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八一三"抗战期间,上海战区的难民大量涌现,我国社会各界人士或组织团体纷纷参与上海的难民救济工作,在难民拯救的大队伍中教会也在积极行动,开展难民救护工作。教会各机关团体为难民募捐,办理众多收容所,提供生活救助、医疗救治、卫生教育、心灵抚慰等服务,难民救济工作成效显著,缓解了政府难民救济工作的压力,为上海战区的抗战支援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教会教育在近代湖南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会教育在湖南起步晚,发展快,在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教育中,教会中学教育的成绩最为突出。近代湖南教会教育具有门类齐全、自成体系;重视英语和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学生独立意识较强等特点。教会教育为湖南教育增色添彩,培养了众多人才。教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有所裨益。教会学校师生的爱国运动也成为整个民族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李倩 《华章》2010,(19)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19世纪晚期,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这一时期被称作"镀金时代".伴随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而来的是美国社会严重的贫富分化.受自由主义传统的影响,美国政府对贫民未采取有效的救济.作为应对社会危机的一种方式,慈善事业在此时期逐渐繁荣起来.宗教教会作为慈善事业的传统力量在社会保障却相对滞后的社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持续八年的艰苦抗战,使湖南农业蒙受巨大灾难,为恢复农业生产,加快战后重建的步伐,成立于1945年的湖南善后救济分署开展了一系列的农业善后救济工作。农业善后救济工作的展开有效缓解了湖南的灾情,为战后湖南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农业善后救济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娄底地区社会力量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娄底师专李德阳湖南娄底地区社会力量办学古有私塾,清末民国以来宗族办、教会办、个人办的私立小学遍及境内,私立中学亦开始出现。建国后,私立学校曾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消失,80年代后勃兴,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  相似文献   

6.
同仁医院是近代安庆惟一的教会医院。它不断壮大 ,声誉较好。与此同时 ,安庆的教会医护教育和医疗救济事业也迅速发展。教会的医疗活动对该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乃至社会观念的变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彼得大帝的改革历来为史家所称道,而本文论述道:教会改革在彼得的整个改革活动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从经济上削弱了教会的力量,而且也从政治上打击了东正教会这一对沙皇政权形成威胁的力量。彼得一世的教会改革,配合、促进了他在其它方面的改革,或者可以说,教会改革本身就是彼得一世全面的社会改革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中具体地分析了彼得一世教会改革的动因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南慈善救济事业成绩突出,在湖南慈善发展史上地位重要,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明显不足。比如,灾荒救济缺乏长远规划,时常疲于应付;没有形成稳定的慈善救济专业人才队伍;现代慈善意识和理念缺乏,传统因果报应思想浓厚;灾赈机制运转效率低下,慈善救济效能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盛海娟 《文教资料》2008,(4):160-162
教会大学萌发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得到初步发展.教会大学从建立起就一直注重教学质量,在学生教育、师资力量以及授予学位等方面都进行了努力的探索.教会大学推动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客观上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步提供了一种模式,创新了中国教育课程的模式,同时也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提供了一批管理和教学人才.教会大学虽然在中国的教育历史上只存在了短暂的时间,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磨灭的,我们应该借鉴教会大学的办学经验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38年至1943年重庆大轰炸期间,国民政府实施了空袭难民救济。救济措施包括组建专门空袭救济机构、颁布救济法规、动员民间力量救济和奖励空袭救济人员。在具体的空袭救济中,政府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收容、医治难民,并向难民发放急赈和小额贷款。国民政府的空袭救济具有阶段性、突发性、广泛性和慈善性的特点。空袭救济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难民的生命安全,解决了难民的生活问题,安定了民心和社会秩序,粉碎了日本妄图以炸迫降的阴谋,从而支持了中国长期抗战。但由于救济经费的不足、救济力量的有限以及救济措施的失当,国民政府的空袭救济效果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人民不仅遭受了战争带来的祸患,而且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为支持抗战,国民政府发动全省人民积极进行赈灾救灾,重建故土家园,采取了急赈、蠲缓、平粜、工赈、放贷、防疫、募捐及难民救济等赈灾措施。这一时期的赈灾,由于战争的影响和国民政府政策的制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客观上安抚了民心,鼓舞了士气,促进了抗战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23年日本发生严重地震,中国各界积极投入救灾,湖南也参与其中。湖南在本次救灾中主要的救助活动包括由湖南华洋筹赈会召集各界分途募款,湖南省政府在米禁的情况下允许日本在湘采买谷米赈灾。这一行动反映了赈灾活动超越国界和政治的人道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徐州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明清两朝均有蠲免税粮、截拨漕粮、开仓赈济等一系列荒政措施予以应对,力图在保障封建统治秩序的前提下维系地方民生。作为国家荒政措施的执行者和地方救荒的组织者,徐州地方官员积极参与地方水利兴修和荒政建设,以地方士绅为主体的民间力量也在地方救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代以前,今安徽境内发生水灾、旱灾、震灾、风灾、雹灾、雪灾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其中,水灾、旱灾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是水灾,发生的频率最高。历代中央政府重视救灾,采取蠲赈、仓储和治水等救灾举措,这些措施对纾缓灾情、救助灾民,帮助灾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灾荒史研究中,与灾荒救治有关系的民间赈灾组织备受关注。《同乡、赈灾与权势网络——旅平河南赈灾会研究》一文通过由在京的豫人精英等发起成立的旅平河南赈灾会切入河南1928年灾荒史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更多关注人际关系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它把旅平河南赈灾会看作一个由各种社会关系连接而成的网络,这张网络,由旅平河南赈灾会所承载,覆盖了整个活动区域,在赈灾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湖南近代金融业兴起于二十世纪初,抗战前十年得到初步发展.抗战爆发后,湖南的金融业迅速转入战争轨道,成为西南金融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时湖南的金融业在健全全省金融机构、维护法币信誉、扩大经营业务、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近代以来湖南金融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形成了一些金融中心,有力地支持了抗战;促使了传统金融机构钱庄业的衰落和农村借贷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艰苦的抗战八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以战时湖北、湖南后方手工业为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抗战时期后方手工业勃兴的原因。通过比较两湖后方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异同,本文认为,在战时工业品异常短缺的背景下,两湖后方手工业与有限的机器工业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为坚持长期抗战,提升鄂西、湘西山区工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发挥突出作用,从而成为大后方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灾荒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对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长江中下游六省(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农村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在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打击下,农民饥寒交迫,流离迁徙甚至铤而走险。面对处于生存危机中的灾民,国民政府既无减灾能力,又乏救济对策,其赈济无法达到赈灾安民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抗战爆发后,为了使湖南的交通与大后方连接,国民政府和湖南省政府大力开发水陆交通线,修筑了湘桂铁路湘段、衡宝公路和洞榆公路,并对原有公路进行改造.但由于日军不断进攻,湖南的陆路交通线常遭破坏.同时,政府统制水运,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和水陆联运业务;近代走向衰落的驿运事业也发展起来.战时湖南的交通便利了后方大量物资的流通和人员流动,支撑了中国抗战;促进了全省经济和城市发展,加快了湖南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