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前学界对清末商办铁路的认识存在四大误区,有必要加以辨正。商办铁路公司的集资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虽然这些资金与中国铁路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但外债是靠不住的;各省的商办铁路都是有规划的,都充分考虑到与邻省的联接;铁路商办时间不长,却取得了不俗的修路实绩,有些商办铁路的成绩不理想,恰恰是因为受到“官”的干扰;商办铁路公司的贪污腐败问题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2.
晚清商办铁路运动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声势浩大的以创设商办铁路公司为主要内容的商办铁路运动。商办铁路运动为中国民族资本增添了新的经济成分,引起了集资方式的重大改变,推动了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实业救国、民主宪政思想的传播,还培养了大量的铁路人才,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清末,中国社会各阶层对铁路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铁路权被视为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排拒铁路外资、收回路权成为民族潮流,这推动了晚清出现了商办铁路的高潮.在此时代背景下,闽省绅商为反抗和杜绝法、日等国对本省铁路权的觊觎和侵占,成立福建全省铁路公司.此后,福建铁路公司开始具体筹议商办漳厦铁路,组织人员,并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路款,完成路段嵩屿站至江东桥站实现了通车运营.但江东桥至漳州段线路则因路款见绌,被迫停工.至民国初年,漳厦铁路被交通部接管维持.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于1912年4月1日辞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职务,以在野身份专心从事有关民生主义的实业活动,多次演说铁路建设计划.1912年4月25日孙中山到达广州,5月17日视察了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简称粤路公司).图(一)是该公司欢迎孙中山时的合影,前(中)为孙中山,前(右一)为公司总理兼总工程司詹天佑.  相似文献   

5.
清末,修筑铁路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政府和绅商集团对铁路重要性的认识发生重大转变,自办铁路被认为是挽回利权的主要手段以来,加上清政府对铁路修筑权的开放,中国出现了一个商办铁路的浪潮.在此背景下,安徽省开始筹议商办芜广铁路,但在修筑过程中由于资金困难、管理层频繁变更、地方主义阻碍等问题,商办芜广铁路困难重重.民国初年,在铁路国有政策的推动下,芜广铁路被收归国有,并入宁湘线的筹建之中.  相似文献   

6.
基于近代化的需求,清末中国开始了铁路建设。商办铁路借收回利权而兴起,成于实业救国之潮流,但川汉等商办铁路历经数年仍未开工建造,并在清朝最后数年的商办期间表现出种种弊端,使得商办铁路成功的希望渺茫。在资金筹集上来源的单一,资金管理上士绅化带来的混乱以及企业内部“官本位”的始终存在,最终导致铁路“商办”政策的失败,反映了清末时期政府经济职能和体制的存在问题,同时也体现了这一时期企业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其间,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清政府的铁路政策在官办与商办之间摇摆.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中止了商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张振勋商办铁路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向清廷提出的《商务条议》中。他强调修筑铁路乃发展经济以进行"商战"之内容和手段。他主张实行铁路商办政策,同时解除对支路垄断政策,大力招商以兴办支路。这是对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修路策略的质疑。清政府肯定了《商务条议》中有关铁路建设的主张,这直接推动了清廷铁路政策向真正商办的转变。此后,铁路商办成为风潮,在全国掀起了以商办为主体的铁路建设。  相似文献   

9.
芦汉铁路是我国铁路史上贯通腹地南北、竣工最早的一条长途铁路干线建筑芦汉铁路的资金来源不外乎商股、官币和洋债三项,按所占比例,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一、以官款筹建铁路的阶段(1889~1890);二、官款、洋债并用建筑铁路的阶段(1895~1906);三、以洋债赎回路权的阶段(1906~1910)。清政府对芦汉铁路的政策经历了由商办到官督商办的过程,在近代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这有其一定的历史合理性。而在官督商办下,举借外债,丧失路权,又带有时代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0.
杨毓麟的交通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毓麟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子,他的交通思想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其中心认识之一是拒外债,主要动因是我国无偿还能力,外债因政府不负责任、人民有失监督而危险异常,以及铁路等交通业是列强侵华的工具、先导;之二是倡商办,反对官办、官督商办、绅办.在今天看来,由于内资匮乏,借外债筑路乃不争之必然,对此问题,不存在借与不借的问题,而是借多借少的度的问题;就官办与商办而言,双方各有自己的资源优势,皆非十全十美之举,比较务实的手法便是,使两种制度由对立而相容,适合商办者商办,适合官办者官办,或者官督商办,亦未为非可.官办 商办,官商合作,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必由之路.总之,杨毓麟的交通思想中之两大中心点拒外债、倡商办,乃非理性的认识,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需要.但是,这一主张并非杨毓麟所独有,也非革命派的一家之言,而是包括立宪派在内的民间舆论的共识、共同诉求,这充分显现了失控了的清末我国社会之非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一发生在本世纪初的收回利权运动,是以争取收回被帝国主义掠占的铁路和矿山主权为其主要内容的。收回利权运动不仅收回了部分路矿主权,还促发了商办路矿的热潮。《东方杂志》1904年第10期时评:“空言争矿,究亦无补。今日之计,自以养实力为亟务。倘能招集商股请自开办,则成约可废,外人亦无所藉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商办路矿的创设就与废约拒款、争回利权的斗争紧相伴随,并为之提供了有利的经济后盾。当时的商办路矿,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针对那些已被夺去而尚未收回的路矿,爱国人士即在当地设立公司,在力争废约的同时,筹款自办。例如四川江北厅的江合公司、山西的保晋矿务公司和浙江、福建、湖北、广东、江苏、湖南等省的商办铁路等等。另一种情形,是在外国资本有所觊觎但尚未掠去利权的地方,爱国人士为了“保利权”而抢先设立公司。例如江西的萍乡矿务总公司、江西全省铁路总  相似文献   

