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一个长谈不衰的话题。从这种文体诞生之日起 ,关于“真实”的话题讨论就没有停止过。本文从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内涵谈起 ,分析了各种“真实”的见解与创作实践中的矛盾 ,提出了报告文学“真实”的看法 ,即 :非虚构的理念与体验性的时空  相似文献   

2.
作为两种不同的写作体裁 ,报告文学与通讯究竟有何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呢 ?抑或说 ,两者的本质区别究竟何在 ,多年来 ,这一直是新闻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一、报告文学与通讯的不同之处(一 )写作体裁上的不同。报告文学属于新闻性文学 ,具有多姿的文学性特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报告文学是选择的艺术 ,在千百万人物或事件中选择报道对象 ,在报道对象成百成千个事例、细节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来塑造对象、反映事件。因此 ,它的创作方法应该重再现 ,而不是重表现。 2 .报告文学要求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更深刻地揭示矛盾 ,更完整更形象地刻…  相似文献   

3.
习惯上,人们对报告文学的体式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划分。前者有人物报告文学、事件报告文学、全景式报告文学,后者有传记式报告文学、书信(日记)式报告文学、札记式报告文学、访问记式报告文学等。但从创作实践考察,则还有诸如政论体报告文学、调整报告体报告文学、时事评论体报告文学、游记体报告文学等鲜有人论及。本文择其要者,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4.
电影《可可西里》和报告文学《可可西里,我为你哭泣》在表现内容上都突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这三对矛盾,通过对这三对矛盾的分析,引发身处现代文明之中的我们对人生价值观的一系列反思。  相似文献   

5.
对于报告文学未来生存的忧虑,源于对报告文学存在价值的质疑.目前,关于报告文学包含于文学之中、报告文学属于新闻还是报告文学是集文学与新闻于一炉等三种观点都存在问题.其实,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立文体与文学和新闻有显著的区别.本文就是基于对报告文学特点和性质的研究,明确定位报告文学的文体独立性,并提出了报告文学发展的若干对策,以肯定报告文学文体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 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过程中,作为时代敏锐神经的“艺术文告”——报告文学,有过令其任何文体都无法比拟的辉煌.这一时期里,每一次较重要的思想解放和观念突破,都有报告文学作为先导而出现.例如《哥德巴赫猜想》和《小木屋》带动了重新评价知识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国的“小皇帝”》、《黑色的七月》促使人们重视教育改革;《伐木者,醒来!》、《中国的水污染》等,向人们展示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提出的严重挑战,警示人们关注“绿色主题”.然而正如报告文学作家乔迈指出:“成功容易掩盖矛盾.……醉眼陶然中没有做好继续发展壮大的准备.理论尤其贫弱.偌大中国,有几个算得上是远见卓识的报告文学理论家?我们的理论家大多是在研究小说之余揭示涉猎一下报告文学,大多又是就事论事”,这种理论与实际相悖的状况,有碍于报告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为  相似文献   

7.
方澍 《考试周刊》2011,(89):18-19
本文结合经典的报告文学作品,探讨报告文学的时代性特征,凸显报告文学体现时代精神、表达人民心声的功能.指出报告文学的时代性必须与真实性统一,并探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媒体发达对报告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评论李鸣生的长篇报告文学《风雨长征号》的同时,阐释了关于报告文学五个方面的问题:关于报告文学的长与短;报告文学新闻性新解;正义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本源;报告文学独特的审美取向;潜规则与显规则探究。  相似文献   

9.
评论界和读者中存有对报告文学的误识和偏见,有不少对报告文学过分的苛求。因此,有必要提出一些或许是更加接近和符合报告文学自身文体特性的评判角度。但是,这并不是简单地排斥和否认报告文学的文学艺术性原则要求、有意地忽略报告文学的文学艺术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报告文学美学品格的多维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美学品格,是当下报告文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立足于我国报告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的创作实践,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现实美、形象美、细节美、叙述美、诗意美、语态美等多维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11.
龚举善教授《走过世纪门》是一部有着较高学术价值的报告文学研究专著,其学术理念、本体思路、对报告文学主题的分析、对全球视野下纪实文学的宏观把握以及开放的结构形态,是对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全景式报告文学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和作家创新意识的产物;全景的含义包括全面描述和全面评价两个层面;全景式报告文学既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某种不足。  相似文献   

13.
从《访苏心潮》与《狂喜札记》中可以看出.报告文学不应兴奋张扬地抒发激情.报告文学是有限制的文学艺术创作.多样性不是随意性,它只能反映和报告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地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在历史流变与现实发展的交汇点上进行升华与创造.使作品深深打上历史与时代的烙印.才是真正把握了报告文学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从题材、结构、叙述方式、语言四个方面描述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认为新时期报告文学在题材形态上复杂化,并运用立体思维处理题材,报告文学的结构由微观走向宏观,其叙述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报告文学的语言则是多种文体语言的糅合。新时期报告文学实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有机兼容。  相似文献   

15.
报告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已久,怎样振兴报告文学,本文汇总了若干篇对八十年代生产过轰动效应的报告文学作品进行解析的文章的观点,从文本解读、理论探析两个方面详尽地分析了报告文学产生轰动效应的诸多因素.最后总结出了几条带有普通性的规律作为启示,以期对报告文学创作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报告文学的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文学在新世纪该以何态势迎接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新时代的趋势和特征对报告文学的影响,并对报告文学进行了回顾与前瞻,对新世纪报告文学的走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以群作为报告文学研究者,他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报告文学发生论、抗战报告文学论和报告文学典型论三个方面.以群为报告文学重要的研究者,不仅因为他对报告文学研究历时甚久,而且更是由于他研究报告文学比较广泛且有一定的系统性,对有些命题的探讨,颇富理论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忧患意识,但这常常被视为个体的一种人生观,而未像报告文学家那样把它作为国家民族整体的思维模式;中国文学的大部虽也时常将“忧患意识”作为文体功能,但却没有像报告文学那样角色明确和自觉,并且能一以贯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忧患意识”是报告文学主体思想情结的核心和本源,这应当被视为报告文学审美生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报告文学的影响力在逐渐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原因是根本性的,即数字化时代社会文化对文体的影响.在20世纪报告文学繁荣的时候,报告文学真实性、时效性、文学性的文体特征非常明显.时至今日,报告文学原有的文体特征虽然存在,但已逐渐弱化和转化,并与新的媒介、新的传播形式融合,产生出了新的文体特质.  相似文献   

20.
赵瑜报告文学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跨越1980年和1990年代的报告学作家,赵瑜有着独特的创作理念。他的本由早期的对地域性或行业性具体人、事的描述上升到对社会公共话题的宏大叙事,并显示出独特的反思与批判意识。其艺术建构的先锋性和包容性,生动地体现出晚近20年报告学体嬗变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