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分化加剧,利益主体日益的多元化,人民参与政治、表达利益诉求的要求日益增多。协商民主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路径选择。在对现行协商民主运作机制的主要内容、具体程序进行阐释与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优化协商式民主运作机制提出了几点对策:发展协商文化,提升协商环境;进一步明确协商民主的规范与程序;完善协商民主评价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面对协商可行与民主理想间日益突出的张力,协商系统理论以更具包容性的系统视角来思考和矫正协商民主的“微观倾向”,成为西方第四代协商民主的标志。协商系统理论通过价值整合来突破精英协商的封闭性,从而有效吸纳普通公民的积极参与和新型平等观的建构;通过边界突破来拓展协商概念内涵和观念界限,以正式协商机构与公共场所的连接、正式与非正式协商方法的并用来牵引协商重心回归宏观场域;借助互动平台并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子系统间的分工合作与反复协商,使普通公民的声音和主张在不同场域间展开交流和互动,实现协商民主正当性与有效性的提升。协商系统理论不仅为协商民主适应复杂社会高速发展态势提供操作路径,更有助于将系统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可行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本质属性,党际协商民主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党际协商民主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光辉的发展历程。党际协商民主之所以存在并不断发展,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原因。正是这些原因构成了我国党际协商民主存在并不断发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是一种由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目前,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已经进入了协商民主的主流话语阶段。相较于竞争性的选举民主,中国的执政者在价值偏好上更容易接受非竞争性的协商民主。当前中国的公共协商模式主要是公共权威主导的动员协商,虽然它契合了协商民主的精神和价值,但是离规范化的的协商民主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中国公共协商的前景就是要从公共权威主导的动员式协商走向公民主导的对话式协商。  相似文献   

5.
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在协商民主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作用日渐突出。社会组织不仅推动着协商民主理想类型的构建,而且在中西方协商民主体系的具体实践状态和体系构建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选举、权力制衡、理性表达、参与、对话和协商等环节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推动了协商民主体系的制度化、程序化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协商意识和行为:新教师社会化进程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教师社会化是关系到教师职业稳定与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新教师不断对社会境况进行理解和诠释,并与之互动、彼此影响,从而引起内在认知和外在行为发生改变的过程.社会协商意识和行为是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因素,它具有情境性、交互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身份认同协商、社会角色协商以及文化差异协商等.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与协商民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协商民主是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协商民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健全和完善协商民主促进社会和谐,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积极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法制化,要积极探索协商民主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从完善社区协商民主建设政策的角度,对安徽省民政厅社区协商民主建设示范城区名录的6个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社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些社区在开展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的一年多来,在推动社区协商工作方面存在的社区协商制度还不完善、专业社会组织指导力量不足、社区协商缺乏线上工程、资金不足等问题。探讨提出了完善城乡社区协商规章制度、提升社区组织化程度、线下协商与线上协商相结合、资金下沉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把社会组织列入国家协商民主体系,作为一个重要形式和主要渠道。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协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较好的回应性。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协商民主建设的现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协商互动"始于"话语修饰",途经"意义协商"、"形式协商"与"内容协商",最后到达"意义协商"、"形式协商"和"内容协商"并列分析的阶段并构成其主要内容;它整合了"输入假说"、"输出假说"、"互动假说"和"社会互动理论"等理论资源,打破了"I-R-F(发问——回答——反馈)"传统课堂话语模式,建立了一种新的课堂话语框架,在语言形式与内容,语言准确性与流畅性之间获得了平衡,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组织协商作为独立渠道,迈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舞台,对其理论与实践均实现了重大突破。但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的渠道,面对着诸多挑战。我们有必要针对社会组织协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力求找到破解困境的出路,为社会组织协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政治的核心在于由“公共协商”达至“社会和谐”。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展示了当代社会政治领域的新气象。对于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和现时期如何通过民主政治的发展来化解由于社会转型而带来的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形成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程度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主动的制度创新循序渐进地进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受众传媒观念的现代化和传媒参与度的提高,主导式解读日渐式微,协商式解读逐渐成为受众解读信息模式中的主流模式。通过理论分析及历史现实考察,可知无论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协商式解读模式都是信息传播活动中的一种主要形式。从我国社会的传播伦理和传播环境出发,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受众协商式解读需重释,可分为三种解读类型:内省协商、解释团体内的协商、与编码者交流协商。  相似文献   

14.
王炜辰 《现代教育》2023,(11):55-59
将协商落实到课程评价全要素的实践之中,是协商评价的应有之义,既是“促进学习的评价”的要求,也是因为协商在促进学习上具有独立价值。在评价领域确定、评价标准设定、评价方法选择、评价结果确定以及评价后行动方案的选择等实践中,评价全要素的协商需要多方面的保障,其中评价文化的变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协商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部分,在语言教学领域。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协商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协商学习理论日益受到语言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协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交际欲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协商学习理论的观点看,课堂是社会的一个单元,课堂存在于社会中,因此,协商学习理论是团队精神产生的基础。语言习得过程中如何应用协商学习理论。要理解何为协商学习、为何协商学习,以及协商学习的方式和如何组织协商学习。  相似文献   

16.
协商决策是西方国家一种重要的决策形式。挖掘协商决策的国际经验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协商民主制度提供有利借鉴。西方国家协商决策的经验主要有:决策前注重协商主体的自由平等和协商内容的公共性、决策中注重协商民意的理性表达和协商过程的公开、决策后注重协商成果的制度规范和立法。  相似文献   

17.
李宝庆 《宁夏教育》2006,(12):39-39,41
协商课程意味着让学生参与并修改课程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学生批判、探究、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协商学习是指师生通过对话、协商,共同做出有关学习的决定,共享学习的权利,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主动而高效的  相似文献   

18.
参与地方立法协商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重要内涵。立法过程本身就是各种利益关系博弈协调的过程。政协由界别组成,是各界利益的代表,政协参与立法协商,借助政协的平台进行利益关系的博弈、协调与整合,可以保证立法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防止立法决策失误。要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首先应当明确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的性质与功能,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的程序设计,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西方现代民主缘于代议制的“少数人统治”而陷入困境,面临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主题变迁,其变迁的总体路径就是通过公民政治参与空间的转换即协商民主来寻求民主发展的突破。基于中国现实考量,协商民主之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内核是党群协商,其意义在于通过执政党与群众的直接对话与协商,将政治参与的主体从社会经济精英扩展为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20.
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作为两个相互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理论和机制,在当前的理论和实践探讨过程中有时被混为一谈,这种情形不仅不利于二者的各自发展与借鉴融合,也可能对其产生错误的指导,阻碍民主实践的深入发展。因此,应当从两者对自由代议制民主的共同批判中初窥两者对负责任的公民、常态参与、实质平等、公民自治的共同追求,在协商民主论者对参与民主失败的反思与批判中审视和剖析两者在社会背景、发展策略、实现目标、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区别,在总结参与广度和协商深度之间区别的基础上,初步探索构建"参与性协商民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