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古代书院是一个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组织,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传承文化、开启民智中体现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意蕴,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结合、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倡导师生互动、培养独立精神、百家争鸣、兼容并蓄、崇尚自主精神、躬行践履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对于重振当代大学精神,完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关系,推动大学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院教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到了21世纪的今天,当代大学正结合西方住宿学院制进行书院制建设的尝试。书院精神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结晶,其中"尊德行"的德育教育、"精思善疑"的求是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教育等教育性特点更是书院教育的精髓和灵魂。对古代书院精神的教育性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对书院精神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而进一步有利于当代大学书院制建设从中寻求启迪,汲取借鉴,形成重视学科交叉的通识教育、配备全方位指导的导师团队和构建师生融合的学术型社区等当代大学书院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史上,福建书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福建书院研究的进展,因其文献整理的滞后而相对迟缓。为了拓宽与加深福建书院研究的视域与深度,全面系统地发掘、收集、整理福建书院文献,具有不可或缺的启示津梁、嘉惠士林的作用。明清福建书院文献是一座充满书香的巨大福建历史文化遗产,它集中而翔实地记录了福建古代书院的发展历程、生员规模、教育理念、授学方式、培养水平、藏书刻书等情况。不仅对还原古代福建书院的历史面貌与发展规律,揭示古代福建书院的教育成就与文化贡献,彰显古代福建的学术思潮、人文精神与社会风尚,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福建传统书院的复兴与新时代书院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书院的章程集中体现了书院创办者的教育理念。明代湛若水创办的大科书院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传统的"大学精神",而且更注重"大学精神"在书院管理中的养成,即从格物致知着手,在修身齐家中磨炼,促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显人性,完成人格,这就是湛若水"以精神养精神"的大学精神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文化载体,在其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播了学术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形成了书院独有的人文关怀理念.文章通过对书院精神文化的研究,分析书院的人文特质,试图对当今的大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湖湘文化是湖南古代书院学术研究的精神实质。湖南古代书院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蕴育了一系列学术研究精神。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紧密联系;著书立说,刊印发行;自由讲会、门户开放;师生互相砥砺,关系融洽;博学多思,存疑多问;经世致用,力行践履等,都是湖南古代书院的学术研究特征。这些特征启示当代湖南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必须明确教学与科研之问的关系,科学定位教学与科研,使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学术带头人建设,塑造大学名师;打破学术壁垒,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发展;灵活设置课程,大胆创新,加强学科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学书院制不仅是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更是新时期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已成为我国高校探索如何办好现代大学的一种尝试。现代大学书院传承中西方"全人"教育理念,契合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使命,有效地推进高校文化育人和通识教育,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内涵式发展。但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改革共识难、书院和学院协同难、教育功能发挥难、导师制推进难等现实困境。需要正确认知大学书院,探寻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书院建设路径和运行模式,增强大学书院的自治性,创建支持性的制度环境,传承中国古代书院的精神内核,促进现代大学书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秉承书院优良传统 重塑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大学目前出现了人文精神滑坡和文化品位下降,功利主义思想愈演愈烈,官本位倾向严重,以及知识分子缺少公共义务和道德责任等大学精神问题。检视中国古代教育与学术中心的书院,其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理想,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爱国精神,务实、求是的治学态度,开放办学、兼容并蓄的办学风格等,至今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结合书院精神重塑中国大学精神,需要我们重识书院传统与精神,需要大学的大师学者起模范作用,更需要让师生具有教学自由的学问之道,使大学拥有管理自主的办学真谛,最终使知识分子的良心节操撑起中国大学精神这片蓝天。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产物,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道德教化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精神。而今,我国高校在传承古代书院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住宿制经验,进行现代大学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实现三全育人,成效显著。但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模式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尚未成熟,各高校在书院制度建设、空间运用、导师选聘、社区综合治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促进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教育生态发展以及学生全面成长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从现实来看,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传统书院制与西方住宿书院制模式移植的结果,在精神理念与性质定位、顶层制度设计、学问之道建构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思考。回溯历史,近代新儒家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坚持中国文化本位,沿循“哲学—文化—教育”思想理路,积极创建勉仁书院、复性书院、民族文化书院等新型书院以实现“教育救国”之伟业,为现代大学书院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有鉴于此,现代大学书院建制要把握时代机遇,建构高质量发展方略,从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等哲学维度出发,明确现代大学书院的内核精神,重视现代大学书院的传统文化研修与传承,践行现代大学书院的学问之道,最终实现本土生长的终极目标,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当前,以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某些元素而实施的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在实践中遭遇一系列难题。问题的症结在于古代传统书院的生活空间和教育空间是融合的,而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却使二者分离,现代大学书院制只是继承了传统书院的空间形式。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需创造性地传承古代传统书院的精神而非形式,在导师制、通识课程、社团活动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同时探索书院与专业学院和学生工作系统协同育人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台湾文德书院成立于2017年,因有山长黄俊杰先生的主持,别树一帜,激发了巨大的学术能量与文化影响力,颇为疲振乏力的台湾书院文化注入清新的健动活泉。书院山长黄俊杰先生以儒为学术志业,教学成就斐然,学术业绩卓越。其学术关怀涉三大领域:东亚儒学思想史,战后台湾史,当前大学通识教育。期待未来书院的文化与精神,不仅可扮演两岸共同的沟通桥梁角色,也能成为东亚文化和平的共同元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书院教育的性质与精神探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机构的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解析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兴衰史和书院教育的性质及古代高等教育存在的两个基础:本体基础和社会基础.书院存在的生命力在于学术自由的精神及其对社会需要的适应,这是书院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存在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独具特色的学校形式,它涵育了深厚广博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的内涵主要是:德业并重的目标追求;自由活泼的为学品格;创新争鸣的开放气度;谨严纯正的治学精神;知行合一的践履理念。本文对书院文化精神的这些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延绵千年,为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有书院办学历史底蕴的现代化学校,应当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精髓,传承书院办学精神,追求"德业并重,以德为先"的教育目标,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鼓励特色与创新融合,推动专业与科研引领,积极寻求传统与现代办学的有机结合,守正出新,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6.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和学术机构,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书院文化,主要体现为德育优先的教育理念、学术自由的教育精神、独立自主的培养模式、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这些优秀传统对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书院精神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独特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存续千余年之久。在其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为以德育人的人文主义精神和不断超越现实的革新精神。继承和发扬古代书院精神传统,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中国当代大学教育,无疑会对当代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大学创新精神的重塑产生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书院在中国古代文化史、教育史、学术史上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典型代表,它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创造过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张莉 《辽宁教育》2013,(1):12-14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书院集修书、藏书、印书、学术研究和讲学授徒为一身,从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又怀抱着传统文化走向新的发展。作为东北地区至今唯一幸存的书院——银冈书院,更是具有其独特的代表性和重要性。银冈书院的兴起与发展:不仅让我们知道东北地区当时的人丈面貌,更让我们窥探到那段历史的图像。银冈书院是其他书院无法替代的中国历史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20.
李艳 《湖北教育》2014,(12):38-40
中国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成功地承担了唐代以后一千多年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功能.一方面,书院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书院精神,鲜明地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精神;另一方面,书院的组织管理制度、教学制度、祭祀制度和书院建筑等,也从多个方面表现了通识教育隐性课程的特色.由此可见,书院文化对当代大学通识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