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汉达 《红蜻蜓》2023,(15):7-9
<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字子美,出生于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与宋之问、沈佺期同时期的著名诗人,对五言律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一定贡献。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母亲崔氏早逝。杜甫从小就饱读诗书,正如他在一首诗中自称的那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知识渊博,也很有政治抱负。公元736年,杜甫参加了进士考试,但没考中,于是他漫游了山东、河北一带,写下了他留存的最早的几首诗,其中《望岳》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2.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曾祖依艺作河南巩县县令,因迁居巩县。诗人就是在巩县出生的。杜甫的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曾为武则天所器重,父杜闲当过兖州(今山东省磁阳县)司马和奉天(陕西省乾县)县令,可见杜甫出身在一个“奉儒守官” (《进雕赋表》)的官僚地主家庭,享有免租税免兵役的封建特权:“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自京赴奉光县咏怀五百字》)。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对他影响比较深,这在他的诗作中时有流露。  相似文献   

3.
杜甫于公元七一二年(唐玄宗先天元年)生在河南巩县的瑶湾.但史书记载他常自称“京兆杜甫”,不少史籍又说他是襄州襄阳人。这是从何说起的呢?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公元二二二—二八四年)的第十三代孙.杜预智勇多谋,才高善战,被时人誉为“杜武库”。他懂  相似文献   

4.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他出生在襄阳&;#183;(一说河南巩县)的一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但他一生经历坎坷。  相似文献   

5.
第四章 杜甫 一、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杜甫即生于此。他出身官僚家庭,他的家庭有两个特点:一是“奉儒守官”,二是“立功立言”。这种家风对他有很深的影响。他一生可分四期: (一)读书与壮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守长安时期(三十五岁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与为官时期(四十四岁—四十八岁); (四)飘泊西南时期(四十八岁至五十九岁)。 (注:各时期的社会背景与主要作品略。存诗一千四百余首。) 二、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6.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开创性地将现实生活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唐人孟《本事诗·高逸第三》云:“杜(甫)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可以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六)。同时,杜甫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饱含无比的热爱,诗中无处不流露着他拳拳赤子之心,将民胞物与的博爱和厚德载物的深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杜甫自认“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南征》诗),但…  相似文献   

7.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唐河南府巩县的瑶湾村(今河南巩义市境内),因远祖杜预为京北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所以杜甫常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布衣”。祖上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来才迁居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也是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远祖杜预,在晋朝时期任征南  相似文献   

8.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诗,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向上的朝气。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相似文献   

10.
李新 《初中生辅导》2006,(13):17-19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公元712年一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的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享有不纳税、不服兵役的特权.杜甫三十五岁以前,正当开元盛世,杜甫从小"好学"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地刻苦学习.  相似文献   

11.
这是杜甫于代宗广德元年(763)流寓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时所作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浦起龙《读杜心解》说是“生平第一快诗也。”的确,这是杜集中难得一睹的“快”诗。大概由生活和性格所决定,杜甫之诗“强半言愁,其言喜徵者,唯寄弟数首及此作而已。”(黄生语)在这首诗中,“快”是异常明显和突出的,诗人感情的潮水飞流直下,一泻千里,“快”意随波跳荡,酣畅淋漓。而也就在“快”中,显现出了诗的思想和艺术光华。  相似文献   

12.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简介: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后代对其有“杜少陵”“杜工部”之称,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现实社会人生,故有“诗史”之称。“奉儒守官”(《进雕赋表》)是杜甫的人生志向,但他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大半生困顿、潦倒,因而对世态人情的感受很深刻。诗歌创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相似文献   

13.
杜甫与曲江     
杜甫 (公元 712——— 770年 )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巨大变化 ,被誉为“诗史” ,后人称他为“诗圣” ,与“诗仙”李白齐名。杜甫一生的坎坷经历与唐都长安密不可分 ,更与曲江紧密相连。杜甫 ,字子美 ,祖籍长安杜陵。杜陵位于今西安市东南的鸿固原上 ,原是汉宣帝刘询陵墓的称谓 ,后来延为地名 ,该原也称杜陵原 ;其南有许皇后墓冢 ,比杜陵小 ,故称少陵 ,该原亦称少陵原。杜甫诗作中常有“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等自称 ,故后世人称“杜少陵”。杜甫从小“好学” ,七…  相似文献   

14.
傅伟雄 《湖南教育》2009,(12):52-5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清代浦起龙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是在一种很特殊的背景下创作的。唐代宗广德元年正月,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彻底平息。诗人听到这一喜讯,不禁大喜若狂,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相似文献   

15.
据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杜甫这首诗是代宗大历五年(七七○年)暮春在潭州所作,这一年杜甫已经五十九岁,历尽艰辛,老病穷途,距他去逝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关于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说:“落花乃伤春时节,又得逢君,便是江南一好风景矣。言其歌之妙,能令愁者欢,闷者解,春之已去者复回也。”王嗣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诗的内容主要是称颂李龟年歌声的美妙。由于在潭州又逢上了李龟年,欣赏了他的歌,纵使是令人伤春的落花时节,也叫人感到是“好风景”,他的歌声不仅可以“令愁者欢,闷者  相似文献   

16.
拆姓成趣     
姓,是社会上识别人的标志。由于姓字有形体,人们有时为了隐晦喻意,往往把一个人的姓字拆开来。(当然,这种拆字于文字学上并不一定科学。)有拆字称姓的。俗谓“十八子”为“李”姓。诗圣杜甫就曾引入诗句。他在《赠李义》诗中有“神尧十八子”之句,就是称唐朝皇家的  相似文献   

17.
读杜诗,不难发现在他那异彩纷呈的诗篇里,时常出现一个词——“兴”。它有时指某种兴趣或心愿,如“野兴每难尽,江楼延赏心”(《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但更多的时候,它是一个与杜甫的诗歌创作有紧密联系的创作论概念。但这一点,过去却被人们所忽视。为此,本文拟就杜甫诗中的“兴”,谈一谈笔者的体会。 从创作论方面来说,杜甫的“兴”首先是一种创作的激情和冲动。《至后》一诗说:“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显然,这里的“兴”即“愁”,一种到了极  相似文献   

18.
生平第一快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浙江王云庆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宋欧阳修《新唐书·杜甫传》)。因此,自唐以来,被公认为“诗史”。诗中不仅包涵了丰富的时代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  相似文献   

19.
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谈过诗的“理趣”,并举杜甫的诗为例,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后游》)杜诗的意思是:江山、花柳好象在等待着人们去游赏,用以说明大自然是毫无私心的.可见他所讲的“理趣”,就是指全诗既有完整鲜明的艺术形象,又含包着哲理;他反对“理语  相似文献   

20.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爱国情怀是历代中国文化人的传统基因,在唐代诗人杜甫身上,我们更能感受到。杜甫生在诗书之家,7岁时就能写咏凤凰的小诗。24岁时,杜甫来到洛阳考进士,不料竞落选了,但杜甫通过仕途来报效国家的情怀并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