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利用业余时间积极采写新闻稿件,接触过数十家编辑部。从编辑部寄回的信函、退稿、赠报、稿酬等情况来看,大致感到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热忱型。有些编辑确能体谅通讯员的苦衷,通常见到有:对不采用稿件或发退稿通知单,或说明稿件下落情况;对刊用稿件,寄赠一份报纸、汇上稿酬。有些编辑  相似文献   

2.
对不用的投稿是否应该退稿?这个问题多年来已经很少有人用过心计了。记得五十年代和战争期间,写新闻报道的人积极性是很高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报刊编辑部很重视联系读者、通讯员的工作。只要通讯员寄了稿件去,编辑都很认真负责的处理,能用和不能用,或需要研究改写的,都有明确的退稿意见和通知,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热情  相似文献   

3.
看到一本问世不久的沈阳市科普创作协会主办的《青年科学》杂志。刊内《稿约》一文中,有句十分触目的话:“本刊尊重作者的辛勤劳动,凡不用稿件一律在两个月内奉还。”对于该刊编辑部这番心意,作为业余作者中一员的我来说,感到很是动心,禁不住想说几句。我看到的报纸、杂志不齐全,一律退稿的编辑部是否还有,不得而知。据我所看到的,都是申明不一一退稿,三个月内如不采用,作者可自行处理,云云。作者写出文章、作品寄向报刊后,往往要想到报刊编辑部收到没有?有何不足?能不能刊登?由于不便一稿两投,即使作者感到自己的作品尚有发表的价值,也只能眼巴巴地耐心等待。有些文章是有时间性  相似文献   

4.
不妨学学农村报《新闻界》编辑部:我是一名山区的业余通讯员,已和《四川农村日报》打交道5年时间了。从学写新闻开始,该报编辑不仅为我改稿件,多次指点帮助我修改稿件,而且还每期不漏地为我们赠送《农村通讯员》,每当稿件发表,又向通讯员赠送样报,及时寄来稿酬。...  相似文献   

5.
重视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的退稿工作林江拥有高水平的作者及编者是保证期刊质量的前提,但由于编辑部人少力单等原因,我们在工作中往往注重可用稿件的回修,而忽视对不用稿件的处理。笔者在编辑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对不刊用稿件采取不退稿的方式,不利于编者及作者的业务...  相似文献   

6.
笔者是一名基层通讯员,由于喜欢新闻写作,经常采写一些新闻稿件并投寄报刊,偶有豆腐块见诸报端,但这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稿子投寄出去便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从事写作几年来,不知是何原因,至今笔者还从未收到过一封退稿信。听一些老通讯员讲,80年代通讯员经常能收到退稿信,有时一些报刊编辑还会就某篇立意取材好、写作技巧不当而未被刊发的稿子邀请通讯员到编辑部现场给予指导、修改,不仅增进了编读往来,而且还能使通讯员从中受益,提高采写水平和稿子质量。笔者以为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一方面要靠自身努力,另一方面还要靠那些…  相似文献   

7.
整风运动以后,我们依靠党委,坚定不移地大搞广播宣传的通讯工作,效果很好,使我们的广播宣传面貌为之一新,使广播宣传全面反映了大跃进的面貌。目前,我们拥有近2,000名通讯员,其中骨干力量500人左右。这些通讯员每月供给电台稿件有一千份左右。在我们的新闻节目中约有80%以上的稿件是由通讯员同志供给或提供线索的。去冬,我们又在一些重点工厂、机关、大学里建立了由党委领导、书记挂帅的业余广播编辑部共七十八个,把分散的通讯员队伍组织起来,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依靠党委、依靠群众办广播”的方针,加强对群众工作的领导,找出了一条门路。这些业余广播编辑部,今年以来,一般都为电台办了一到二次专题广播节目。每次节目都经过党委讨论,在电台记者的配合下,由各业余广播编辑部组织稿件。这些节目不仅思想性强,内容丰富,能  相似文献   

