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称呼在语言交际中往往成为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恰当的称呼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不恰当的称呼则会造成对方的不快,为交际设下障碍。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差异,而且表达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态度和思想感情。为了保证交际的正常进行,说话者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以及与对方的亲疏关系和谈话场合等一系列因素选择恰当的称呼。  相似文献   

2.
梁洁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101-102
称谓语是人们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许多情况下对对方使用的称谓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不同的称谓可以反映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关系和情感好恶等等.言语交际所要表达的许多信息,往往不必通过交谈,而是直接通过称谓就可以表达出来.因此,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讲,还是从语用的角度而言,语言称谓的研究都有...  相似文献   

3.
做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情景中担任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人们在与其它社会成员进行交际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恐怕是如何恰当地称呼对方,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无非为权势关系或同等关系,在英语交际中,不同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不同的称呼类型,反之,不同的称 呼类型又反映出言语交际双方当时的社会关系,本论述了两种基本社会关系在英语称呼语中的体现,从而揭示出在学习英语称呼语时,不只是要学习称呼语的构成形式。更要注意其使用规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如何选择恰当的称呼语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英汉称呼语的比较分析 ,探讨这两种语言中称呼语的使用差异 ,指出正确使用称呼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一、语言与称呼语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汉语中的“同志”、“哥哥” ;英语中的“mother”、“madam”等。在语言交往过程中 ,称呼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词语 ,往往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谈双方的身分角色、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 ,而且实现了交际双方的感情交流。因此 ,如何根据讲…  相似文献   

5.
情书称呼是一种微妙的言语形式,其组合的恰当与否,主要取决于语言材料的选择,而语言材料的选择又要取决于交际对象的特点和彼此间的关系等情境因素。写情书,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称呼对方,如果称呼不得当,就会直接影响交际的效果,甚至弄巧成拙,闹出笑话,所以语言材...  相似文献   

6.
言语幽默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交际方式。言语幽默的使用者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将幽默内涵包孕在其话语中传递给听者并期望对方获得。然而由于交际双方所拥有的认知语用背景各不相同,说话者的目的并不一定能达到,幽默交际经常会出现失败。应用C-R-A模式(合作·关联·顺应模式)分析幽默交际失败的优势在于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阐释了幽默的失败,可以发现交际对象的合作意愿和认知语境和对信息的处理模式都会影响幽默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际中的礼仪对人际交往和沟通起着决定的作用,口语交际中的礼仪着重包括“说话有分寸”“恰当地称呼他人、入乡问俗”“尊重对方”“自我介绍,沟通桥梁”“正确称呼,避免模糊”“恰当赞美,引发好感”几方面,着重从语言表达的自身实现口语交际的的得体.  相似文献   

8.
称呼语是说话人对人际社会角色关系的指示语和交往心态的定势语。它既可以作为双方交谈的起始语,又可以作为交谈过程中的调节语和话题转换语。称呼语是人们言语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一种语言形式。我们汉民族有几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在人际交往中,历来都很重视称呼语的使用,用称呼语合宜地表示自己和交谈对方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用称呼语鲜明表示自己对于交际对象所持的态度。由于世世代代的继承与发展,现在,我们已建  相似文献   

9.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口语交际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据模糊限制语的概念,结合交际能力学说及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会话含义等相关理论,可以确定在口语交际中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够巧妙地弥补说话者在某方面的无知或知识的不足,促成交际的顺利进行,使人们的言语表达更加委婉含蓄、礼貌得体,维护对方的面子,维系交际双方平等友好的关系;还可使说话者的表达更严谨、更客观,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体现出说话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灵活选择语言、使用交际策略为交际服务的能力及高超的人际协调能力。因此,应重视并努力培养在口语交际中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意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钰 《文教资料》2012,(23):30-32
称呼语在言语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身份地位等,恰当的称呼是顺利交谈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称呼语的变换则可以传达出更为丰富的交际信息。而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反映现当代生活的一面镜子,本文着重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称呼语变换问题,注意从语言和文学双重角度对此表象进行捕捉与分析,以促进现代社会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交际中总以某种言语形式称呼对方。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而称谓语是社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不同的称谓语往往反映出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关系、价值观念和传递着含蓄而丰富的情感信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若不了解对方称谓语的使用习惯就会造成语用失误,这样就给双方的交流带来极大的不便。通过对称谓语的定义、分类、功能等三个方面阐述中西方称谓语的异同和根源,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称谓问题。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新视角来深化人们对称呼语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口语指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交际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是指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交需要,运用连贯的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交活动。口语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接收对方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对方的过程,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口语交际是语言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能力的结合体。口语交际能力指在口头交际过程中,每个说话者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情景、讲话的动机及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他们能恰当、得体地用英语表达其交际意图,正确地辨识和理解他人用英语表达的交际意图.为了使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熟悉英语中不同言语行为的特点及其运用,掌握一些间接言语行为的策略,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并充分利用各种教辅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交际实践机会,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包含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的三种言语行为,分别蕴含于说话者的言语表述行为中。言内行为表达着言语行为的表层文字意义,言外行为传递着说话者的言外之意,言后行为隐含着话者言语行为的真实意图。本文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言语行为在言语交流中的具体体现、应用,可促进大学英语四级的四级短篇听力理解教学和学生英语言语行为交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姚云 《滨州学院学报》2014,30(4):111-116
认识情态作为情态的一种,表达说话人对命题可能性与必然性的看法或态度。在日常会话中,说话者会使用大量认识情态表达方式,但这些表达方式不仅仅表示说话者对于命题的态度,还蕴含丰富的语用功能。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出发,基于对电视访谈对话的语料分析,着重探讨了汉语日常会话中认识情态的表达方式及其语用功能。研究发现:汉语会话中认识情态意义主要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情态附加语、证据性情态表达语、语气助词、附加疑问句等体现出来。在日常会话中,认识情态实则是一种语用缓和策略,包含言语行为的言外之力。说话者使用不同的认识情态表达可以传递不同的意图,如期待得到对方的认同,降低自己断言的力度,表达显而易见的事实,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礼貌策略。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汉语认识情态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言语交谈者在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认识情态。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他们能恰当、得体地用英语表达其交际意图,正确地辨识和理解他人用英语表达的交际意图。为了使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熟悉英语中不同言语行为的特点及其运用,掌握一些间接言语行为的策略,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并充分利用各种教辅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交际实践机会,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将基础阶段即一、二年级口语教学的任务叙述如下:在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达到能利用已掌握的英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不同的交际功能,逐步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的结合.我们知道口语是利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如何选择恰当的称呼语是说话者社会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英称呼语的分类比较,讨论了两种语言中称呼语运用差异,指出能否正确使用称呼语是汉英跨文化交际成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接收对方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口语的形式传递给对方的过程。它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口语交际的这些独特性使之与阅读和写作教学相比,教学策略迥然不同。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口语交际提出的教学建议精神,结合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笔者归纳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口语交际分为“对话”和“独白”两种言语方式。前者指对话双方直接交流 ,说者和听者角色不断互换 ,双方凭着对对方话语的正确理解 ,做出恰当反应 ,使对话继续下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言语方式。后者指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较长而连贯的言语 ,如看图说话、口头作文、演讲等。听众与说话者没有直接的言语交流 ,一般通过表情、气氛来回应 (如无反应 ,则交际等于没有发生 )。长期以来 ,这种“交际性”在听说教学中被忽视。一是“听”和“说”人为割裂 ,分而治之 ;二是偏重独白言语练习 ,且很少关心听者的感受 ;三是话题脱离生活实际 ,为练习而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