12.
清末安徽商办全省铁路公司在路矿论的指导思想下,在误判皖南经济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决策优先建设芜广铁路,忽视了皖北地区的利益诉求,未能有效调动全省各地参与铁路建设的积极性。这些决策失误致使芜广铁路未能赢得安徽地方工商界的有力支持,融资困难重重,最终工程建设因资金匮乏而遭遇惨痛失败。  相似文献   

13.
晚清铁路政策的官办与商办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其铁路政策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官办与商办之间摇摆.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确立了官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梁士诒致力于民国初年中国铁路的发展,举措有三:第一,大力椎行铁路国有政策,将八省铁路收归国有;第二,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铁路兴办计划;第三,不惜一切代价力保交通政局的巩固.此外,梁士诒还全力抵制列强侵略,以优化发展铁路的外部环境.总之,发展中国铁路是梁士诒始终不移的诉求,这从他在胶济铁路问题上的主张亦可得到证明.需要指出的是,梁士诒作为执政集团成员致力于铁路发展,且功效卓著,这充分说明民初当政者对实业问题的关注.而学界只重视、肯定民间实业,乃"商办情结"作祟及革命史范式的制约,并不足取.  相似文献   

15.
官督商办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股份制公司治理机制,轮船招商局是实行该机制的典型代表。对其公司治理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官督商办模式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并结合现代公司的发展,提出在政府干预不可摒弃的情况下,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来确保政府监管适度、强化公司内控制度,寻求公司治理与政府监管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沪杭甬铁路是清末修建的一条贯通江南经济重镇间的铁路,它的诞生与英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意图息息相关。在江浙人民的不懈斗争之下,沪杭甬铁路的修建、管理及营运事业均摆脱了英帝国主义的控制,并成为全国商办铁路的典范。民国创立不久,这条倾注了江浙人民心血的模范铁路,却无奈遭到国有化之命运。  相似文献   

17.
所谓变式命题训练,就是对同一史事从不同角度命题,以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这是深化教材、加强复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对“四川保路运动”这一事件可分别采取如下命题: 1.从其背景和原因方面命题: 四川保路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 B.清政府收回已经准许商办的铁路干线 C.清政府侵吞已募集的修路股银 D.“成都血案” 2.从其主要内容方面命题: “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口号说明  相似文献   

18.
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取消铁路商办和官督商办。湘、鄂、川、粤各省人民纷起反抗。8月初,同盟会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等邀请歌老会首领在四川资州密议,决定建立四川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起义。8月下旬,四川保路同志会号召罢市、罢课、抗粮、抗捐。  相似文献   

19.
梁士诒作为清末邮传部下辖的铁路总局局长,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我国的铁路发展,其表现一是完善行政管理及推动筑路建设,二是发展铁路营运,三是致力于铁路利权回收。梁士诒作为执政集团成员致力于铁路发展,且功效卓著,这充分说明清末当政者对实业问题的关注。学界只重视、肯定民间实业,乃"商办情结"在作祟,及政治史范式的制约,并不足取。  相似文献   

20.
公司制度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而传入中国的。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产生了第一批公司,这些公司实行官督商办,产权关系不清晰。甲午战争后,民营股份有限公司、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无限责任股份公司等公司形式开始发展起来。公司制度的确立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社会经济建设的面貌,而公司制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家族化倾向、集权化管理等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