8.
编辑对通讯凤的大量来稿有个筛选问题;在一稿不多投的情况下,通讯员把稿件投给哪家报刊,也有个筛选问题。 一般来说,通讯员钟情的因素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喜欢把稿件投给能及时给通讯员寄样报样刊或剪稿的报刊。这是因为,95%以上的通讯员都制作了“被采用稿件剪贴本”,这是通讯员的写作成果。一旦遇有日后调动单位、重新安排工作或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是用得着的。二是喜欢把稿件投向稿费发放及时的报刊。稿费是通讯员劳动成果的价值体现,这是对通讯员劳动成果的尊重。再说,如今寄稿件要贴邮票,信封信纸要自己购买,写篇稿子费用也不少。稿费发放及时,可以贴补再投入。三是喜欢把稿件投给编辑处理稿件相对较快的报刊。编辑部不压稿,做到好稿优先上,这自然是通讯员的共同愿望。四是喜欢把稿子投给通联工作好的报刊。通联部门能与通讯员广泛联系,广交朋友,能经常就通讯员写作方面的问题给予指导,对通讯员提出的适当要求,能尽可能给予满足。这些都能增强通讯员给报刊投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重视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的退稿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江 《编辑学报》1994,6(3):145-147
拥有高水平的作者及编者是保证期刊质量的前提,但由于编辑部人少力单等原因,我们在工作中往往注重可用稿件的回修,而忽视对不用稿件的处理。笔者在编辑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对不刊用稿件采取不退稿的方式不利于编者及作者的业务水平提高对科技期刊出版事业来说,是失去了人才培养的一个好机会。  相似文献   

10.
问:“我寄出去稿子,眼巴巴等着见报,想不到退回来了,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你看如何对待?”答:“谁写了稿子也是盼着能见报,这种心情是正常的。初学写稿时,偶尔也可能见报一两篇,但大部分还是进了编辑部的‘大麻袋’,这是常有的事。我在60年代当通讯员时,记得在两年内投寄给《山西日报》编辑部的稿件就有108篇,结果只被采用了90个字。你看,我收到的退稿有多少!就是现在,写稿也不是百发百中,被编辑‘枪毙’了的仍然有。退稿多当然不是好事,但我们应重视从退稿中学习,要把教训变为经验。”问:“听人说失败是块磨刀石,你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具体体会?”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由高校主办,为主办学校服务,是展示主办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学术期刊.不同于其他社会办期刊,高校学报的作者主要是本校教师、研究生,以及少量校外的科研人员.在保证学术质量的前提下,高校学报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的退稿量.但是以内部稿件居多的高校学报,稿件作者大多是编辑部编辑的同事、朋友、甚至领导,编辑部要做到退稿不退人或要被退稿件的作者心服口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笔者总结了在退稿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出了以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报由高校主办,为主办学校服务,是展示主办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学术期刊.不同于其他社会办期刊,高校学报的作者主要是本校教师、研究生,以及少量校外的科研人员.在保证学术质量的前提下,高校学报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的退稿量.但是以内部稿件居多的高校学报,稿件作者大多是编辑部编辑的同事、朋友、甚至领导,编辑部要做到退稿不退人或要被退稿件的作者心服口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笔者总结了在退稿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出了以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常常听到一些报道员发牢骚:我们投给编辑部的稿件总是石沉大海;又常常听一些报社编辑发感慨:要在自然来稿中选点好稿真难啊!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报道员与编辑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够。通讯员不了解编辑部需要什么样的“货”,编辑部不知道报道员手中有什么有新闻价值的“货”。因此,我们从本期开始,开设“编辑部信息”专栏,为部队通讯员介绍军报各部门、各专版、各专栏的特色和最新报道计划及其采写要求,努力成为通讯员与编辑部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14.
尽管过去我们在《南充日报通讯》上和新闻工作会上,多次强调通讯员来稿应坚持做到“字迹恭正,署名准确,加盖公章,不寄个人”。可是迄今仍有不少通讯员没有注意这个问题,造成稿件失误,影响了来稿的利用率。   比如有些通讯员的来稿,字迹非常潦草,好似“乱草丛生”,几个编辑传阅都认不得,有些人名、地名署名不清,闹出一些人名字与“贬意词语”相像的字或地名“张冠李戴”的笑话。我们每年都有不少稿酬汇款单退了回来,其原因就是作者把人名、地址写得太潦草。   有些来稿主题与内容均好,可以及时编用,但未盖公章,编辑又没那…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退稿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针对有些科技期刊编辑部只注重可用稿件的退修工作,而忽视对不用稿件的恰当处理,退稿工作缺乏为作者服务意识的现状,探讨以人文关怀的理念做好退稿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工作实践经验,认为通过认真初审,综合专家评审意见,运用准确、客观、恰当、鼓励、关爱的语言,因"稿"制宜地写好退稿函是做好退稿工作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编辑功能淡化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在一些报纸出现,这种淡化倾向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已经给编辑工作带来危害。这里不妨略举三四: 其一,联系通讯员人数越来越少。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无产阶级报纸区别于资产阶级报纸的显著标志,是党报的突出优势和特点,而建立一支来自群众的通讯员队伍,正是实行群众办报的关键一环。每听新闻界前辈谈及五六十年代,每个编辑都有自己的一张通讯员联络网,往来通信不间断,或约稿退稿,或话家常,或讨论报道动向,“编采通”渠道顺畅,关系水乳交融,遇有急需,一个电话就能约到稿件。而如今,这种情况已不多见。编辑约稿常有“捉襟见肘”之感,报道面经常出现空白,而一些通讯员则有  相似文献   

