲教的传播提供了土壤条件,导致刘福通红巾起义的爆发。战乱使淮北人口稀少,又引发了明初的大移民。这一系列社会现象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一定的成因关系。可以说,元明之际是淮北社会的急剧变革时期。  相似文献   

13.
因宋元时期的战乱,淮河流域原本正常的商贸往来变为非正常商贸,借此可看出当时淮河流域经济社会的盛袁轨迹。宋代经济社会相对繁荣,交通便利,流域商贸繁盛。金统治时期,由于受宋、金战争的影响,流域的商业活动总体趋于萧条,交通不畅,并且在淮河南北沿岸出现了榷场贸易和走私贸易相并行的非正常局面。蒙古国统治时期,由于战乱等影响,淮河流域的商业贸易也受到很大破坏,同样出现了榷场贸易和走私贸易。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安徽淮河流域自然灾害十分频繁,高频率的自然灾害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带来了极大地影响,致使人口大量减少、大规模迁移以及灾民生活质量的大幅下降;社会经济日趋崩溃;濒于绝境的灾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起而抗争,并严重影响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地区古为广平卑湿的大陆九河之域 ,今属黄淮海大平原水力资源不足最为严重的地区。为此 ,国家确立了南水北调工程。此工程方案 ,有其可行之处 ,但应作较为全面的考察。如古代黄淮之间的鸿沟水系及江淮间以巢湖为中心的水路通道 ,历史上为沟通南北的主要路线 ,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当前即应予重点研究考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省沿淮、淮北地区65份大豆资源材料为试材,研究了该地区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特点,估计了主要农艺性状的群体平均数、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遣传相关及选择指数等遣传参数,明确了以生育后期、单株粒数、单株产量构成的选择指数对产量的选择效果最佳。提出了对该资源群体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淮河文化包含着艰苦奋斗的精神、热爱家乡的情感、深厚的哲学底蕴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在当下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它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宝库,有利于促进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塑造淮河儿女良好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江、黄河、淮河和汉水共同号称“四渎”,是四条著名的文化大河.其中,长江与黄河历来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父亲河和母亲河,其地位无比崇高.但近年研究考古却发现,文化历史也有自身的盲区和失误.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悠久、最应享有尊崇地位的河流应该是汉江.只是汉水固有的历史文化光芒被长久地、偏执地遮蔽起来了而已.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地区经学的发育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淮扬吴越地区经学发育区域最为广阔,经学家分布最为集中,经学地位提升最为迅速。优越的地理载体,良好的经济基础,显要的政治依托,深厚的文化内涵,则是此种局面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试论近代安徽江淮地区集市贸易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市贸易是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切入点,安徽江淮地区集市贸易在晚清和民国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以芜湖为中心的长江流域系统和以蚌埠为中心的淮河流域系统,并形成系统、区域、县域三级网络;出现了专业市场,形式多样,集市内部“行”、“市”多样,货物和人员结构有了变化;强化了对外传输和文化娱乐的功能。它的发展反映了这一地区商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