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师与学生的初次见面.给学生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新老师对学生而言总有一种新奇感和神秘感,在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期待.期待着有一个让他们喜欢的老师出现.期待着有一个能给他们带来意外惊喜的老师出现。当学生在课堂上首次见到教师时,他们对教师的品德、学识、才能、个性尚无了解,他们会从哪些方面来形成对老师的最初印象呢?一般来说,教师的仪表、身材、表情、谈吐、姿态、年龄等都是学生构成对教师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对教师的外表、言谈和行为这些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有什么样的境界?怎样才算是一名有境界的教师?我不想在这里讲更多的大道理,只想从如何把握五个度这一角度谈些个人理解和体会。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充满温情和爱心是教师的第一素质要求。教育需要以爱作支撑,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心的老师就不可能爱岗位,爱学生。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以一种宽容、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从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学生,以心换心。  相似文献   

3.
在反映高三生活的电视剧《命运的承诺》中,勤勤恳恳奋战在高三讲台上的房老师无法赢得学生的心,面对学生集体要求撤换她的上告信,房老师流着眼泪,痛心疾首地问校长:我为他们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为什么却换回这样的结果?!的确,许多老师也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为什么端给学生一盆火,回报的却是一块冰。老师抱怨学生: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学生却说:你的爱越深,我就越来越心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多情总被无情恼”的尴尬境地,又是什么阻隔了老师与学生的水乳交融?一、爱的出发点狭隘爱的付出应是无怨无悔的,而有些老师的口…  相似文献   

4.
陈峰 《考试周刊》2011,(6):122-122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存课堂上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引导他们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社会。教师要对德行教育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正如《普通高中老师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学生尊敬老师不仅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而且是学校教育中促使学生必须养成的行为习惯。老师爱护学生既是教师职责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老师要达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是两大主体,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最理想的境界,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教师“爱生”,才会有学生“尊师”,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的教师,尽管他们所处的年代、环境、地位不同,但都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生.蔡元培、叶圣陶、斯霞、  相似文献   

6.
《教育情报参考》2006,(12):I0001-I0001
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他们喜欢的是刻想着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是对学生真诚、坦荡,能得到学生真心与信赖的教师。他们喜欢是有丰富阅历的、有广博知识的,晓知一些古今中外、天地理、学时事、体育名人的教师。  相似文献   

7.
周铁 《湖北教育》2009,(12):37-37
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现代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传授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要求必须将学生看成是一个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生命体,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在教学行为上注重“四个创新”。  相似文献   

8.
夏立新 《考试周刊》2010,(23):216-216
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而实际上教师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有的学生似乎非常调皮,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我行我素:有的学生似乎真的很笨,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地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品质恶劣,自上小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面对这些学生,老师们逐渐丧失所有的耐心和信心,对他们采取各种惩罚手段:体罚、变相体罚、心罚。有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讽刺、挖苦他们,一点点地挖掉他们仅存的那点尊严和自信,让他没有朋友,没有关爱,没有温暖……  相似文献   

9.
晏红 《家庭教育》2006,(4S):30-31
有一个教师家庭,孩子很聪明,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跟人打招呼。学生经常会有问题到老师家里请教,出于礼貌,学生们常常跟老师的孩子说说话,但这个孩子很少接话、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学生觉得挺尴尬。学生不明白,老师常常教育他们要有礼貌,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提这样的要求呢?但这话只能憋在心里,谁好意思向自己的老师提意见呢?这位教师的家庭教育误区可谓“当局迷,旁观清”。  相似文献   

10.
一、变要求学生为要求教师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在文明礼貌中要求学生见了老师要主动问好。就这点小小的要求,具体实施起来效果却一直不够理想。学生见了老师不是扭扭捏捏,就是远远地躲避,很不自然……其实,学生并不是不尊重老师,也不能说他们没有礼貌,只是他们还没有养成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不要硬性要求学生先向老师问好,可以反过来提倡教师见了学生要主动问好。要求一变,结果截然不同:师生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在“言传身教”的基础上以真爱的心去教育学生,用感情去打动他们,要尊重、爱护、谅解学生,关注学生命运,对他们的前途负责,把握好教育的尺度,使教育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孩子们6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给他们些什么呢?我想,应当让孩子们从小就有追求、有向往、有勇气,沿着正确的人生旅途坚定地迈出第一步。也就是说,班主任应该给他们情感、给道理、给信心、给方法、给欢乐。一句话,就是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一、给情感———赢得学生的心原来我以为当老师就得严,严以立威,以威取信。但在这几年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发现占据他们心灵的,不是老师的严而是爱。他们往往把接受老师爱抚的一件件小事说个没完没了。于是我才懂得爱的力量和价值。老师要给予学生真…  相似文献   

13.
教学生。要教心;教学生。更要交心。然而。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更是一个大难题。首先。教师工作的繁忙使我们无法做到时常与每一个学生深层次地交流。其次,作为学生。他们更愿意和同龄人说自己的心事。和日记本倾诉自己的烦恼.作为有能力帮助他们的父母、老师,是听不到他们的心里话的。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教育者的无奈.是很令人遗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王婞 《考试周刊》2010,(55):58-59
今天的初中生大都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成长在一个完全开放式的社会。他们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自主意识强,对事物经常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喜欢对知识进行批判式学习。传统的语文课堂学习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掌握“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这虽然在近几年的教改中有所变化.但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子。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灌输式教育,独自唱着主角,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双差生”是指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老师头痛,学校厌烦。因此.一直以来学校对这类学生要么一棍“打死”。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要么则干脆开除,把他们推向社会。孰不知.学校是教育场所,起教书育人作用,家长把子女送来.就是要我们教好他们.怎能轻易把他们推向社会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他们教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善待他们.才能把他们转化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本人试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一、人为因素的影响 1.传道者忽略学生的情感.抢占课堂主体首先,每当走进教室,大多数教师都是吝啬自己的笑容,教师拉长了的脸意味着:我是老师,我说了算,而你是学生,就得必须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服从我的.在这种教育框架的约束下,学生表面上成了老师的忠诚听众,而实际上他们心不在焉,因为老师在唱独角戏的同时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 ,抓住契机 ,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之间的联系 ,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 ,从而形成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教学实践中 ,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 )及时肯定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 ,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 ,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 ,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 ,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  相似文献   

18.
封建教育意识教师对学生心理研究欠透彻,特别是面对身心急剧变化的中学生,他们心理上要求独立,强烈关心自己本身的存在,逆反心理强,有如小草要顶破土层才能生长一样,时时反抗、抵触老师。这时老师不从根本上去找原因,只慨叹一代不如一代,奉行“黄荆棍下出好人”的信条,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强制压服,扼杀他们的天性,泯灭了他们的创新火花,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世界上如果没有老师会怎样?我满以为他们会说没有老师就没有知识,没有老师就没有科学等,可是孩子们的回答却令我失望:没有老师就没有考试,没有老师就没有作业,没有老师就没有暴力……听到这些回答,我不禁从心底发出一声感叹:孩子,我用什么触动你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三尺讲台给了我太多的教育体验和情感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情感交流的纽带便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因此师生之间要有和谐的情感共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可…  相似文献   

20.
爱让我成功     
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的爱对学生学习,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决不是某些人所说的放纵不管或听之任之,而是对学生施予更严格教育之前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要求老师在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