17.
初学写稿的通讯员,头一个伤脑筋的是发现不了新闻线索,选不好题目,感到被报纸采用一篇稿件太难.殊不知,编辑也常常面对众多稿件,为选不出适合编用的稿而犯愁:有些稿件内容充实,文字通顺,但不符合报道中心;有些稿适合当前宣传要求,而内容却单薄,写得又一般。一篇稿件能否见报因素颇多,见报的标准首先一条,得与当前报道精神相吻合.有经验的通讯员,在发现一条新回线索之后,先要动脑筋琢磨一番:要撰写的稿是否有针对性,会引起什么社会效果。经过思索确定的题目,写成稿件刊用率就高。反之,盲目地写,靠“撞大运”,结果常常是“无效劳动”。提到选题要有针对性,有的通讯员可能说,这个问题我们考虑到了。甭说给报纸、电台投稿,就是为厂里的广播、板报写稿也得有的放矢呀!此话有理,搞宣传工作都懂得这个道理。但针对性不强且先不说,针对面如何就值得研究了。在通讯员的来稿中,不是站在全局而是站在局部说话,是不能采用的  相似文献   

18.
我曾到报社和电台学习,常见编辑摇首叹息:“唉!有些通讯员的字写得太草了,看不清、猜不透那龙飞凤舞的‘天书’,真没办法!”去年底,我到一家电台编辑部学习编稿。在处理来稿中,有位部队的作者寄来一则消息,大意是云南边防某部的一名战士,在成都军区举行的军事大比武中夺得第一名的事。从稿件的内容看,值得编发。可是,字写得潦潦草草,仔细猜测,没眉目,又拿着稿件在整个编辑部巡回请救。编辑们都只是摇头.无奈,虽然浪费了这么多精力,也只好忍痛割爱。作为党报的一名通讯员,我特别注重把字写得让编辑老师看得清楚。据了解,编辑对通讯员的印象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讯员的稿件质量;其二,就是通讯员写字的认真程度。有一次,  相似文献   

19.
吴立  王瑾 《军事记者》2008,(8):63-63
做过基层通讯员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常常花费心血、挑灯熬夜写出来的稿件,发出去后收到的却是报社寄来的退稿信。这时,你会沮丧、害臊吗?你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表示怀疑吗?你还会有勇气写下去吗?怎样对待退稿信,往往决定一个通讯员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新闻通讯》编辑部: 我是远在东北辽宁的抚顺石油一厂宣传部的专职报道员,对贵刊特别感兴趣,它是我的良师益友,其原因就是你们这个刊物主要是面向基层通讯员,介绍最朴实的写作方法和体会。我去年5月开始担任企业的专职报道员,有些稿件被中央和省、市报刊采用,但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发动基层兼职通讯员写稿,可我没有到专科学校学习或深造过,干这一行时间又短,辅导兼职通讯员有一定的困难。正在我无计可施时,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